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加强幼儿语言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东知措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阳光幼儿园

【摘要】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加强这一时期语言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在高度重视的基础上,创新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强化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实践策略
【正文】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迅速的关键期,也是人认知发展,智力发展的启蒙期。因此,加强幼儿语言教育,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就是我们幼儿教育不可推脱的重要责任。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提高认识,加强重视,想方设法强化幼儿语言教育。
  一、语言教育对幼儿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语言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语言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是我们认知需求与交流实际的产物,但是它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因此,对人类来说,接受语言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幼儿教育中的语言教育也是如此。通过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发展与提高语言能力、认知能力。首先,进行语言教育时,语言材料是幼儿获取知识的来源。其次,幼儿使用语言来表达身边所接触的事物,来描述它们的名称、性质等。通过对语言的使用,幼儿获得了取区分事物各种特点的能力,从而对事物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比如,对幼儿进行颜色感知练习时,将各种颜色的图画或玩具展示给幼儿看,告诉它们这些物体分别叫什么名字,是什么颜色,这样就可使幼儿对颜色的认知和物体的认知都得到有效提高。可见,语言教育对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语言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我们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在这个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尽量让他们多发声,多练习,培养幼儿的语言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比如在对幼儿进行语调区分训练时,在不同的情境下,对幼儿使用不同的语调和表情,幼儿通过听教师语调的变化,观察教师表情的变化,感受语言中的蕴含的不同感情色彩,逐渐提高对语言的区分能力,再引导幼儿进行模仿表达练习,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语言教育可以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维有效运行的载体。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借助语言,以知识为中介来实现,幼儿的思维是以语言发展为前提逐渐发展起来的。思维和语言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幼儿获得知识和信息主要渠道是语言教育。通过语言进行思维活动,用语言表达的方式来描述他们的思维成果。因此可以说,幼儿习得语言的过程与思维发展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也就是说,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思维能力的提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通过语言教育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这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
  二、加强幼儿语言教育的方式策略
  (一)创设适合语言发展的良好氛围。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到:“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就要想办法让幼儿产生想说之需,有表达的冲动和想说就说的不惧意识。而这样目的的实现,就需要一个良好的愉悦氛围,一个良好的语自由的、开放的语言环境。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自由表达,能同时促进他们学习与表达的欲望,还有益于他们全方位地汲取知识,发媕娿认知能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适合语言发展的环境呢?除了亲切的教学语言外,还要创新语言教育方式,如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练习语言表达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比如展开办家家、开火车等游戏。这些活动往往让孩子处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他们会主动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也很容易在游戏中体会到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引导幼儿多观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观察是认识的出发点,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是正常思维的必要条件。”语言表达不仅需要承载语言的载体——词汇,也需要语言表达的物质事件,即内容,这样,才能让语言表达落实到实处。为此,我们应幼儿提供一些丰富操作材料,有计划地引导他们直接观察。比如说在给幼儿讲季节变化时,可以将夏天的图片和秋天的图片同时出示,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寻找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可以让孩子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发现,鼓励幼儿积极地发言,这样能促进幼儿的主动探索,增强他们自发学习的兴趣。这样教学,不仅他们有了引发表壳的事件,即谈资内容,也有了帮助表达的词汇,自然就能丰富语言,提升表达能力。
  (三)鼓励多参与社会实践。现在,很多小孩子就像笼中鸟儿,被娇生惯养,长期处在一个相对简单和封闭的环境中,缺少与社会的交流。这既不利于见识的拓展,也不能利于表达能力的提升。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一些社会实践,幼儿才会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意愿和想法的机会,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和表达,在实践中体验分享和交往的乐趣。为此,我们可引导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当他们来到田地里,他们可以看到许多平时看不见的东西,稻谷、小麦等粮食作物。当他们来到公园里,他们会看到各种颜色的花朵,各种形状的树。通过语言传授和交流,他们认识了这些无颜六色的花朵,知道了这些树的名称,了解了树叶颜色会随季节变化等等生活中的知识。在这些活动中,引导他们感受和表达自然的美,比向他们讲授更容易让他们吸收。基于旺盛的求知欲和浓烈的学习兴趣,在这种真实而自然的环境中,它们获得的是最直接和真实的感受,有了这种感受,语言表达就有了内容,因此,也就能表达出来了。
  当然,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要多种方法,我们不可能一一列举论述。在众多方法中,我们一定要重视,要结合实际情境,才能让幼儿语言表达更具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孙桂芹,幼儿语言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早期教育,2011年。
  [2]吕彩萍,幼儿园开放性语言教育活动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