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对策

【作者】 袁永鹏

【机构】 青海省大通县青山乡中心学校


【正文】摘 要:书籍和阅读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的过程,通过阅读可以得到知识,可以说这是终身受益的。阅读也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的标志。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它与工作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而小学语文就是阅读能力培养的主要课程,也是培养人将阅读作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作为刚入学的孩子,由于年龄太小,玩心太重,本能的拒绝系统性的学习,如何能引导学生喜爱阅读,成为终身学习型人才,小学语文老师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语文在我国小学生的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家长和老师都不能忽视语文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进行一定的语文阅读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效果,教师不但要育人更要育心, 对孩子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式的传授,远远大于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小学开始累积阅读量,扩展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孩子的一生都保驾护航。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还要重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阅读对于人的一生都有益处,阅读训练应该从小抓起,我们应该借助好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信息理解能力。所以说,阅读教学很重要,既能有效的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加知识面的学习,又能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康发展,使孩子的身心接受洗礼。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通过阅读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在阅读训练中积累阅读方法与技巧,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语感知识。教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在实践中增强理解和领悟。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由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比较特殊,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某一事物的关注不能够持续很长的时间。 但是如果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进行阅读。 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自然觉得阅读是一种乐趣,而乐趣可以把兴趣扩大化,逐渐养成阅读的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行阅读。 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通过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被激发了,促使学生积极进行阅读,一探究竟。
  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语言教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语言环境。在当今社会中人们越来越不愿意用面对面的沟通,也不愿意当众来进行演讲,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语言表达的作用。在阅读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勇于张嘴,不断的去说,去读,让学生感觉到阅读的魅力。让学生时刻处于阅读的影响之中,受到深远持久的影响。同时要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材料,尤其是农村学校,一定要设立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一些文学名著,也可以让学生们互换图书来达到资源的累积,因为学生再喜欢阅读面对天天翻来翻去的教材,也会产生厌倦心理,只有通过课外的书籍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最后要在阅读时间上给与保证,每周除了正常语文课程外一定要留出2-4节课作为阅读课,让学生们自主阅读,交流阅读心得,并让学生概述所看书籍的内容,同时减少语文课程书面作业,以轻阅读为主,让学生有书可读,有时阅读。
  三、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阅读知识,还应该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报刊、杂志,快速掌握所阅读文章的中心思想,读懂文本所传达的涵义。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阅读方法,如动笔找出关键句,而关键句一般是在段落中的首句或末尾,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适当摘抄自己认为优美或者有启发性的句子,不断研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鼓励学生写阅读后的感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自身的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阅读方法,如从词语中揣摩人物心理,找关键句了解中心思想等,在遇到疑惑时用笔记下,然后反复阅读,得出答案。 只有长期坚持,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强化自主阅读意识,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就阅读本身而言,笔者认为阅读活动是个性化的,教师的分析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真实感受。 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广泛阅读各方面的材料,增长见识,开拓思维。 在学生初步具备阅读能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以兴趣作为支撑点,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特色和方法习惯,使阅读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尊重差异,尊重学生兴趣爱好,让学生在轻松、自由、自主、平等的环境下进行阅读,与作者进行平等对话,真正让学生享受阅读过程,并在阅读中有收获、有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是整个语文教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阅读教学质量如何关系到学生掌握语言技能水平如何。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把阅读教学摆在突出位置,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入手,教授学生阅读方法,努力营造良好阅读环境,最后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层层推进,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还必须不断探索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道路,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结构,使之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推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沈红,王毅.阅读与悦读———谈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J].时代教育,2013,(12).
  [2]周登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