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巧妙引导学生互评

【作者】 马云霞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实验小学


【正文】案例:
  在教学第七册数学中《合理安排时间》例2这一课的练习内容时,我出示了做一做2的情景图:
  小红感冒了,吃完药后要赶快休息。 







  师: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生1:我的安排是:B→A→C→D,一共是6+1+1+5=13分(分钟)。
  生2:不行,不行,应该先找杯子倒开水,才能等开水变温。
  生3:生1把顺序调一下也无所谓,因为把水壶盖打开让开水变温后倒出来的水和开水倒出后变温都一样!
  生4:我的安排是:做A→B的同时可以做(D→C)。1+6=7(分钟)
  生5:我觉得有点不合理:刚才他说等开水变温的同时量体温和找感冒药,那不是很好,因为量体温的时候最好不要活动。我的安排是:











  师:这位同学考虑周到,安排事情的时候还能结合生活实际来想,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生6:我觉得他这样画得很特别,但会浪费很多的时间,还是用A、B、C、D代替比较好。
  生7:在等开水变温的时间里,找感冒药和量体温分步进行,一共也只用6分钟,所以C和D先后做没有关系。
  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安排,你觉得合理安排一件事情,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生1:要知道做一件事的每一步需要多长时间。
  生2:首先要弄清楚做这件事情有多少个步骤,其中哪些是按一步一步地做,哪些是可以同时安排。
  生3:做一件事情之前要想好哪种方法合理安排,可以节约时间。
  生4:可以把每个步骤用画图表示出来,可能更清楚。
  师:同学们心思真的很细密,把老师想说的话都总结出来了,我们可以通过画图等方法帮助我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
  课堂评价是一个收集、综合和分析信息的过程,是了解学生的各项技能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等信息的过程。传统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终结性评价”的单一模式,教师成了课堂评价的“主宰”,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评价,缺乏师生间的交流和理解,具有片面性,评价信度不高。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中就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这个过程中不只是单单让学生只表达自己的思想,更要学会倾听,在评价中取长补短。。
  纵观整个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存在于“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发的,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因此,课堂评价方式就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模式,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不再完全是教师的事,同学、家长、学生自己都可以参与评价,使评价能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在《合理安排时间》这一教学片段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带着自己全部身心和多结合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的状态研究本课知识的应用。通过互评,让学生在这样简单的生活事例中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让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让学生懂得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然后再优选,而且学生能考虑问题的多因素,解决问题的多方法,使他们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学生之间天天接触,相互之间比教师更了解,很好的利用这一优势,进行相互评价,更能促进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正缺点。怎样使学生之间的互评形成具有激励向上的导向作用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重在“评”而非“价”。评价的目的是在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时,不能只简简单单地说谁对谁错,而重点在于说说为什么,即你为什么觉得好,哪些地方你认为不够合理,需要改进,要让被评的人心服口服。
  二、学生的评价语言要适当、合理、明确、有针对性。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应该只看他有没有掌握,是对与错,也要看到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其付出的努力,学习的态度,方法,及持之以恒的耐心,甚至是永不言败的勇气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评价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和评价水平。
  三、教育学生要公正、公平。学生之间彼此是平等互动的主体,评价时要面对对方,用第二人称“你”而不是第三人称“他”。被评价的学生在评价后也要有所表示——道谢或坚持己见,教师再从孩子的参与度给学生一个评价。一般是先肯定,再提不足,有建议更好。在学生群体中,最突出的关系就是伙伴关系。如果,让学生把这种关系带到互评中去,势必会影响评价的真实性。这样的评价才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