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

【作者】 柯庆芳

【机构】 新疆伊宁县第三小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读”则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阅读能力不是讲出来的,不是分析出来的。情要在读中悟;理要在读中悟;法儿也要在读中悟。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创设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情绪化的“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感悟还给学生,尊重学生在阅读感受,敏锐地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对话中张扬个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深文浅教;教师;学生
【正文】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其实教语文很简单,就是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而语文的手段就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就是“听、说、读、写、思。”而重中之重就是“读。”把课文读懂了,学生也就学会了。而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深文浅教,教得深入浅出,把深奥的道理说浅显。而这些道理不是靠教师教给他们,而要靠学生在读中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灵魂,“读”则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阅读能力不是讲出来的,不是分析出来的。情要在读中悟;理要在读中悟;法儿也要在读中悟。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朗读,并不是形式地、机械地把文字变成声音的朗读。首先要指导学生读到位,达到正确、流利的基本要求,然后要重点训练有感情地读。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六个结合”。
  一、读与看相结合
  低年级的课文大都配有形象、生动、活泼的插图,并且大部分插图都包含有声情并茂的故事情节。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先看图,说说图上画的什么,然后图文对照读课文,看课文是怎样写的。例如在教学《秋天的图画》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仔细看图,自由说说画面上的景物,在学生说出了“图上有梨和苹果,有稻子和高粱”后,我又让学生读课文,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再细读。就这样由图像信息,转化为文字符号,对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帮助的。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对读懂课文,理解字词句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与思相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读书不思考,有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时,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并以此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思考问题的原因,理解课文内容。
  三、读与说相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说的态度和语言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重视学生读与说的有机结合。在学完《两只小狮子》一文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续编懒狮子听了大家的劝告以后,它会怎么说怎么做?再分角色演一演,说一说。
  四、读与演相结合
  情境表演是最受儿童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我在教学 《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维妙维肖,令我非常满意。
  五、读与画相结合
  这里的“画”有两层意思:一是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优美句段;二是把理解的内容用图画表现出来。这也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教学《四个太阳》一文,在识字教学前,我让学生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时,我又让学生画出优美句段;学完课文,我还给每个小组布置了一个图片绘画展,让学生画画想象中的太阳。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读与写相结合
  写离不开读,读为写打基础。尽管是低年级也要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良好习惯,在低年级重点让学生借助读学会写生动形象的一句话或几句话,为中高年级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在教学《自己去吧》一课时,引导学生学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仿照“__学会了__”的格式写话,低年级的儿童平常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观察得挺仔细,写起话来形象生动,比喻贴切,想象丰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只要把听、说、读、写、思、画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就会相得益彰。当然阅读教学的结合点不仅仅就这“六个”方面,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有心,有意,有机,就会有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创设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情绪化的“场”,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感悟还给学生,尊重学生在阅读感受,敏锐地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在对话中张扬个性。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2]《云南教育》,徐吉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9期。
  [3]《云南教育》,何世峡,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半月刊,2001年第14期。    
  [4]《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毛露慧,云南省优秀社科期刊周刊,2009年第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