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如何立足学校实际搞好数控教学

【作者】 胡 洋

【机构】 湖北省房县职业技术学校


【正文】一、抓住学生心理,搞好入门教学
  1.上好第一次理论课:增强学生信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求知欲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每当第一次接受新的学科学习时,总是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理。他们渴望了解这门课程与日常生活及自然界的关系,在脑海中产生了很多的问号。但我们更应关注学生的心态和心理:他们大多是中考独木桥挤掉的“弱者”,对自己没有太多信心,对未来没有太多憧憬。因此讲好“第一次理论课”是关系到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提高学习兴趣,丰富想象力等。作为教师要竭力讲好“第一次理论课”,努力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非常想学习这门课。第一次理论课可以:
  (1)介绍好该课程与生产的关系。如数控加工,指出——在生产中几乎无时无刻都离不开机械零件,像手表,自行车、汽车,大到飞机火箭航天器等。并提出问题:这些都是怎么通过数控机床加工出来的?这样就会促使学生去想用金属刀具加工金属零件,为什么能?怎样加工等等。使学生心中提出许多疑问来增加其想象,思考,研究。
  (2)充分利用现有的电化教学片,来介绍数控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的成就。电教片中的内容都是结合实际录制的,它可帮助学生了解实际增强学习兴趣。
  (3)可组织学生参观典型的工厂中的有关部门。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
  (4)利用数控仿真系统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了解数控加工全部过程增强感性认识。
  2.上好第一次实习课:安全操作,认真学习。
  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完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大纲和实施意见中的规定,确保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配合理论性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学生初次上实习课要使他们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譬如数控加工的第一堂实习课就是认识数控加工原理,认识数控加工中相关环节,并且使用规范语言,表达数控操作加工的全过程等。可以适当设计有趣的加工程序,加工有趣的零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出此之外,还应特别强调规范操作,安全生产等。每当第一堂实习课后就有许多学生对数控加工产生各种问题,有的学生甚至问数控在工厂里是否重要,这个部门有多少人?他能否属于高技术操作工?等将来要是能去这种生产部门那该多好呀等等。学生的提问更加促使我去思考上好第一堂实习课以及今后教学应如何教的更好等问题。
  因而,讲好入门课是很关键的。虽然有的学生不是通过第一次课就能使他产生兴趣,但起始课是重要的,讲好了能够起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觉得自己增长了知识,并带着一股想学的劲头。
  二、立足学生实际,合理安排教学
  1.针对学生实际,做到讲练结合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多是初中毕业生,又加上年龄偏小,还没脱离传统知识学习的定势。几乎没有接触过生产实践,对所学专业缺乏起码的感性认识。如果先理论后实践,往往事倍功半。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又使各门课程的教学各自为阵,互不衔接。特别是在讲授理论课时,由于原理抽象,内容枯燥,又加上学生未经实践,缺少感性认识,教师讲起来虽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学生听起来却昏昏欲睡,不知所云,效果较差。为此,应将课程进行重新整合,以突出实训教学,强化技能训练为原则,按照“实用、有用、够用”和“先实践后理论”的原则分解到了各教学模块中。在有些模块讲授之前,并不急于讲理论,而是布置下观察思考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先进行操作,在有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再进行理论的讲授。这样一来,教师讲起来是绘声绘色,学生听起来是滋滋有味。对于一些理论知识,也可以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提出“为什么”之后再进行讲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理论或实践上的问题,提出一些“为什么”,对一些个性问题,可单独进行讲授,对一些共性问题,及时把学生组织到一起,进行讲解,真正做到讲和练的统一。这样一来,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有效的克服了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不良局面。
  2.学生视角出发,做到深入浅出
  中等职校的学生,多数是中考的失败者,本身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不强。数控知识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突然的跨越,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抓住学好数控的几个关键,深入浅出的教,才能让他们学有所会,听有所懂。才会使他们有学习的兴趣,建立继续学习的信心。
  思考要让学生能够掌握数控车床这样在理论和实践上要求都比较高的技术,必需从最浅的东西出发,也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逐步让学生全面掌握数控技术最基本及主要的内容,然后针对少数优生再强化训练,达到较高的教学要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出发,将要教授的内容简单化,具体化,模块化,程序化。这样教师教起来有的放矢,学生学起来容易掌握。
  三、结合学校条件,有效组织教学
  职业学校虽说遇上了改革发展的春天,但毕竟还处在一个成长壮大的阶段。所以学校的实习设备和条件与所设专业的学生数相比,仍显得“捉襟见肘”。例如:一个普通职校的数控车床是4台,而该校数控专业的学生数上百。而数控机床的操作又要求是单人进行。这种“粥少僧多”的局面,必然给教学带来很多麻烦。解决这个问题,我想必须采取分组,分层教学,才能使教学有序,课堂高效。
  所谓分组,就是将一个班的学生按人数平均分配到每个机床。分配时兼顾每个机床上都有接受能力较快,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以起到带头,带动作用;每组安排一个能力,责任心强的学生任组长,负责该组的:学习,安全,卫生等。
  所谓分层,是指:每个机床上分配的九个或十几个同学,一个一个单独上机操作,每组从第一个轮到最后一个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这段时间可组织已操作过了的同学继续学习其他理论知识。这样就能够保证每位同学,每个时段都在学习,而不至于造成空档,从而保障课堂有序高效。
  总之,在数控学科的教学上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合理调整教学计划与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建设好专业实训基地,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数控技能教学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