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创建语文教学高效课堂的策略探寻
【作者】 化欠加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贵德县河西寄宿制学校
【摘要】创设语文高效课堂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追求。实践中,我们可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准确把握节奏、巧设教学情境、更新教学手段等方法来加以实现。【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创建
【正文】
创建高效课堂,一直是教育仁人志士努力追求奋斗的教学目标。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要改变以往那种比时间、拼体力、搞题海的“应试教育”,就必须走高效课堂创建之路,这正是我们广大教师的现实需要。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全面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呢?那就需要我们创新策略,创建高效课堂。
一、合理分配时间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精力集中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而且随着年龄减小,时间更短。我所面对的六年级学生,大多都是十二、三岁,他们注意力也就是15分钟左右。在这个时间段里,他们注意力能高度集中,是我们教学的最佳时机。如果能把握好,就能收到良好效果。实践中,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15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让他在有效的15分钟里发挥最大潜力,获得最优化效果。当然,这和教师的精心设计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时间。如果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所以,作为高效课堂创建的前提,我们必须合理分配时间,这个过程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所教的内容和方法精心设计,尽可能把内容和方法巧妙地融合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注意力得到有效发挥。
二、准确把握节奏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动静结合,张驰有度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传统课堂,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收,相对很“静”,如果全面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又可能导致课堂太“动”,所以,我认为,高效的课堂应是动静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课堂成了老师个人表演舞台,唱独角戏,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课堂成市场,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合作交流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朗读、理解、消化、掌握。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读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还要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三、巧设教学情境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点
情境是新课改实践中获得一项的教学策略,是经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创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中,人们常常用此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新课改”理念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学习。为此,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实践中,我们可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通过合理的安排和构建,引导学生快速融入语文课堂的学习当中,六年级的学生课堂精力不容易集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且吸引学生,同时也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对于语文教师的认知度,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寓教于乐,让他们在愉悦快乐的课堂氛围下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在以学彰教的今天,创设情境教学已成为我们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四、更新教学手段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传统语文课堂高耗效,究其原因就是手段太落后,教师讲,学生听,方式过于单一。这样的方法显然不能引发学生更多持久的关注。在全面倡导教学信息化的今天,我们不能再只用讲解式,还要更新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这样来创建高效课堂。实践证明,多媒体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一旦起作用,就会助推高效课堂创建。我们知道,多媒体是图像、声音、文本、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介质的集成,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能随实际需要而呈现不同效果,在营造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和影音辉映的教学氛围方面,是其他任何手段都不可比的。其最大的作用,就是能把抽象的、静态的书本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变成小学生思维可直接感知的形象,从而让学生轻松理解和接受,这就等于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在创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我们首选多媒体来助阵。
总之,创建高效课堂还有很多方法。但不论哪种方法,我们都要结合实际进行。在实践中,如果我们能合理分配时间、准确把握节奏、巧设教学情境、更新教学手段,那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得到有效提高,创建高效课堂也就能如愿以偿。
参考文献:
[1]刘春梅,浅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J].学周刊,2014年。
[2]郎艳玲,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见[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
[3]高楠,浅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读与写,2015年。
创建高效课堂,一直是教育仁人志士努力追求奋斗的教学目标。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要改变以往那种比时间、拼体力、搞题海的“应试教育”,就必须走高效课堂创建之路,这正是我们广大教师的现实需要。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全面落实语文教学目标呢?那就需要我们创新策略,创建高效课堂。
一、合理分配时间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精力集中时间只有20分钟左右,而且随着年龄减小,时间更短。我所面对的六年级学生,大多都是十二、三岁,他们注意力也就是15分钟左右。在这个时间段里,他们注意力能高度集中,是我们教学的最佳时机。如果能把握好,就能收到良好效果。实践中,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15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让他在有效的15分钟里发挥最大潜力,获得最优化效果。当然,这和教师的精心设计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时间。如果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所以,作为高效课堂创建的前提,我们必须合理分配时间,这个过程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所教的内容和方法精心设计,尽可能把内容和方法巧妙地融合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注意力得到有效发挥。
二、准确把握节奏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动静结合,张驰有度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传统课堂,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收,相对很“静”,如果全面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又可能导致课堂太“动”,所以,我认为,高效的课堂应是动静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课堂成了老师个人表演舞台,唱独角戏,学生就会被动而分散注意力;光是“动”,课堂成市场,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在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合作交流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朗读、理解、消化、掌握。把握课堂教学节奏也应讲究“疏”与“密”的技巧,对非重点的内容,学生自己可以读得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是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要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适当的讲解也要放慢些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把握课堂教学节奏,还要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三、巧设教学情境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点
情境是新课改实践中获得一项的教学策略,是经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创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中,人们常常用此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营造愉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意识、求知欲,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新课改”理念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创设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主动参与学习。为此,我们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创设教学情境。实践中,我们可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游戏情境、生活情境。通过合理的安排和构建,引导学生快速融入语文课堂的学习当中,六年级的学生课堂精力不容易集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且吸引学生,同时也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对于语文教师的认知度,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寓教于乐,让他们在愉悦快乐的课堂氛围下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在以学彰教的今天,创设情境教学已成为我们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
四、更新教学手段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传统语文课堂高耗效,究其原因就是手段太落后,教师讲,学生听,方式过于单一。这样的方法显然不能引发学生更多持久的关注。在全面倡导教学信息化的今天,我们不能再只用讲解式,还要更新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这样来创建高效课堂。实践证明,多媒体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这种优势一旦起作用,就会助推高效课堂创建。我们知道,多媒体是图像、声音、文本、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介质的集成,具有很强的交互性,能随实际需要而呈现不同效果,在营造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和影音辉映的教学氛围方面,是其他任何手段都不可比的。其最大的作用,就是能把抽象的、静态的书本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变成小学生思维可直接感知的形象,从而让学生轻松理解和接受,这就等于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在创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我们首选多媒体来助阵。
总之,创建高效课堂还有很多方法。但不论哪种方法,我们都要结合实际进行。在实践中,如果我们能合理分配时间、准确把握节奏、巧设教学情境、更新教学手段,那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能得到有效提高,创建高效课堂也就能如愿以偿。
参考文献:
[1]刘春梅,浅析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创建[J].学周刊,2014年。
[2]郎艳玲,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见[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
[3]高楠,浅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读与写,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