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作者】 林文静
【机构】 青海省门源县实验幼儿园
【正文】摘 要:由于幼儿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在接受数学知识的时候会受到直接形象思维的约束。同时幼儿数学教学比较枯燥,幼儿比较好动,还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因此,教师要想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首先需要激发并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幼儿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效率。另外,在幼儿的时候培养其学习兴趣,能够为幼儿今后学习数学提供有利的准备条件,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难以理解的,对幼儿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幼儿在学习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不积极加以引导,幼儿就会很容易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苏联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曾这样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如何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1.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诱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操作材料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动作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因此供给他们多变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多变的探索。如“图形分类”活动,操作前,先让幼儿看一看、比一比这些图形有什么不一样,意识到材料的多种特征后,再让他们试一试对多种特征的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类,鼓励幼儿依据不同的特征变换分类的方法,看一看谁分的方法多。如:按大小不同分类;按颜色不同分类;按形状不同分类;按薄厚不同分类等。如果这些图形块只含有一种因素,那么幼儿就只有一种分类的可能,没有多角度思维的余地,也就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散,而多特征的材料就具有多变的可能,使幼儿进行多角度的探索发现,使幼儿从小就意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可以变化的”,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
2.幼儿数学教学中要贯彻游戏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为学。”幼儿爱玩,爱游戏,因此应充分利用游戏,让幼儿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到本领,发展智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知识本身很枯燥,要运用游戏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游戏要精心设计,应该根据幼儿特点,选择一些幼儿容易理解又能让幼儿掌握知识的游戏活动,游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解决出现的数量关系。这样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不仅能获得游戏的答案,还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游戏的设计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过分注意游戏中的花样,而忽视学习数学的内容。游戏的设计要始终围绕一个目的,就是要促进幼儿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对于游戏教师也要做出评价。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教师要仔细观察,表现好的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并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3.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幼儿所熟知,也容易被幼儿理解。比如,在数字教学方面,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页码,房子上的门牌号码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此外,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系统性。应该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幼儿数学教学。如数的教学,刚开始让幼儿认识我们数学情境中所凸现的问题是开放性的,开放性的问题能给孩子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思维路线来解决问题。这样,不同的孩子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教学,不同学习水平的幼儿均有所获,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享受到“情境教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活动的指挥者变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和幼儿的玩伴,以朋友身份关心幼儿购物付钱,询问价格以及提醒思考剩余多少钱,还能买那样货品……这一变化,为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起到了保障作用,同时也使活动气氛活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幼儿在理财意识方面的个性表现的萌芽。
4.利用玩具等辅助教学工具开展趣味数学教学
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清晰,同时幼儿具有童真、童趣、活泼、好动等心理特征,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味让幼儿学习是非常枯燥的和抽象的,长期下来幼儿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通过玩具等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可以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开动脑筋,对数学知识进行验证和探究,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当幼儿在玩教具的活动中能够保持一定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思维,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并能够有效的加强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印象。通过调查研究表明,玩教具活动并不是越复杂越好,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求,以及幼儿的兴趣爱好等,选择合适的玩教具,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目的。例如七巧板、卡片、糖果等玩教具,其携带比较方便,使用灵活,可以利用这些玩教具让幼儿练习数数的能力,能够将抽象的数数、认数、分类等数学问题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来,从而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并能够更好的掌握。
总之,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教师在进行幼儿数学教学的时候,首先就需要培养并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以此才能够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提供前提基础。同时,教师在进行幼儿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深入的研究每个数学教育的内容,并对幼儿的思维和心理活动等特征进行分析,正确把握情感目标,将数学教学和游戏、生活等相结合,从而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菡.浅谈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兴趣的培养[J].幼儿教学研究,2010,13(10):134-135.
[2]李淑英.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J].社会心理科学,2009,24(3):112-113.
