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音乐美学对声乐表演的意义

【作者】 董韵涵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5级音乐教育

【摘要】歌唱艺术是一种将语言、情感和音乐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声乐作品的演唱是艺术美的创造活动,声乐美学作为音乐美学的一个分支,在一定程度上声乐艺术始终伴随着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本文就声乐艺术美学在歌唱中的作用、地位为重点研究对象,论述如何体现声乐艺术美学在歌唱中的作用,研究声乐艺术与声乐歌唱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促进声乐艺术前进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声乐表演;音乐美学;歌唱艺术
【正文】
  歌唱艺术是一种将语言、情感和音乐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声乐作品的演唱是艺术美的创造活动,而声乐表演则是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造的过程,歌唱家在原曲调及作品背景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高超技艺、音乐修养和自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将声乐作品的艺术内涵生动的展现给观众。而音乐作为人类文化起源的产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以其特殊的表现形式渊远流传着,这种实践形式既为音乐表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音乐美学对于声乐艺术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其转变即为人体生理学向声乐表演艺术的转变。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作为音乐织体的两大系统,二者进行有机建构和相互融合,使其音乐作品更加地富有意义和内涵。
  一、 声乐表演与音乐美学研究的关系
  (一) 声乐表演的本质
  声乐是有别于器乐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声乐表演是指用歌声,以嗓音为主的音乐表演。而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门结合于脑力、体力、想象力、表现力的综合艺术,声乐表演艺术与所有的艺术门类一样,都服从于一定的审美意识,讲求美学原理。那么,就必须建立起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能让我们去衡量、判断某个作品的美或不美。在声乐表演艺术与美学之间找出他们科学和哲理上的依据,运用哲学的思辩对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美学规律进行逻辑的论证,从而使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美学规律上升为科学的高度,达到一种真理性的认识,这不仅有助于人们对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美学原理的认识,同时也可丰富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美学内涵。
  良好的演唱源自两方面因素:一是先天的好嗓音及与演唱相关的身体机能的敏锐性与协调性;二是后天的努力及训练。它要求演唱者不畏艰辛、长期磨练,甚至是终其一生不间断地学习来完善演唱的技术技巧;拓展心理文化结构,包括智力结构、伦理道德和审美能力;均衡人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促进联想与幻想能力的发展。可以说,表演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将随着人的文化底蕴的提高而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与生机,不断地得以升华。
  (二) 声乐美学的本质
  音乐美学从音乐艺术总体的高度研究音乐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学科。音乐美学同一般美学、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学、音乐评论等都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音乐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深化,往往离不开从上述这些领域的成果中吸取营养。
  声乐美学作为音乐美学的一个分支,更是和人类艺术文化息息相关。声乐是人类最早诞生的艺术,而人的嗓音又是人类最古老且永久的艺术乐器。无论是古人原始的音乐艺术,还是当今声乐艺术高层次的发展,亦或是艺术表现形式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声乐艺术始终伴随着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
  在对声乐美学的研究中,修海林先生的音乐存在“三要素”说非常具有启发性。他提出构成音乐存在的三要素是行为、形态、观念。行为是从事音乐的行为方式,形态是外化了的乐音音响形态,观念是人的审美意识、思想和情感。
  声乐演唱作为音乐的二度创作,其本质和其他的音乐创作一样,都是以作者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所以,歌唱家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必须投入所有的感情、智慧、理解、语言以及体味作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和内心思想,从而精准美妙的表现出来。它并不仅仅是生活的一种再现,而是在作者创作的环境下富有创造性的音乐影子,填充和丰富着音乐蕴含的内涵,并由此赋予音乐新的力量和生命。这是对于音乐的一种升华。
  (三) 声乐表演与音乐美学研究的关系
  声乐表演往往是一个具象的过程,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对写实的,是歌唱者内心的实际表达,因此声乐表演对象在舞台上的表演既要为观众提供审美享受,又要演唱家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加入视觉、听觉的相互结合,完成审美情趣的最后呈现。
  音乐美学以音乐为对象, 这大概不会引起什么疑义。这个判断似乎一次性地将一切非音乐排除于我们的视野之外。音乐艺术实践是音乐美学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一般美学界在讨论自己的研究对象时, 关于以艺术为中心, 还是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美,社会美那样旷日持久的论争, 在音乐美学界似乎从未发生过。因为名称本身已限定于音乐之中了。然而, 正是为了研究音乐, 仅就音乐论音乐是不成的, 必须懂得它与它以外事物的联系。好比我们要了解一片树叶. 就必须懂得树枝、树干、树根以及它赖以生长的这裸大树的周围环境一样。
  音乐美学发挥其审美作用的主要形式就是以塑造完美的形式,表现一种极为概括性的内容,让人们自由联想,激发出一定的情感、情境和气质。音乐通过富有联想的音乐形象突破了声音的范围,是观众感受到了时代特征和民族思潮留给我们的印记,使观众更加真切的感受到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时代背景。
  由此可以看出,音乐的实践活动是音乐美学研究的对象,只有对音乐的实践活动进行不断地研究,才能真正地寻找到音乐艺术的整体规律,才能看到音乐的本质。所以,音乐美学是声乐表演的奠基,只有掌握音乐美学的知识,才能更好的吸收和创新,更好的发挥和表现,从而将音乐艺术升华到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刘沛,《音乐表演的测量评价》,《中国音乐》,1990.2期
  [2] 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陕西师大出版社再版,2006
  [3] 齐易,张文山,《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4] 石惟正,《声乐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