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对小学高段数学 后进生实施有效帮助
【作者】 张 军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甘露镇明德小学
【正文】进入21世纪之后,教育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培养新型创新人才尤为重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应运而生,在新课标之下,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注重以学生为主,重点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互动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方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更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的学习方式已不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更加注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课堂上学习数学的主人翁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只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成了师生互动、思维碰撞、心灵沟通与交流、师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有效场所。在这样的环境下课堂教学活了,学生也敢思、敢问、敢说,勇于探究、创新的思维品质被彻底激发了,智力较好、反应灵活的学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更多的关注、赞赏,必将获得更好的发展。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由于数学基础不好、缺乏自信,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丧失学习的兴趣;而有的学生则人云亦云、瞎起哄,看热闹,手动了,嘴动了,但大脑却没有真正动起来,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下降;也有的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看例题,抄答案,课堂上不爱发言,学习主动性不够,不善于和同学合作交流;有的是缺少老师的关注,缺乏成功的体验等等,这些原因均促使同学间的距离拉大了,一部分学生渐渐地就演变成了后进生。那么我们教师应如何对后进生进行帮助,让他们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使他们都能够获得很好的发展呢?下面是我在小学数学教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点体会。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后进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一般来说,后进生学习主动性都不够,面对学习上的失败常常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沉重的自卑感。作为教师要主动放下架子,以一个朋友的姿态用爱心与他们相处,对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给予热情的帮助,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备,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当他们取得进步和成绩提高时要给予充分肯定,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他父母亲老来得子,对他便是疼爱有加而疏于管教,这样该生从小就不认真读书。进入高年级后由于学习基础太差,课堂上同学们在热火朝天地讨论问题而他却跟不上,于是就破罐子破摔,上课不想听,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便主动关心他,帮助他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平时在课堂上经常关注他,捕捉他的闪光点,适时加以表扬,经过一段时间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浓厚得多了。一次我在上《分数的乘法运算》时,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数乘法擂台赛:先请一位同学当擂主,全班同学按学号顺序向这位同学进行挑战,挑战者每报一个数,擂主得快速地把乘上这个数后的积报出来,报错就得下台,换成挑战者上台当擂主。这次活动中,该同学心算能力很强,当了好一阵擂主,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抓住这一点,我在班上大力表扬他,让他知道他是很聪明的,同学们都很欣赏他。从此,数学课上他笑容多了,发言也积极了,学习进步很快,再也不会逃课了。
其次,在互助合作学习中同伴互助帮助转化后进生,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好发展。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一种创新型的教学策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分享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思维摸式不同,家庭背景、文化素养也不一样,就会造成学习上的差异,部分同学慢慢地演变成了后进生。他们不仅依赖于教师精心施教,更需要同伴的互助。在学校里,同学在一起的学习时间很长,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同伴互助能给予同学更及时、更有效的帮助。因此,同伴与教师一样,都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于是我把全班的32名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学习基础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成员间建立互助帮扶对子,强调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进行同伴互助,每一个人都要乐于助人和接受帮助,让学生明白“教一遍就是学两遍”,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道理。例如,在复习《数的整理和复习》时,我让每个学习小组准备好:数 、 整数 、 分数 、 正整数 、 零 、 负整数 、 百分数、 正分数 、 负分数 、 自然数 、正数 、负数等卡片,让学生小组互助合作交流,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数进行归类。我看到第5组有一位同学把数分成正数和负数展示给其它同学看,其中一位同学指出他分错了,并耐心地讲到:“你看,你这样分零到哪里去了呢,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哦,我懂了,他是最小的自然数。”这时,其他两个同学也凑上来了:“那现在就清楚了,分为正数、零、负数”接着他继续给同学们讲解:正数又分为正整数和正分数,负数分为负整数和负分数。“哦,原来是这样呀!”显然讲解的这位同学学得比较好,而且有预习。通过他的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很快就明白了数的分类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要选择和运用好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更多地关注学困生,为他们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也能获得很好发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掉瞎起哄的坏毛病,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讨论,加强与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善于倾听、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及主动发展的良好意识,使每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全过程。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案》时,我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案,并在黑板上展示、评比。我凭借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在课堂上巡视,参与小组活动,把握学生总体情况,特别关注学困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或想放弃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在这节课上,同学们各尽所能,积极参与,设计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图案,每个小组都选出最好的一幅参加展示。小组代表们争先恐后地跑上去画,前黑板画不够还向我借后黑板。我观察到,这次活动的小组代表有很多是平时比较被动学习、不爱发言的同学,这次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相信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促进。
