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下初中语法教学探究
【作者】 郑 朗
【机构】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师大一中
【摘要】文章以任务型教学和交际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人教版go for it新版教材为依托,分析新课标下语法教学课堂的教学步骤和策略。本文旨在探究初中英语语法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语言形式,意义和功能三者之间关系的教学模式,根据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任务为桥梁,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知并掌握英语语法。【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思维;归纳法;语境
【正文】
一、背景
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机械方式已经不适应英语的交际要求,纯粹的语法规则的考察也逐渐在考试中淡化。于是,有一些教师主张课堂上只进行交际活动,不对语法进行专门的教学。这种方法只注重了语言的意义和使用情景,而导致语言准确性的缺失。
鲁子问(2008)在《还原语法本质,大胆开展语法教学》一文中提到语法的四个本质:首先,语法是语言运用的法则,即对人们运用语言的规范形态的描述和归纳。其次,语法能力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决定性部分,语用能力才是决定性的。再次,语法是语言学习的途径,不是目的。最后,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21st Century英语教育周刊,2008)
张满胜在《语法新思维》的序言中提到:学习语法是掌握英语思维的一条捷径(《英语语法新思维》序言)。
所以,语法不仅是语言规则,还是能够运用英语的思维基础。初中是中国学生系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掌握语法是必要的。于是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初中语法教学,使得学生真正的掌握并且内化语法,并且使其起到交际的功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理论框架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设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尝试,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新人教版go for it教材语法部分编写特点
新教材的语法部分的编写理念是按照“话题-结构-功能-任务”的模式来安排内容,每个单元的语法结构服务于该单元话题的表达,语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语言的运用。教材各单元的语法内容是按照“感知,发现,总结,练习,运用”的程序来编排的。同时教参指出,教学要注意在语境中教学语法,并且重视学生对语法学习过程的参与。
四、基于新课标课新教材编写理念的语法教学探究
人教版新教材的编排理念符合归纳加演绎的理念。也就是context-rules- practice。语法部分通常是安排在Section A最后一个部分。也就是在听说课和一堂精读课的后面。这样是学生对本单元重点语法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以后在学习。然后紧接着是Section B的内容学习,可以再次复现语法现象,对其进行运用理解。所以语法教学并不是停留在语法课上,而是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融会贯通,在每个部分的材料中都渗透了语法,让学生从感知到总结,从再感知到归纳再到输出运用。
在听说课中教师就应该有教授语法的意识。在呈现目标语言时,注意语言的形式的规范性,同时注意强调语言现象使用的语境。语境应该包含以下五个要素:who、where、when、why、spoken or written text。也就是这种语法使用的对象,什么场景或者地方使用,使用的时机,为什么这样使用或者使用的目的,在正式的书面文体和口语中使用的区别。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真实场景,这样使得学生更容易与生活联系,利用图式,帮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语言恰当的运用情景。教师先让学生用这五个要素感知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在操练时,让学生自己运用这五要素编对话。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去讲解语法结构和用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感知。如果学生犯错,教师仅仅给出正确的示范,让学生自我纠错。如果教材中语境较少,教师可以补充材料。例如在讲现在完成时的时候,可以这样创设情景:
-Jack and Tom(who)
-friends(informal)
-street(where)
-lunch time(when)
-find out where to eat(why)
通过这五要素,学生就应该能够了解,该对话是发生在两个朋友之间的,属于非正式场景下。地点是在街上,两个朋友在谈论中午在哪里吃饭。而其中有个朋友已经吃过饭了。通过这个完整的场景的创设,学生能够感知到,如果要表达已经做了什么事情,就可以用have/has done的语言形式。这时教师一定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这种语法现象的名称,规则。在丰富的材料的感知下,让学生熟悉这种表达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在PPT上呈现对话的形式,或者事先录制好音频材料或者找一段很贴合的音频材料,最好能伴有图片或者视频。呈现完毕以后,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情景:
Retell dialogue:复述对话,注意突出强调五个要素。
Teacher stops and make students guess:在必要的地方停顿,让学生猜测此处说话人的意图,心理活动,听话人的心理活动等。
Ask concept-checking questions:让学生提炼出语法规律。但是要注意,在这一点上不能教条。如果学生犯错或者有概念的混淆,教师应当立即纠正并且重点讲解。
通过前期的感知,学生基本能够理解该语法现象的使用情景。这时,在语法课上教师应当让学生总结规则。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梳理和完善。教师在总结语法规则时有几点需要注意:1.尽量在五分钟内完成。讲解不能太过细化,要有所取舍,不要一次性的讲解所有语法规则,应该有梯度,循序渐进。特别是在学生初次接触该语法的时候切忌全盘灌输。教师应当选出最基本的概念进行总结,而后在后面的课堂上在逐渐补充。并且教师应当根据课标和考纲要求提炼出高频语法,而不是花大力气讲偏难点。2.教师还应该注意在讲解时尽量简化术语。对于初级学生尽量让他们用例子来解释文体,不要把术语挂在嘴上。3.用中文讲解。没有必要让学生去记忆语法规则的英文。
新教材的section B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提升和加强性学习。在前面学生已经初步理解语法现象的基础上,在这个部分教师就要有意识的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对学生已学到语法进行加深和补充。
五、总结
在新课标理念和新教材的推动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操作中仍然有许多值得探讨和优化的地方。本文从交际的角度分析了优化初中语法教学的方法:创设真实的情景,关注语用,在交际活动中教语法,利用图式让学生自我感知,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语法项目多且零散,所不同的语法教学不能用一种方法解决,所以作为中学教师,要不断的反思,总结,再反思,再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满胜:《语法新思维》,群言出版社,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4]Larsen-Freeman D: Teaching Language:From Grammar to rammr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5]鲁子问:《还原语法本质,大胆开展语法教学》,21st Century英语教育周刊,4(7),2008
