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作者】 韩成义
【机构】 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清水中心小学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并进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人们对数学本身及其数学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根本的转变。在小学数学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指南针。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辅助学生认知的功能要胜过以往的任何技术手段,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知识能力素质和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素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本文通过自己从教的经历,浅谈在教学中得到的几点感触。【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作用
【正文】
一、信息技术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有利于小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信息时代教师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但是,教的方法已经有本质上的变革。教师应该从教育的执教者变为引导者。工业革命以前,一个人可以通晓百科,一位老师可以包揽从天文地理到人文科技的所有课程,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丰富,出现了分科教学的学校教育。一个人可以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而通晓百科的通才已经不可能存在了。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爆炸性膨胀,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避免不断的知识更新,以求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迫使我们教师不得不,不断的学习来适应新的教学。在一轮又一轮的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许多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接触到了电脑,认识到了网络知识海洋的辽阔。有些知识、有些领域自己甚至还没有学生了解的多,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加强学习。来适应今天的教学工作。自己在学习的同时也掌握了一门技术,自身素质也从中的到提高。
二、信息技术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有利于减轻教师的负担
1、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教师备课手段和流程。传统的备课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手写在备课本上。费时费力、形成后不便于大幅修改、收藏整理不方便、不好查找、不能大范围传阅、浪费纸张材料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很好地克服这一系列缺点,极大地缩短备课时间、避免重复备课、方便教师互相交流、节约纸张材料。我有一个想法:即一名教师负责一个课时的备课工作,初步定稿后将备课材料上传到备课教研的网站上,其他的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出修改和优化方案,并提交到意见反馈系统中,主要备课教师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备课材料。经过反复的交流和讨论,最终形成完备的备课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做一些个性的修改,实现教案思想的整体和个性的统一。这一方法的优点有:集众所长;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知识的传承和互补;增强备课的公开性集大家之力,方便学校管理;便于查阅。
2、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教师教学研究手段的多样化。开展主题教学研究活动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把课堂实录集体观看、讨论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优点、缺点,并给出学习或者改进的建议,促进教师的进步。另外,我们通过网络将名校名师请进来通过观看自己在总结最后的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教育方法,通过学习名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3、避免了老师上一遍课文去抄一遍教案,只需在以往的教案上提炼和修改就可以。
信息技术的运用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
三、信息技术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于一点,在加上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于新鲜事物特别好奇。同时对于动画的图片记忆犹新。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在的许多老师的教学方式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乏味的书本和年复一年的教室内,使学生和我们的数学资源、日常生活完全脱节,致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毫无兴趣、感到单调乏味。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正解决了这一难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多媒体课件绚丽的色彩,逼真的画面,可爱的卡通形象,常常如磁铁般,? 引了好动活泼的小学生。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实践量,显著地提高实践质量,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和综合能力和提高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更加体现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上二年级的统计这一单元时,如果只是老师一味的按照课本则显得单调乏味,学生难以接受。但通过向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最后在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马上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是学生更容易接受事半功倍。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动脑能力。
四、信息技术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现在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从以往的教育的“执教者”变身为教育的“引导者”,变“教”为“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课堂情景的创设必须重视加强,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新知识。信息技术能获取大量的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具有动静结合、声色相宜、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让学生流连于泉水叮咚、驰骋于高原绿野、徜徉于蔚蓝海洋……信息不但可以创设出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情境,还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营造出各种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例如: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可以看出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和传统教学手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五、结束语
在信息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小学数学课要与信息技术加强结合,让信息技术更新我们的教学思维,优化我们的教学模式,同时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途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它的意义在于在运用时要解决传统教学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
不过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正确客观合理的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新课标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2]《数学教学设计》
一、信息技术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有利于小学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信息时代教师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但是,教的方法已经有本质上的变革。教师应该从教育的执教者变为引导者。工业革命以前,一个人可以通晓百科,一位老师可以包揽从天文地理到人文科技的所有课程,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丰富,出现了分科教学的学校教育。一个人可以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而通晓百科的通才已经不可能存在了。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爆炸性膨胀,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避免不断的知识更新,以求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就迫使我们教师不得不,不断的学习来适应新的教学。在一轮又一轮的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许多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接触到了电脑,认识到了网络知识海洋的辽阔。有些知识、有些领域自己甚至还没有学生了解的多,这就促使我们不得不加强学习。来适应今天的教学工作。自己在学习的同时也掌握了一门技术,自身素质也从中的到提高。
二、信息技术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有利于减轻教师的负担
1、信息技术的运用优化教师备课手段和流程。传统的备课方式主要是通过教师手写在备课本上。费时费力、形成后不便于大幅修改、收藏整理不方便、不好查找、不能大范围传阅、浪费纸张材料等。信息技术的运用很好地克服这一系列缺点,极大地缩短备课时间、避免重复备课、方便教师互相交流、节约纸张材料。我有一个想法:即一名教师负责一个课时的备课工作,初步定稿后将备课材料上传到备课教研的网站上,其他的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出修改和优化方案,并提交到意见反馈系统中,主要备课教师根据反馈意见修改备课材料。经过反复的交流和讨论,最终形成完备的备课材料。在课堂教学中,每个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做一些个性的修改,实现教案思想的整体和个性的统一。这一方法的优点有:集众所长;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知识的传承和互补;增强备课的公开性集大家之力,方便学校管理;便于查阅。
2、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教师教学研究手段的多样化。开展主题教学研究活动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把课堂实录集体观看、讨论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优点、缺点,并给出学习或者改进的建议,促进教师的进步。另外,我们通过网络将名校名师请进来通过观看自己在总结最后的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教学教育方法,通过学习名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
3、避免了老师上一遍课文去抄一遍教案,只需在以往的教案上提炼和修改就可以。
信息技术的运用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
三、信息技术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于一点,在加上小学生天性好动对于新鲜事物特别好奇。同时对于动画的图片记忆犹新。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在的许多老师的教学方式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乏味的书本和年复一年的教室内,使学生和我们的数学资源、日常生活完全脱节,致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毫无兴趣、感到单调乏味。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正解决了这一难题,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多媒体课件绚丽的色彩,逼真的画面,可爱的卡通形象,常常如磁铁般,? 引了好动活泼的小学生。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实践量,显著地提高实践质量,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和综合能力和提高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更加体现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例如在上二年级的统计这一单元时,如果只是老师一味的按照课本则显得单调乏味,学生难以接受。但通过向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最后在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马上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是学生更容易接受事半功倍。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动脑能力。
四、信息技术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现在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从以往的教育的“执教者”变身为教育的“引导者”,变“教”为“导”。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课堂情景的创设必须重视加强,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新知识。信息技术能获取大量的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具有动静结合、声色相宜、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让学生流连于泉水叮咚、驰骋于高原绿野、徜徉于蔚蓝海洋……信息不但可以创设出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情境,还能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营造出各种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热情,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例如: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可以看出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和传统教学手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五、结束语
在信息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小学数学课要与信息技术加强结合,让信息技术更新我们的教学思维,优化我们的教学模式,同时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增加学生学习的途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观念的支配,所以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的优势,良好的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师生互动的教与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产生数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路标。它的意义在于在运用时要解决传统教学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
不过它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我们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术,用它来取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所以,正确客观合理的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方法,才是现代教师在新课标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2]《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