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学中 学生“核心素养”的实现途径
【作者】 艾买提·牙合甫
【机构】 新疆哈密市伊州区西山乡开发区中心校
【正文】摘 要:“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指导、引领、辐射在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学,彰显汉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语文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之筏,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才能使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学;学生;“核心素养”;途径
一、语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要想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课堂上老师有意识的培养,更要从日常的教学中小事情做起。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一些知识技能,比如,听、说、读、写技能以及对文章的理解等各方面。但是要想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对一些基本技能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表现在对基本语文知识的熟练应用,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内在。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除了传授少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提高少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了解程度,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我国的历史文化大多表现在语文上,学生学习语文,不应该仅仅在于课本上的内容,更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古典文化的熏陶。
二、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学生的心理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素质培养很重要,可以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后的活动与课堂上对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可以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产生培养自己良好语文素养的意识。课后,在平时与同学、家长的相处中,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就会注意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延伸到课后,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做到以下三点很重要:
(一)课堂上的培养
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打好素养的基础,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很重要。首先,老师要带着激情给学生上课,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热情,然后带动学生对学习的情绪。课堂上,只有老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学生才会回以热情,课堂上才会充满活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更愿意去学习,学习起来也会更有效率,同时还能培养与师生的感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带进文章中,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怀,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带着感情学习文章,更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其次,老师和同学之间可以多一些交流,不只是在课堂上,老师在课后也可以多和少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想法。不只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要多一些关于语文上的交流,老师可以利用活动时间组织同学玩一些涉及语文知识的小游戏,多举办类似的活动不仅让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也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更是在不经意间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老师在课堂上的上课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这个过程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老师应该只是引导学生,而不能代替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去完成。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发挥自己才能、展现自我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表现,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更要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把书本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这就要少生自己感悟,在课堂上,感悟作者的感情,可以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更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成长。
(二)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校学习知识很重要,但是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更重要。要想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激发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了,才愿意主动学习语文,才能学好语文。其次,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对文章语言文字和情感有自己的理解,只有平时在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才能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积累,老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多加关注,努力提高自我。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采用一些不同的方式,比如朗诵、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和文字,然后可以让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再由老师来做点评,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学习中成长。
(三)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一个人的素养大多表现在语言文字上,我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同样的表达在不同的场景可能意思就会完全不同,所以小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从小学习如何正确运用正确的语言很重要。老师可以用生活中真实的例子教授学生在什么样的场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在课堂上老师也要尽量用一些优美的语句。课后也要多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走出教室多与他人交流,学习任务结束了也可以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既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还陶冶了情操。老师也可以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一些用错了语言文字的地方,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不仅可以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也可以了解其他错误,避免以后再犯,这样的学习更贴近生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总而言之,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素质教育取得成功,要从语文做起,老师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上,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相信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要想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和老师要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 蔡文霞 .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 [J]. 才智,2009(2).
[2] 黄燕云 . 朗读 , 语文课堂永恒的主题 [J]; 新课程 ( 中 ),2011(5).
[3] 张艳慧 . 对当下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J]; 当代教育科学,2011(18).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文教学;学生;“核心素养”;途径
一、语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要想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除了课堂上老师有意识的培养,更要从日常的教学中小事情做起。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一些知识技能,比如,听、说、读、写技能以及对文章的理解等各方面。但是要想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仅仅对一些基本技能的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表现在对基本语文知识的熟练应用,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内在。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除了传授少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通过对语文的学习,提高少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了解程度,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个性。我国的历史文化大多表现在语文上,学生学习语文,不应该仅仅在于课本上的内容,更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古典文化的熏陶。
二、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学生的心理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素质培养很重要,可以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后的活动与课堂上对知识的学习同样重要。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可以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产生培养自己良好语文素养的意识。课后,在平时与同学、家长的相处中,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就会注意到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将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延伸到课后,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做到以下三点很重要:
(一)课堂上的培养
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打好素养的基础,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很重要。首先,老师要带着激情给学生上课,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热情,然后带动学生对学习的情绪。课堂上,只有老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学生才会回以热情,课堂上才会充满活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更愿意去学习,学习起来也会更有效率,同时还能培养与师生的感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带进文章中,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怀,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带着感情学习文章,更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其次,老师和同学之间可以多一些交流,不只是在课堂上,老师在课后也可以多和少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想法。不只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也要多一些关于语文上的交流,老师可以利用活动时间组织同学玩一些涉及语文知识的小游戏,多举办类似的活动不仅让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也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更是在不经意间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老师在课堂上的上课形式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这个过程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老师应该只是引导学生,而不能代替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去完成。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发挥自己才能、展现自我的地方,老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表现,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更要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把书本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这就要少生自己感悟,在课堂上,感悟作者的感情,可以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更利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成长。
(二)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
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校学习知识很重要,但是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成为一个有文化素养的人更重要。要想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要激发起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了,才愿意主动学习语文,才能学好语文。其次,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的精神,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要学好语文,首先要对文章语言文字和情感有自己的理解,只有平时在生活中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才能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积累,老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多加关注,努力提高自我。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采用一些不同的方式,比如朗诵、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感情和文字,然后可以让大家对文章的理解表达自己的看法,再由老师来做点评,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学习中成长。
(三)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一个人的素养大多表现在语言文字上,我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同样的表达在不同的场景可能意思就会完全不同,所以小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从小学习如何正确运用正确的语言很重要。老师可以用生活中真实的例子教授学生在什么样的场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在课堂上老师也要尽量用一些优美的语句。课后也要多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走出教室多与他人交流,学习任务结束了也可以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既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还陶冶了情操。老师也可以要求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一些用错了语言文字的地方,然后在课堂上交流,不仅可以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也可以了解其他错误,避免以后再犯,这样的学习更贴近生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总而言之,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素质教育取得成功,要从语文做起,老师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上,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相信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要想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和老师要做的还有很多。
参考文献:
[1] 蔡文霞 . 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 [J]. 才智,2009(2).
[2] 黄燕云 . 朗读 , 语文课堂永恒的主题 [J]; 新课程 ( 中 ),2011(5).
[3] 张艳慧 . 对当下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J]; 当代教育科学,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