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引领学生个性化阅读 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
【作者】 宋孝敏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双喜小学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关键词】个性化阅读;阅读品位;策略方法
【正文】
究竟如何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切实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个性化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创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基本条件
据我多年对农村阅读教学的观察,在阅读教学中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读不懂,面对文本,不知所云;二是读不出,即有所启悟却茶壶里煮饺子—倒(道)不出。读不懂,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文化储备和资源支持;读不出,大多是出于个体心理障碍。激活一潭死水,投下石子就会泛起圈圈涟漪;同样,激活学生的审美感受,也需要“石子”。
1、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读过的作品,即使有个人的独特见解,生怕说出来会贻笑大方,总要求得个十拿九稳,于是就不敢交流,这是虚荣心在作祟。久而久之,导致心理痼疾,越怕说越不敢说,越不敢说就越怕说,个体的、独到的甚至哲理性的顿悟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遮遮掩掩中消弭殆尽了。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见解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
2、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这种无言的人格感化胜过刻意的“教育”,其间所蕴涵的道德营养会渗透学生的灵魂深处,激励学生求真向善,召唤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自我矫正。因此,民主化课堂教学是心灵之间的平等对话,而平等对话是心灵之约,原创思维火花就会自成燎燃之势。由于这些我在实施课堂民主上狠下功夫,所以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发言胆大心细、争先巩后、积极踊跃。
3、提供更多展示交流平台。由于长期“为应试而教”的思想影响,不少教师担心阅读教学讲不到位,追求面面俱到。结果,完美的课文结构被肢解得零乱破碎,丰赡的美感弄得枯燥乏味,学生再也没有阅读的兴趣了。这不仅白白浪费了时间,对阅读教学非但起不到帮助,反而还导致了厌听厌学情绪。为改变这一现状,我这些年探索“三个保障”,收到明显效果:一是时间保障,课堂务必留给学生至少1/3的时间;二是舞台保障,让学生有交流的场所,有活动的范围,有任务的定向;三是机遇的保障,人人都有大显身手展示风采的机会,努力调动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基本方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阅读教学更无普遍适应的模式常规。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机智的灵动闪现,是个性化体验的自由释放。教师在个性化阅读中起导向、点拨、铺垫、组织等作用,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想以最少的时间获最大的效益,笔者的做法和体会是“三点互击”、“三方互动”:
(一)三点互击。“三点”指重点难点疑点。因为“三点”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文化信息,可供发挥的余地甚广,由此可自由驰骋,上下古今,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个性飞扬。
1、突击重点。就是对文本的重点出重拳、用重力、聚众智。
【举例】《草船借箭》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本课的内容来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周瑜险恶用心的了然于胸;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安排。
要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显得尤其重要。探究问题必须具有集中性(涵盖课文的最大内容)、深广性(具有一定难度,足以让学生花一番精力研究、探索,因为它答案多维,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逆向性(它必须根据文中已知内容去推断未知,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的阅读专题——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
2、直击难点。因为难点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难,阅读中更易见出个性。对课文难点的解读,宜采取“见仁见智”的辨析,允许学生课堂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抒发胸臆,评头论足,激情共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真理越辩越明,难点越辩越清。
【举例】《草船借箭》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联系课文,想相诸葛亮他在笑谁?为什么而“笑”?(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3、撞击疑点。造成可疑之点的因素很多,或是文本本身的隐晦艰涩,或是传统解说的已成定论,或是专家学者的个人识见。直面文本,在疑点处生疑,“山重水复疑无路”之中,尚可见“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观。
【举例】《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的句子“……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上还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死了……”出示句子让学生质疑,学生认为:“前后矛盾,照理说冻死是件非常痛苦的事,可这里小女孩还带着微笑,让人感觉到这是很快乐的事。”引领学生去研读文本,获取答案,从而明白这是一种似喜实悲的写法,有更佳的表达效果。
(二)三方互动。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阅读,说到底乃个体对文本负载信息的涵咏、感悟和发现,个体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三方互动指的是:“生生互动”,“生师互动”和“时空互动”。
1、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才是生生互动的课堂。两人各自交换一个苹果,结果每个人手上还是一个苹果,两人各自交换一种思想,结果一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交换,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可充实弥补完善优化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2、师生互动。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实际上对“你讲我听”“你授我记”“你主动我被动”“你提问我回答”的传统接受型学习模式的勇敢反叛。换言之,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
3、时空互动。即文本、文本作者和阅读主体的相互交流。笛卡尔说:“阅读所有好书好比同历代最出色的人交谈。”文本传达的信息,文本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思想、趣味和意境,只有作者本人才清楚,读者面对文本所存在的时空差异,从而导致代代读书人对原作作出各自不同的阐释。于是,趣味和魅力也就产生了,读者凭着自我生存环境和所处的时代社会特征,审美趣味,直觉经验,追寻作品的原初意义,寻找契合点,默默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情感共振,这一互动过程,其乐无穷。
通过上述探索实践,目前,在我的阅读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逐步得到落实,阅读品位明显提升,从而促进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究竟如何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切实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个性化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创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基本条件