关键词:幼儿;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难以理解的,对幼儿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幼儿在学习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师不积极加以引导,幼儿就会很容易降低学习数学的兴趣。苏联心理学家乌申斯基曾这样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如何进行幼儿数学教学,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1.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诱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
操作材料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幼儿动作的发展影响并决定着思维的发展。动作方式越多样,思维的内容就越丰富,因此供给他们多变的操作材料,促使幼儿在操作中进行多变的探索。如“图形分类”活动,操作前,先让幼儿看一看、比一比这些图形有什么不一样,意识到材料的多种特征后,再让他们试一试对多种特征的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类,鼓励幼儿依据不同的特征变换分类的方法,看一看谁分的方法多。如:按大小不同分类;按颜色不同分类;按形状不同分类;按薄厚不同分类等。如果这些图形块只含有一种因素,那么幼儿就只有一种分类的可能,没有多角度思维的余地,也就限制了幼儿思维的发散,而多特征的材料就具有多变的可能,使幼儿进行多角度的探索发现,使幼儿从小就意识到“万事万物都是可以变化的”,有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
2.幼儿数学教学中要贯彻游戏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为学。”幼儿爱玩,爱游戏,因此应充分利用游戏,让幼儿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到本领,发展智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知识本身很枯燥,要运用游戏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游戏要精心设计,应该根据幼儿特点,选择一些幼儿容易理解又能让幼儿掌握知识的游戏活动,游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把握好,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解决出现的数量关系。这样能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不仅能获得游戏的答案,还能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游戏的设计不能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过分注意游戏中的花样,而忽视学习数学的内容。游戏的设计要始终围绕一个目的,就是要促进幼儿对数学内容的学习。对于游戏教师也要做出评价。对于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教师要仔细观察,表现好的教师要加以肯定、鼓励,并讲给其他小朋友听,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体会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3.利用生活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内容应该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幼儿所熟知,也容易被幼儿理解。比如,在数字教学方面,可以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页码,房子上的门牌号码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是很有用的,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此外,幼儿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具有系统性。应该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进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幼儿数学教学。如数的教学,刚开始让幼儿认识我们数学情境中所凸现的问题是开放性的,开放性的问题能给孩子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思维路线来解决问题。这样,不同的孩子可以体验到不同的教学,不同学习水平的幼儿均有所获,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享受到“情境教学”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在活动中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活动的指挥者变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和幼儿的玩伴,以朋友身份关心幼儿购物付钱,询问价格以及提醒思考剩余多少钱,还能买那样货品……这一变化,为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起到了保障作用,同时也使活动气氛活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幼儿在理财意识方面的个性表现的萌芽。
4.利用玩具等辅助教学工具开展趣味数学教学
由于幼儿年龄比较小,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和清晰,同时幼儿具有童真、童趣、活泼、好动等心理特征,在幼儿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味让幼儿学习是非常枯燥的和抽象的,长期下来幼儿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通过玩具等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可以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开动脑筋,对数学知识进行验证和探究,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当幼儿在玩教具的活动中能够保持一定的积极性,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思维,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并能够有效的加强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印象。通过调查研究表明,玩教具活动并不是越复杂越好,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求,以及幼儿的兴趣爱好等,选择合适的玩教具,从而达到高效教学目的。例如七巧板、卡片、糖果等玩教具,其携带比较方便,使用灵活,可以利用这些玩教具让幼儿练习数数的能力,能够将抽象的数数、认数、分类等数学问题直观形象的表现出来,从而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并能够更好的掌握。
总之,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教师在进行幼儿数学教学的时候,首先就需要培养并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以此才能够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提供前提基础。同时,教师在进行幼儿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深入的研究每个数学教育的内容,并对幼儿的思维和心理活动等特征进行分析,正确把握情感目标,将数学教学和游戏、生活等相结合,从而激发出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菡.浅谈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兴趣的培养[J].幼儿教学研究,2010,13(10):134-135.
[2]李淑英.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J].社会心理科学,2009,24(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