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方法
【作者】 杨桂英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第一中学
【摘要】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物理概念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物理学,在高中物理中主要是分为力、热、光、电、声五个板块来进行教学的。学生能否正确地全方位地理解物理概念,将直接影响整个物理学或某部分物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如何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有关的物理概念,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
【正文】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而物理概念的学习,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概念是物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教会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加强对学生物理概念学习策略的培养,成为高中物理教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增强物理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平时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谈谈自已的切身体会。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四步:
一、创设情境,导入概念,营造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缺乏理性认识的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老师每讲一个新的概念的时候,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不仅能帮助学生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由兴趣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如:学习静电平衡这个概念时候,老师首先举出把一个中性导体放在匀强电场中的例子。引导同学认识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产生感应电荷,发生静电感应的现象。再透过这个现象认识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与原来匀强电场的迭加,直到感应电荷的场强与原电场的场强大小相等时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停止,导体达到了静电平衡状态。从而再总结出静电平衡等体的一些性质: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是个等势体等等。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反映静电平衡本性的理性的抽象,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快就能灵活掌握物理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鼓励学生,尝试定义概念,培养发散思维
自然界之中的客观事物彼此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地向前运动和发展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于当堂课所讲授的内容,而应该时时回顾和联系,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各个不同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加速度只有大小还不能说明具体问题,还需要另一个因素:加速度的方向,学生们恍然大悟,有豁然开朗之感。比如,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①A车在2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1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少?②B车在3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2.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少?教师鼓励学生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尝试给有关的概念下一个恰当的定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物理素质,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得当,很多概念的定义,学生基本能归纳准确。这样通过比较、对比,使学生从表象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再经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电场、电势能这种很抽象的概念,这样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才不会感到空洞,也不会觉得物理概念太抽象,反而可以轻轻松松地掌握物理概念。
三、借助实验,运用多媒体教学,循序渐进认识概念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许多物理概念规律都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科的关键,很多物理知识都需要实验进行验证,从而才能加深学生对某项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特别是在现阶段,很多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知往往通过实验揭示出来。就拿弹力概念的引入为例,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由于小车受到弹簧拉伸或压缩的作用,产生运动。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实验的生成过程,比如弹簧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接触物做出拉伸或压缩的力,仅凭普通的黑板板书加上老师的口头讲解,这样的物理概念教学所起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如果老师能够动手示范或者带领学生做相关的电磁实验,通过图像和模型的形式来讲解微观物质的结构,便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抽象模糊的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这时让学生总结弹力概念的概念,便会轻松许多。
整个中学物理是以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干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应用优越的声音、色彩、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强化信息传递的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些抽象难于理解的概念和规律变得直观、形象和生动,如:“加速度的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动量定理”“平抛运动”等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直观生动地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仅仅利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三幅图,就想要学生推想出牛顿的结论,还是有难度的。而现在有了多媒体课件这个有力的武器,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模拟一个不存在摩擦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做各种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伽利略和牛顿的设想,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生动。
四、巧设问题,灵活应用概念知识
学习物理概念是为了能运用概念进行思维,运用概念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巩固概念,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多角度提供概念的变式,让学生判断,或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阶梯式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深化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物理概念学习策略,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用科学抽象的方法概括归纳出概念,进而明确概念的物理意义,使学生在运用所学概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水平,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熊险峰.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浅探[J].成功(教育),2008,02:132.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3]张国伦.怎样搞好高中物理概念教学[J].才智,2009,09:142+163.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而物理概念的学习,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学物理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概念是物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教会学生学习物理概念,加强对学生物理概念学习策略的培养,成为高中物理教师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效率,减轻学习负担,增强物理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结合平时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谈谈自已的切身体会。在教学中要做好以下四步:
一、创设情境,导入概念,营造氛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物理概念一般比较抽象,对缺乏理性认识的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老师每讲一个新的概念的时候,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不仅能帮助学生较容易地进入概念,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对物理概念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由兴趣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如:学习静电平衡这个概念时候,老师首先举出把一个中性导体放在匀强电场中的例子。引导同学认识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产生感应电荷,发生静电感应的现象。再透过这个现象认识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与原来匀强电场的迭加,直到感应电荷的场强与原电场的场强大小相等时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停止,导体达到了静电平衡状态。从而再总结出静电平衡等体的一些性质: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是个等势体等等。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反映静电平衡本性的理性的抽象,由好奇转变为兴趣爱好,由兴趣爱好转变为对物理概念知识的渴求,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很快就能灵活掌握物理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鼓励学生,尝试定义概念,培养发散思维
自然界之中的客观事物彼此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地向前运动和发展的。因此,在高中物理概念的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于当堂课所讲授的内容,而应该时时回顾和联系,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各个不同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加速度只有大小还不能说明具体问题,还需要另一个因素:加速度的方向,学生们恍然大悟,有豁然开朗之感。比如,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①A车在2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1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少?②B车在3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2.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少?教师鼓励学生对已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尝试给有关的概念下一个恰当的定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物理素质,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得当,很多概念的定义,学生基本能归纳准确。这样通过比较、对比,使学生从表象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再经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电场、电势能这种很抽象的概念,这样学生在学习概念时才不会感到空洞,也不会觉得物理概念太抽象,反而可以轻轻松松地掌握物理概念。
三、借助实验,运用多媒体教学,循序渐进认识概念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许多物理概念规律都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实验是学习物理学科的关键,很多物理知识都需要实验进行验证,从而才能加深学生对某项知识点的认知与理解。特别是在现阶段,很多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认知往往通过实验揭示出来。就拿弹力概念的引入为例,在进行演示实验的时候,由于小车受到弹簧拉伸或压缩的作用,产生运动。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实验的生成过程,比如弹簧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接触物做出拉伸或压缩的力,仅凭普通的黑板板书加上老师的口头讲解,这样的物理概念教学所起的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如果老师能够动手示范或者带领学生做相关的电磁实验,通过图像和模型的形式来讲解微观物质的结构,便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抽象模糊的物理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这时让学生总结弹力概念的概念,便会轻松许多。
整个中学物理是以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干而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应用优越的声音、色彩、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强化信息传递的结果,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些抽象难于理解的概念和规律变得直观、形象和生动,如:“加速度的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动量定理”“平抛运动”等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学生直观生动地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在讲授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时,仅仅利用伽利略理想实验的三幅图,就想要学生推想出牛顿的结论,还是有难度的。而现在有了多媒体课件这个有力的武器,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模拟一个不存在摩擦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做各种实验,以帮助学生理解伽利略和牛顿的设想,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生动。
四、巧设问题,灵活应用概念知识
学习物理概念是为了能运用概念进行思维,运用概念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巩固概念,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从多角度提供概念的变式,让学生判断,或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阶梯式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深化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物理概念学习策略,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实质,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用科学抽象的方法概括归纳出概念,进而明确概念的物理意义,使学生在运用所学概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水平,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熊险峰.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浅探[J].成功(教育),2008,02:132.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3]张国伦.怎样搞好高中物理概念教学[J].才智,2009,09:14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