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提高小学双语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作者】 巴合拉·居尼斯汗
【机构】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阿克达拉镇上克孜莫依纳克教学点
【摘要】小学双语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双语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问题不断得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一线双语汉语教师的关注。新课程改革给小学双语汉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我们双语汉语教师的教学能力结构,并给与了其新的教育内涵。【关键词】小学;双语汉语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发展;策略和方法
【正文】
现在,对有关小学双语汉语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研究并不多。我们可以通过对优秀双语汉语教师进行调查分析,提炼出双语汉语教师应具有的能力素质;通过经验总结的形式,对双语汉语教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素质进行比较全面的归纳;通过采取学习方法,对双语汉语教师进行演绎。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双语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深入研究小学双语汉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策略和方法,让每一位双语汉语教师快快乐乐教学、生活。
一、小学双语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1、深入研究教材和组织教材的能力
我们小学双语汉语教师要上好课,必须事先要备好课。所谓备好课,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的知识弄懂,并融会贯通,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其次,要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及要求,使之转化为双语汉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再次,要进一步研究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分析学情的能力
我们小学双语汉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如思想状况、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等。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在课堂中,组织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的能力
小学双语汉语教师的阵地在课堂,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而又生动活泼地进行,我们双语汉语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如:课堂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这里既有创造性的东西,也需要知识经验,对工作的热情,不断反思总结。
4、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双语汉语教师的语言要发音准确,使用普通话教学;要简练明确,内容具体,生动活泼;要合乎逻辑,语法正确,流畅通达;要富于感情,有感染力。
二、提高小学双语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1、心中有学生,脑中有结构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一个优秀双语汉语教师不仅有好的素质,好的知识背景,还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脑中有结构,心中有学生”,所谓“脑中有结构”是指我们双语汉语教师对所教知识结构清晰、完整的认知,“心中有学生”是指我们双语汉语教师不仅有很强的学生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障碍、还懂得学生认知、心理、情感的发展规律。
2、加强学习,在借鉴中提升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小学双语汉语教师也应该树立这种思想。时代变化和新课程改革对双语汉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不断加强自己学科知识学习和学科以外知识学习,学会学习,学会运用新的知识体系,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3、在课堂内外勇于实践
(1)优化教学目标与内容
我们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梦圆飞天》这一课,我们从教学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来考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有三个教学目标要达成①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梦圆飞天”的情感。③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向策略——确定具体可行、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保障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具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必不可少的设计。我们双语汉语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既不能单纯地考虑认知性目标,也不能将发展性目标制定得面面俱到;既不能将三维目标简单叠加,也不能将整体目标机械分割,而要在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状态和学生可能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统整三维目标。
其次,教学内容的安排立足课标、合理精确。我们双语汉语教师对所教教材不能简单地教授与传递,而要充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研究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所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调整和重组,安排出立足课标、合理精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
最后,教学内容要构思清晰流畅,并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构思教学程序,既要有序地组织教学内容,关注教学内容的背景化和呈现上的情景化,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又要遵循学生认识和心理发展规律,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等,进而能显示教学的有序性和互动的有效性。
4、在总结中完善,在反思中前行
教学反思是我们双语汉语教师下课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对这一环节,应与备课、上课一样,一丝不苟,认真回忆该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有可能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对知识、技能、技巧等缺漏情况了如指掌,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长期坚持,不仅能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还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总之,我们小学双语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绝非一日能迅速提高的。如果没有激情,离开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策略、技巧和方法我们很难获得成功。还必须有刻苦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总结,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我们才会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
现在,对有关小学双语汉语教师教学专业能力的研究并不多。我们可以通过对优秀双语汉语教师进行调查分析,提炼出双语汉语教师应具有的能力素质;通过经验总结的形式,对双语汉语教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素质进行比较全面的归纳;通过采取学习方法,对双语汉语教师进行演绎。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双语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深入研究小学双语汉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策略和方法,让每一位双语汉语教师快快乐乐教学、生活。
一、小学双语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1、深入研究教材和组织教材的能力
我们小学双语汉语教师要上好课,必须事先要备好课。所谓备好课,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教材的知识弄懂,并融会贯通,使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其次,要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明确教学目的、重点及要求,使之转化为双语汉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再次,要进一步研究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到使教学内容适应学生接受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2、分析学情的能力
我们小学双语汉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外部表现了解他们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如思想状况、知识基础、智力水平以及兴趣、爱好、性格等。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在课堂中,组织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展开的能力
小学双语汉语教师的阵地在课堂,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而又生动活泼地进行,我们双语汉语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如:课堂中,教师必须善于启发诱导,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这里既有创造性的东西,也需要知识经验,对工作的热情,不断反思总结。
4、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双语汉语教师的语言要发音准确,使用普通话教学;要简练明确,内容具体,生动活泼;要合乎逻辑,语法正确,流畅通达;要富于感情,有感染力。
二、提高小学双语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1、心中有学生,脑中有结构
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我们认为一个优秀双语汉语教师不仅有好的素质,好的知识背景,还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脑中有结构,心中有学生”,所谓“脑中有结构”是指我们双语汉语教师对所教知识结构清晰、完整的认知,“心中有学生”是指我们双语汉语教师不仅有很强的学生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障碍、还懂得学生认知、心理、情感的发展规律。
2、加强学习,在借鉴中提升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小学双语汉语教师也应该树立这种思想。时代变化和新课程改革对双语汉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不断加强自己学科知识学习和学科以外知识学习,学会学习,学会运用新的知识体系,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3、在课堂内外勇于实践
(1)优化教学目标与内容
我们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梦圆飞天》这一课,我们从教学内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来考虑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有三个教学目标要达成①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梦圆飞天”的情感。③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首先要有明确的指向策略——确定具体可行、三维整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保障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具有明确的共同指向必不可少的设计。我们双语汉语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既不能单纯地考虑认知性目标,也不能将发展性目标制定得面面俱到;既不能将三维目标简单叠加,也不能将整体目标机械分割,而要在分析教学内容、学生状态和学生可能发展的基础上有机地统整三维目标。
其次,教学内容的安排立足课标、合理精确。我们双语汉语教师对所教教材不能简单地教授与传递,而要充分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研究教材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确所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挖掘知识的多重价值,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筛选、调整和重组,安排出立足课标、合理精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内容。
最后,教学内容要构思清晰流畅,并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构思教学程序,既要有序地组织教学内容,关注教学内容的背景化和呈现上的情景化,重视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过程,又要遵循学生认识和心理发展规律,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等,进而能显示教学的有序性和互动的有效性。
4、在总结中完善,在反思中前行
教学反思是我们双语汉语教师下课后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教学反思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本节课的自我评价,对这一环节,应与备课、上课一样,一丝不苟,认真回忆该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有可能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从而对知识、技能、技巧等缺漏情况了如指掌,有的放矢的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长期坚持,不仅能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还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总之,我们小学双语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绝非一日能迅速提高的。如果没有激情,离开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策略、技巧和方法我们很难获得成功。还必须有刻苦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加强学习,勇于实践,不断总结,日积月累,循序渐进,我们才会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