一、背景
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机械方式已经不适应英语的交际要求,纯粹的语法规则的考察也逐渐在考试中淡化。于是,有一些教师主张课堂上只进行交际活动,不对语法进行专门的教学。这种方法只注重了语言的意义和使用情景,而导致语言准确性的缺失。
鲁子问(2008)在《还原语法本质,大胆开展语法教学》一文中提到语法的四个本质:首先,语法是语言运用的法则,即对人们运用语言的规范形态的描述和归纳。其次,语法能力是语言能力的组成部分,但不是决定性部分,语用能力才是决定性的。再次,语法是语言学习的途径,不是目的。最后,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21st Century英语教育周刊,2008)
张满胜在《语法新思维》的序言中提到:学习语法是掌握英语思维的一条捷径(《英语语法新思维》序言)。
所以,语法不仅是语言规则,还是能够运用英语的思维基础。初中是中国学生系统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掌握语法是必要的。于是如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初中语法教学,使得学生真正的掌握并且内化语法,并且使其起到交际的功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理论框架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设法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使用语言的尝试,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
三、新人教版go for it教材语法部分编写特点
新教材的语法部分的编写理念是按照“话题-结构-功能-任务”的模式来安排内容,每个单元的语法结构服务于该单元话题的表达,语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语言的运用。教材各单元的语法内容是按照“感知,发现,总结,练习,运用”的程序来编排的。同时教参指出,教学要注意在语境中教学语法,并且重视学生对语法学习过程的参与。
四、基于新课标课新教材编写理念的语法教学探究
人教版新教材的编排理念符合归纳加演绎的理念。也就是context-rules- practice。语法部分通常是安排在Section A最后一个部分。也就是在听说课和一堂精读课的后面。这样是学生对本单元重点语法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以后在学习。然后紧接着是Section B的内容学习,可以再次复现语法现象,对其进行运用理解。所以语法教学并不是停留在语法课上,而是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融会贯通,在每个部分的材料中都渗透了语法,让学生从感知到总结,从再感知到归纳再到输出运用。
在听说课中教师就应该有教授语法的意识。在呈现目标语言时,注意语言的形式的规范性,同时注意强调语言现象使用的语境。语境应该包含以下五个要素:who、where、when、why、spoken or written text。也就是这种语法使用的对象,什么场景或者地方使用,使用的时机,为什么这样使用或者使用的目的,在正式的书面文体和口语中使用的区别。在创设情景时要注意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真实场景,这样使得学生更容易与生活联系,利用图式,帮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语言恰当的运用情景。教师先让学生用这五个要素感知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在操练时,让学生自己运用这五要素编对话。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教师不应该去讲解语法结构和用法,而是让学生自己感知。如果学生犯错,教师仅仅给出正确的示范,让学生自我纠错。如果教材中语境较少,教师可以补充材料。例如在讲现在完成时的时候,可以这样创设情景:
-Jack and Tom(who)
-friends(informal)
-street(where)
-lunch time(when)
-find out where to eat(why)
通过这五要素,学生就应该能够了解,该对话是发生在两个朋友之间的,属于非正式场景下。地点是在街上,两个朋友在谈论中午在哪里吃饭。而其中有个朋友已经吃过饭了。通过这个完整的场景的创设,学生能够感知到,如果要表达已经做了什么事情,就可以用have/has done的语言形式。这时教师一定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这种语法现象的名称,规则。在丰富的材料的感知下,让学生熟悉这种表达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在PPT上呈现对话的形式,或者事先录制好音频材料或者找一段很贴合的音频材料,最好能伴有图片或者视频。呈现完毕以后,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情景:
Retell dialogue:复述对话,注意突出强调五个要素。
Teacher stops and make students guess:在必要的地方停顿,让学生猜测此处说话人的意图,心理活动,听话人的心理活动等。
Ask concept-checking questions:让学生提炼出语法规律。但是要注意,在这一点上不能教条。如果学生犯错或者有概念的混淆,教师应当立即纠正并且重点讲解。
通过前期的感知,学生基本能够理解该语法现象的使用情景。这时,在语法课上教师应当让学生总结规则。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梳理和完善。教师在总结语法规则时有几点需要注意:1.尽量在五分钟内完成。讲解不能太过细化,要有所取舍,不要一次性的讲解所有语法规则,应该有梯度,循序渐进。特别是在学生初次接触该语法的时候切忌全盘灌输。教师应当选出最基本的概念进行总结,而后在后面的课堂上在逐渐补充。并且教师应当根据课标和考纲要求提炼出高频语法,而不是花大力气讲偏难点。2.教师还应该注意在讲解时尽量简化术语。对于初级学生尽量让他们用例子来解释文体,不要把术语挂在嘴上。3.用中文讲解。没有必要让学生去记忆语法规则的英文。
新教材的section B部分是对前面部分的提升和加强性学习。在前面学生已经初步理解语法现象的基础上,在这个部分教师就要有意识的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对学生已学到语法进行加深和补充。
五、总结
在新课标理念和新教材的推动下,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操作中仍然有许多值得探讨和优化的地方。本文从交际的角度分析了优化初中语法教学的方法:创设真实的情景,关注语用,在交际活动中教语法,利用图式让学生自我感知,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符合语言习得的规律。语法项目多且零散,所不同的语法教学不能用一种方法解决,所以作为中学教师,要不断的反思,总结,再反思,再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满胜:《语法新思维》,群言出版社,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英语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4]Larsen-Freeman D: Teaching Language:From Grammar to rammr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5]鲁子问:《还原语法本质,大胆开展语法教学》,21st Century英语教育周刊,4(7),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