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初中语文课前预习
【作者】 马英明
【机构】 山东省泰安市博文中学
【正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前预习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做好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但是,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有的老师轻视和忽视课前预习这一重要和必要的环节,没有提前做好课前备课预习设计,也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造成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敷衍或不作为。这种做法是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相悖的,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做好课前预习。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课前预习呢?本人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课前预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他的潜力就会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投之于他所感兴趣的活动之中,所以,人们常说,有了兴趣,就预示着成功了一半。兴趣如此重要,我们又如何去激发呢?第一、要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目标。因为学生明确了课前预习目标,其学习主动性就会增强,就会产生对所预习内容的关注和投入,就会自觉地去实现其课前预习目标。第二、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作
业要适中。一个班级的学生,语文水平总有高低之分,他们的课前预习能力,课前预习效果总有差异。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尽可能让他们都少有心里压力,多些成功喜悦,让他们的课前预习热情燃烧起来,越烧越旺。
二、授以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古人名言强调了传授方法的重要性。的确,要想提高课前预习效率,就必须授以学生课前预习方法,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本人的指导方法是:提前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并给以一定的提示,待学生把课前预习作业交来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课前预习作业的具体情况给以指导。一篇课文的课前预习步骤是:首先,利用字词典查找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其次,通过课文注释或其它辅助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再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当然,不同文体,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要求不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方法也不同。记叙文,要求学生掌握记叙的六要素,议论文要求学生掌握议论的三要素,说明文要求学生掌握说明的对象和说明的方法。总之,教师传授方法要使学生真正得法,要让学生能够独立行走,直至远走高飞。
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一定的课前预习方法之后,教师就要加强督促检查,要求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具体做法是:1、严格督促检查。(1)组长协助检查。每天安排组长严格认真地检查每个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情况,并及时地向语文老师汇报,教师则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督促、提醒、鼓励、帮助。(2)教师亲自抽查。教师随时抽查和批改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及时掌握,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秉持少批评,多鼓励,多帮助的原则,力求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师生合作探讨。教师选取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拿到课堂上去与学生共同探讨。探讨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加以启发,引导。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学到方法,增强自信,养成习惯。3、开展演讲比赛活动。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有目的地预设演讲主题。如:《要想学习好,预习少不了》、《我是怎样做课前预习的》。通过演讲比赛,可以使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产生正确的认识。让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得到展示,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调动学生参与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自觉性。4、家校联手督促。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生在校的课前预习情况,也要掌握学生在家时的课前预习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家长沟通,实行双向督促,使学生课前预习形成常态化、一贯性,进而形成习惯性。
总之,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好办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对课前预习不可掉以轻心,要加以重视,并认真把他做好。实践证明,抓好课前预习,将会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实效,将会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一、激发学生课前预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他的潜力就会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投之于他所感兴趣的活动之中,所以,人们常说,有了兴趣,就预示着成功了一半。兴趣如此重要,我们又如何去激发呢?第一、要让学生明确课前预习目标。因为学生明确了课前预习目标,其学习主动性就会增强,就会产生对所预习内容的关注和投入,就会自觉地去实现其课前预习目标。第二、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作
业要适中。一个班级的学生,语文水平总有高低之分,他们的课前预习能力,课前预习效果总有差异。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要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尽可能让他们都少有心里压力,多些成功喜悦,让他们的课前预习热情燃烧起来,越烧越旺。
二、授以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古人名言强调了传授方法的重要性。的确,要想提高课前预习效率,就必须授以学生课前预习方法,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本人的指导方法是:提前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作业并给以一定的提示,待学生把课前预习作业交来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课前预习作业的具体情况给以指导。一篇课文的课前预习步骤是:首先,利用字词典查找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其次,通过课文注释或其它辅助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再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当然,不同文体,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要求不同,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方法也不同。记叙文,要求学生掌握记叙的六要素,议论文要求学生掌握议论的三要素,说明文要求学生掌握说明的对象和说明的方法。总之,教师传授方法要使学生真正得法,要让学生能够独立行走,直至远走高飞。
三、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习惯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一定的课前预习方法之后,教师就要加强督促检查,要求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使之形成良好的习惯。具体做法是:1、严格督促检查。(1)组长协助检查。每天安排组长严格认真地检查每个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情况,并及时地向语文老师汇报,教师则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督促、提醒、鼓励、帮助。(2)教师亲自抽查。教师随时抽查和批改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及时掌握,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秉持少批评,多鼓励,多帮助的原则,力求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2、师生合作探讨。教师选取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拿到课堂上去与学生共同探讨。探讨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加以启发,引导。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学到方法,增强自信,养成习惯。3、开展演讲比赛活动。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有目的地预设演讲主题。如:《要想学习好,预习少不了》、《我是怎样做课前预习的》。通过演讲比赛,可以使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产生正确的认识。让学生的课前预习成果得到展示,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调动学生参与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自觉性。4、家校联手督促。教师不仅要掌握学生在校的课前预习情况,也要掌握学生在家时的课前预习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家长沟通,实行双向督促,使学生课前预习形成常态化、一贯性,进而形成习惯性。
总之,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的好办法。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对课前预习不可掉以轻心,要加以重视,并认真把他做好。实践证明,抓好课前预习,将会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实效,将会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