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谈语文教学中巧用教材激情趣

【作者】 白国荣

【机构】 陕西省咸阳市永寿县监军镇干堡小学


【正文】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如何运用新教材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生活中的各方面去。”因此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建立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要超越语文,学习教材是为了要超越教材的理念,教师和学生必须要突破“文本”,依靠自己去发现文本潜在的内涵。尤其是现今的新课标教材,属于不完整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间,由教师和学生去创造性的完成,以达到开启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之目的。 
  一、运用教材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分析就会得出不同的主题,从不同人物分析也会得出不同的主题。新课标教材是不完整教材(以前的教材属于完整教材,没有教师发挥的余地,只是讲清了现成的标准答案,让学生记住即可),恰恰留给了我们充分分析的空间,也给了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其实语文教材这方面是有例子的。鉴于此,有些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对课文进行分析,或者是指导学生分析。
  二、运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人格完善,心胸开阔,思路清晰。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其中蕴含的美,引导学生体会这些美,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运用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每一篇文章都有其人文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工具性出发,培养学生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注重体现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还要善于从一般性的文章中挖掘出其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感情进行熏陶、感染,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并挖掘隐藏在课文字里行间的人文内涵。 
  利用归纳出的不同情感及思想意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想必学习语文的意义大大超出了课文本身。 
  四、运用教材去指导阅读 
  学习一篇文章,目的是为了达到理解文章,弄懂文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一篇文章,就是要掌握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然后运用掌握的方法自己去阅读同类文章或由此及彼去阅读其他类型的文章。 
  以议论文为例。议论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教材中经典议论文的例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