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养学生从数学图画中学习新知的能力

【作者】 杨毛措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第一小学

【摘要】低年级学生学习新知以图画内容为主,如何让学生从富有趣味性的图画中获取新知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对图意进行正确的分析、有序的描述,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也为低年级学生在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
【关键词】学新知;能力
【正文】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数学课本设计的一大特色就是:数学信息通过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给学生。因此,培养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就非常重要。这种能力有助于他们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能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我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正确读图、理解图意,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技能谈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读图前,注重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
  图画在小学日常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即使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对读图也已有一定的经验。但儿童感性思维比较丰富,容易注重图画的色彩、情节等内容,而忽略了重点。教学时我可利用学生的这种特点,创设情境,有针对性地激发其读图兴趣。
  如: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这个单元中,主题图就用生动有趣的图画展现了一个小学生一天中的活动,有刷牙、读书、做运动、吃午饭、看电视、睡觉等,在教学中,我就利用这些生动、直观的画面,问学生:你做这些活动时有没有和时钟小助手交朋友啊?引发学生生活经验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为钟表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一年级的数学教材有很多以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的主题图,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插图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才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二、读图时,注中数学目的的引导。
  一年级学生看图随意性大,目的性不强。而观察能力又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学中,我不仅注重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而且注重用简练、有序语言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培养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比一比”这节课时,我先指导学生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再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只兔子?(指导学生完整回答:图中有四只兔子。)有几块石砖?几头猪?几根木头?几个苹果?几个胡萝卜?……引导学生先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数量,再在数的基础上问:每只兔子都能吃到胡萝卜吗?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比多、比少的思考。使得学生在看图时做到了先数、再比,不感到茫然,也让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数,动脑思考,更好地感知事物的数量多少的特征,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初步数感的效果。
  三、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图意。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开始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有条理地表达图意。
  比如,在教学6、7的加法时,我教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4朵花,右边有3朵花,合在一起共有几朵花?或者右边有4朵花,左边有2朵花,合在一起共有几朵小红花?在教学减法时,我引导学生用“一共有……左边有……右边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来编简单的应用题。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了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图意,初步形成构建数学模型的能力。
  四、适时进行方法指导。
  1、对于有很多非数学信息的主题图,在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景,提高了学习兴趣后,教师要适时帮助他们排除这些非数学信息的干扰。
  比如,教学“几个”这节课时,图意显示孩子们在做游戏,小丽排第5,小明排第9,问他们之间有几个人?对于初学数字的学生来说,对两端的人容易算在内,出现错误。于是,我让学生分小组来表演,再数他们之间的人数,让学生真正感知答案的准确性,这样学生也就跳出了图的框架,打开了数学视野。
  2、对蕴含的信息量较大的图,也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综合分析,理顺图意。比如,图上画了4只小狗,5只猴子,10只大象,要求补充问题并解答。这样的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需要弄清图中各个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当学生从图中知道“公园里有4只熊猫,5只猴子”后,再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熊猫和猴子一共有几只?”“熊猫比猴子少几只?”让学生再模仿提出其他问题,如:“公园里有10只长颈鹿,5只猴子,长颈鹿和猴子一共有几只?”“公园里有10只长颈鹿,4只熊猫,长颈鹿比熊猫多几只?”通过问题的提出,学生对图意大体把握了,解决问题也便水到渠成,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总之,培养低年级学生读图的能力,打好读图的基础,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更好的学习新知,也可为低年级学生在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是学生提升自身数学综合学习能力的一种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