据我多年对农村阅读教学的观察,在阅读教学中常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读不懂,面对文本,不知所云;二是读不出,即有所启悟却茶壶里煮饺子—倒(道)不出。读不懂,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文化储备和资源支持;读不出,大多是出于个体心理障碍。激活一潭死水,投下石子就会泛起圈圈涟漪;同样,激活学生的审美感受,也需要“石子”。
1、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读过的作品,即使有个人的独特见解,生怕说出来会贻笑大方,总要求得个十拿九稳,于是就不敢交流,这是虚荣心在作祟。久而久之,导致心理痼疾,越怕说越不敢说,越不敢说就越怕说,个体的、独到的甚至哲理性的顿悟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遮遮掩掩中消弭殆尽了。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明白:每个人的见解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
2、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民主。乌申斯基说过:“在教育中的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这种无言的人格感化胜过刻意的“教育”,其间所蕴涵的道德营养会渗透学生的灵魂深处,激励学生求真向善,召唤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调节、自我矫正。因此,民主化课堂教学是心灵之间的平等对话,而平等对话是心灵之约,原创思维火花就会自成燎燃之势。由于这些我在实施课堂民主上狠下功夫,所以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发言胆大心细、争先巩后、积极踊跃。
3、提供更多展示交流平台。由于长期“为应试而教”的思想影响,不少教师担心阅读教学讲不到位,追求面面俱到。结果,完美的课文结构被肢解得零乱破碎,丰赡的美感弄得枯燥乏味,学生再也没有阅读的兴趣了。这不仅白白浪费了时间,对阅读教学非但起不到帮助,反而还导致了厌听厌学情绪。为改变这一现状,我这些年探索“三个保障”,收到明显效果:一是时间保障,课堂务必留给学生至少1/3的时间;二是舞台保障,让学生有交流的场所,有活动的范围,有任务的定向;三是机遇的保障,人人都有大显身手展示风采的机会,努力调动绝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基本方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阅读教学更无普遍适应的模式常规。个性化阅读,是阅读机智的灵动闪现,是个性化体验的自由释放。教师在个性化阅读中起导向、点拨、铺垫、组织等作用,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想以最少的时间获最大的效益,笔者的做法和体会是“三点互击”、“三方互动”:
(一)三点互击。“三点”指重点难点疑点。因为“三点”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文化信息,可供发挥的余地甚广,由此可自由驰骋,上下古今,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个性飞扬。
1、突击重点。就是对文本的重点出重拳、用重力、聚众智。
【举例】《草船借箭》的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本课的内容来看,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周瑜险恶用心的了然于胸;对借箭妙计的通盘考虑和周到安排。
要突出重点,精心设计显得尤其重要。探究问题必须具有集中性(涵盖课文的最大内容)、深广性(具有一定难度,足以让学生花一番精力研究、探索,因为它答案多维,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逆向性(它必须根据文中已知内容去推断未知,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的阅读专题——诸葛亮在跟周瑜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
2、直击难点。因为难点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为难,阅读中更易见出个性。对课文难点的解读,宜采取“见仁见智”的辨析,允许学生课堂上“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抒发胸臆,评头论足,激情共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真理越辩越明,难点越辩越清。
【举例】《草船借箭》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一处有提示语,,而且是个“笑”字,请联系课文,想相诸葛亮他在笑谁?为什么而“笑”?(联系鲁肃的吃惊,指出他在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宽厚的笑、幽默的笑;联系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指出他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这是讽刺的笑、轻蔑的笑;联系“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指出他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这是潇洒的笑、胜利的笑。)
3、撞击疑点。造成可疑之点的因素很多,或是文本本身的隐晦艰涩,或是传统解说的已成定论,或是专家学者的个人识见。直面文本,在疑点处生疑,“山重水复疑无路”之中,尚可见“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观。
【举例】《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的句子“……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角上还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死了……”出示句子让学生质疑,学生认为:“前后矛盾,照理说冻死是件非常痛苦的事,可这里小女孩还带着微笑,让人感觉到这是很快乐的事。”引领学生去研读文本,获取答案,从而明白这是一种似喜实悲的写法,有更佳的表达效果。
(二)三方互动。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阅读,说到底乃个体对文本负载信息的涵咏、感悟和发现,个体徜徉于文本思想智慧的海洋之中,进行多元化的文化选择和多方法的文化品味,但群体的从众效应也影响着个体的独特视角,因此,阅读必须互动。三方互动指的是:“生生互动”,“生师互动”和“时空互动”。
1、生生互动。即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才是生生互动的课堂。两人各自交换一个苹果,结果每个人手上还是一个苹果,两人各自交换一种思想,结果一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交换,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可充实弥补完善优化自我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2、师生互动。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实际上对“你讲我听”“你授我记”“你主动我被动”“你提问我回答”的传统接受型学习模式的勇敢反叛。换言之,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探究者,都面对着新问题,对文本都能在已有的知识积淀之上,建构自己的新视点,赋予自我的新理解,这也就决定了要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相互提高。
3、时空互动。即文本、文本作者和阅读主体的相互交流。笛卡尔说:“阅读所有好书好比同历代最出色的人交谈。”文本传达的信息,文本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思想、趣味和意境,只有作者本人才清楚,读者面对文本所存在的时空差异,从而导致代代读书人对原作作出各自不同的阐释。于是,趣味和魅力也就产生了,读者凭着自我生存环境和所处的时代社会特征,审美趣味,直觉经验,追寻作品的原初意义,寻找契合点,默默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情感共振,这一互动过程,其乐无穷。
通过上述探索实践,目前,在我的阅读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逐步得到落实,阅读品位明显提升,从而促进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