我们教师在练习和作业的布置上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困生也有机会体验到成功,让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指导思想出发,在教学中常常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但这种做法却造成了一些学生跟不上功课,常常伴随着一种失败感,甚至导致了他们的厌学情绪。因此在课堂练习、作业布置上,可以设置A、B、C几种层次的题目,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布置课外作业有时也可以改变一下方式,让作业更具有灵活性。比如在周末,学生时间较充裕,我就让学生做一些较难的,题量是一张作业纸的量,题型不限,然后就某部分知识范围内自己选题。学习程度高的学生题目难度相对较大,学习程度低的同学难度一般较小一点,这样既满足了各类同学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以求得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对学生要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与发展,增强自信心。首先对学生的评价要从传统的把掌握知识作为评价重点转到全面、多元的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上。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综合评价,对不同学生施行不同评价标准。例如,课堂上对于优等生不要轻易给予表扬,只有当他们经过深思熟虑通过独立思考解决了较难的问题时候才给予适时表扬和鼓励;对于智力发展较差的学生,只要他答出简单问题或敢于回答问题就给予充分肯定。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一种方式,要把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考试手段、方法,并对考试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尽可能减轻学生对考试的压力,真正发挥出考试与评价的激励作用。
我觉得只要教师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学习活动中,以满腔的热情和责任心细心呵护关爱每一位学生,真心实意营造宽松、安全的学习氛围,选择和运用好教学策略,充分引导学生做好同伴互助工作,关注后进生,注意评价方式,时刻给予帮助,一定能够做到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一样的数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后进生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一般来说,后进生学习主动性都不够,面对学习上的失败常常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沉重的自卑感。作为教师要主动放下架子,以一个朋友的姿态用爱心与他们相处,对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给予热情的帮助,多一些理解,少一些责备,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当他们取得进步和成绩提高时要给予充分肯定,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比如,我班上有这样一位学生,他父母亲老来得子,对他便是疼爱有加而疏于管教,这样该生从小就不认真读书。进入高年级后由于学习基础太差,课堂上同学们在热火朝天地讨论问题而他却跟不上,于是就破罐子破摔,上课不想听,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便主动关心他,帮助他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平时在课堂上经常关注他,捕捉他的闪光点,适时加以表扬,经过一段时间培养,他的学习兴趣比以前浓厚得多了。一次我在上《分数的乘法运算》时,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数乘法擂台赛:先请一位同学当擂主,全班同学按学号顺序向这位同学进行挑战,挑战者每报一个数,擂主得快速地把乘上这个数后的积报出来,报错就得下台,换成挑战者上台当擂主。这次活动中,该同学心算能力很强,当了好一阵擂主,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抓住这一点,我在班上大力表扬他,让他知道他是很聪明的,同学们都很欣赏他。从此,数学课上他笑容多了,发言也积极了,学习进步很快,再也不会逃课了。
其次,在互助合作学习中同伴互助帮助转化后进生,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好发展。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一种创新型的教学策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分享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能力、思维摸式不同,家庭背景、文化素养也不一样,就会造成学习上的差异,部分同学慢慢地演变成了后进生。他们不仅依赖于教师精心施教,更需要同伴的互助。在学校里,同学在一起的学习时间很长,无论课内还是课外,同伴互助能给予同学更及时、更有效的帮助。因此,同伴与教师一样,都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资源。于是我把全班的32名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学习基础较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成员间建立互助帮扶对子,强调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进行同伴互助,每一个人都要乐于助人和接受帮助,让学生明白“教一遍就是学两遍”,帮助别人就是提高自己的道理。例如,在复习《数的整理和复习》时,我让每个学习小组准备好:数 、 整数 、 分数 、 正整数 、 零 、 负整数 、 百分数、 正分数 、 负分数 、 自然数 、正数 、负数等卡片,让学生小组互助合作交流,把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数进行归类。我看到第5组有一位同学把数分成正数和负数展示给其它同学看,其中一位同学指出他分错了,并耐心地讲到:“你看,你这样分零到哪里去了呢,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哦,我懂了,他是最小的自然数。”这时,其他两个同学也凑上来了:“那现在就清楚了,分为正数、零、负数”接着他继续给同学们讲解:正数又分为正整数和正分数,负数分为负整数和负分数。“哦,原来是这样呀!”显然讲解的这位同学学得比较好,而且有预习。通过他的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很快就明白了数的分类方法。
作为教师我们要选择和运用好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更多地关注学困生,为他们提供锻炼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也能获得很好发展。就是要帮助他们改掉瞎起哄的坏毛病,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讨论,加强与同学间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善于倾听、积极思考、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及主动发展的良好意识,使每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全过程。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案》时,我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案,并在黑板上展示、评比。我凭借较强的信息捕捉能力,在课堂上巡视,参与小组活动,把握学生总体情况,特别关注学困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或想放弃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在这节课上,同学们各尽所能,积极参与,设计了很多很有意思的图案,每个小组都选出最好的一幅参加展示。小组代表们争先恐后地跑上去画,前黑板画不够还向我借后黑板。我观察到,这次活动的小组代表有很多是平时比较被动学习、不爱发言的同学,这次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相信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促进。
我们教师在练习和作业的布置上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困生也有机会体验到成功,让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数学知识。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指导思想出发,在教学中常常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但这种做法却造成了一些学生跟不上功课,常常伴随着一种失败感,甚至导致了他们的厌学情绪。因此在课堂练习、作业布置上,可以设置A、B、C几种层次的题目,以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布置课外作业有时也可以改变一下方式,让作业更具有灵活性。比如在周末,学生时间较充裕,我就让学生做一些较难的,题量是一张作业纸的量,题型不限,然后就某部分知识范围内自己选题。学习程度高的学生题目难度相对较大,学习程度低的同学难度一般较小一点,这样既满足了各类同学的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以求得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对学生要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与发展,增强自信心。首先对学生的评价要从传统的把掌握知识作为评价重点转到全面、多元的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上。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综合评价,对不同学生施行不同评价标准。例如,课堂上对于优等生不要轻易给予表扬,只有当他们经过深思熟虑通过独立思考解决了较难的问题时候才给予适时表扬和鼓励;对于智力发展较差的学生,只要他答出简单问题或敢于回答问题就给予充分肯定。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一种方式,要把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考试手段、方法,并对考试结果进行不同的处理,尽可能减轻学生对考试的压力,真正发挥出考试与评价的激励作用。
我觉得只要教师以平等的朋友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生学习活动中,以满腔的热情和责任心细心呵护关爱每一位学生,真心实意营造宽松、安全的学习氛围,选择和运用好教学策略,充分引导学生做好同伴互助工作,关注后进生,注意评价方式,时刻给予帮助,一定能够做到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一样的数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