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略谈实践小学藏文新课改教育的有效策略

【作者】 太本才让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城关二小


【正文】实践新课改教育是我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小学藏文课堂教学是实践藏文新课改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藏文教学模式。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藏文教学模式。
  1、改革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改革的突破口,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创新性都谈不上。而传统的师道尊严,阴魂不散,教师总是居高临下,以操纵者、主宰者的身份出现,有些教师甚至错误的认为,教师越严厉,课堂纪律才会好,才能完成藏文教学任务。这样的师生关系,必然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孩子们的健全人格和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扼杀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平等、愉悦、活泼的藏文课堂教学氛围。我们自己应是藏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藏文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开展,所以学生才是藏文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愉悦、活泼的关系,才能适应小学藏文新课改教育教学的要求。 
  2、改革藏文教学模式 
  在新课改下藏文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变化有着很深刻的意义。现今藏文教学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即使是提问,不是齐声喊对,也是少数成绩好的学生包办,而且教师讲的时间起码是半节课以上,这样几乎等于剥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减少了学生增长智慧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把教师“讲”的时间压缩下来,给学生有更多的学的“时空”。使小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全程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滔滔不绝地讲加以分解取舍:精讲关键的地方,画龙点睛,小学生看书可懂的内容,则不讲。变以学生的听记为主的教学模式为读、思、议、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同时,把各种感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心理学研究证明,多种感官协调并用比单一感官学习效果更好。只有这样,才可能开创“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新局面,以求得师生的共同发展。这也正是小学藏文新课改教学的目的。 
  3、改革藏文思维定势 
  改变小学藏文教学思维,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更是破除传统教学思维定势的源泉。传统的思维定势多注重右脑思维的开发,多注重收敛思维,求同思维的训练,而科学研究表明,左脑是知识“司令”,它的职责是以分析思维、集中思维为主,进行智力开发的;而右脑才是创新“司令”,它的职责是以形象思维、直觉思维、扩散思维为主进行智慧开发的。因此,在我校(兴海县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藏文教学中,我们藏文教师要加强小学生左脑思维训练,开发右脑功能,注重组织各类教学活动。比如:情景教学、暗示教学、特别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等。把现代教学技术引进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藏文课堂,实现人机结合,使我们的藏文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这样有利于开发小学生右脑潜能,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启发孩子们的创新思维。 
  4、开放藏文教学内容 
  所谓:“开放教学内容”,就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开放,这里不仅包括了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开放,也包括了课堂教学以外教学的开放。它是一种“教师点拨启迪,学生自我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做掌握知识的主人,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具体实践上,则是采取多层次、多角度的做法,不受传统程序、格式的限制,将以教师讲授为主改为学生自学为主。通过民主化思想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体活动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开放教学,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能力获得发展。而传统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封闭在教本中,尽管教本中的基础知识,学生必须学会掌握,但社会发展如此迅猛,人类知识呈指数增长,而相对滞后的课本知识与新知识的距离会愈了来愈大。因此,藏文新课改的教学必须正视这种现实,为了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必须开放藏文教学内容,要引进与学生教本联系紧密,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新内容,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会上获取藏文知识信息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孩子们的创新等综合能力。
  5、开放藏文教学时空
  传统的藏文教学囿于学校,囿于教室的做法,很显然不能适应“知识爆炸”的时代。因此,应该让藏文小课堂变大,向图书馆、阅览室延伸,向大自然和社会延伸,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师生达到情感交融,这时,学生特别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和教育,老师便可以更直接的观察、了解、研究学生,从而取得课堂中无法实现的藏文教育教学效果,而小学生可能在自然实践的环境中得到智慧的启迪,创新灵感的突发。
  6、开放藏文教学过程
  所谓“开放藏文教学过程”,是指藏文教学指导思想打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的约束,冲破师资的限制,打破课程局限,参与社会实践,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育人网络。我们知道传统的藏文教学过程往往是:“问(下转第38页)(上接第39页)题——解答——传授”的封闭式过程,许多藏文教师忽视了概念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结论的归纳过程,方法的思维过程,而将传统强求学生死记硬背,反复操练,学生学习过程变成“接受——存储——再现”的过。这样无疑会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幼苗。因此,我们必须构建:“问题——讨论——分析——总结——提出新问题——再讨论——再探索……”发散性的藏文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藏文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藏文教学过程开放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质疑,勇于实践的习惯,鼓励学生与众不同,培养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提问是创新的开始,问题对了就相当于一半的创新完成,我们要从小学藏文教育起就培养学生树立起创新求异的观念。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有所疑问,有所领悟,其主要意义在于它的发展价值,而不是它的社会价值。
  7、开放藏文教学个性
  提起藏文教学模式,不少藏文教师同仁往往受形而上学思维的影响。心理学早有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如果不能形成一套样板化的模式,那就不需要任何模式了。实际上用不着如此主观,我们完全可以构建一个开放式、个性化的藏文教学模式。传统藏文教学注重共性,强调“一致”,“规范”,“齐步走”,很少研究个性,研究差异,扼杀了许多学生的个性,同时也扼杀了许多教师的个性。有句经典说得好:“创新的土壤是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因此,我们藏文教师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小学生的个性,有个性的人,才善于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我们也要优化自己的个性,发扬自己的优点,形成自己的藏文教学风格,在小学藏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放小学生的个性,而不是封杀他们的个性。要因材施教,千万不要把敢于提不同意见的孩子当成“调皮捣蛋的坏孩子”,只有这样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生才能敢于创新,才可能成为21世纪创新型人才,才能真正达到藏文新课改教育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锦焓,社交礼仪小结~成都电大在线,2015/12/13;
  [2]陈蕾《开放教学必须是有效的教学》小学课堂网,2009/02/21;
  [3]郭成志《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开放型研究》中国教育课堂网,2011/05/12;
  [4]丁乃村《新课程标准下开放式、个性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教育探索,2005/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