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改革创新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初步探索

【作者】 刘雪梅

【机构】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城关完小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要解决农村小学习作教学长期存在的效率偏低问题,必须从更新理念、创新策略、改革评价等方面入手,下大力气、用真功夫。
【关键词】习作教学;策略创新;效率提升
【正文】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 “半壁江山”。然而,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习作却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教师为此唉声叹气,学生为此望而生畏。面对进一步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整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今天,如何改革创新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让全体学生得心应手地进行习作,已经成为我们共同需要亟待解决的课题。古人说得好:“作文之体,初欲奔驰。”“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乃绚烂之极也。”2011年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由选题。”为了弘扬传统优秀的写作教学理念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教学”的新理念、新策略。近你年来,我在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思考,现总结发表在此,旨在抛砖引玉、广获同行高见。
  一、前提—更新习作教学理念,鼓励学生“放胆”习作
  鼓励学生“放胆”习作,主要是调动学生习作的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生的脑子激活、思维激活。具体来说,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放”的:
  1、思想上放胆,尽力打消学生思想顾虑。 激发他们的习作欲望,鼓励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让笔跟随着心,尽情发挥,不拘一格,使学生意识到习作就像是交了一个好朋友,我可以放肆地在它面前笑,也可以尽情地在它面前哭。
  2、内容上放胆,做到允许学生自主选择。文章是思维的载体,写作过程就是思维条理化的过程。学生所接触的一切,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例如,在指导学生以“校园景物”为主题进行习作时,我在习作课上给了学生20分钟自主实践的时间,用这短暂的20分钟走出教室去观察校园,并做好观察记录。观察结束后,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看到的校园,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彼此分享。之后,再让学生动笔写一写他们眼中的校园,选取一处景物写具体。全班50多人,其中30多人所写的景物各不相同:教学楼、教室、屋檐、小路、墙壁、古树、花坛、操场、大门、食堂、活动天地、墙报、车库…… 由此可见,鼓励学生在习作内容上“放胆”是解决学生习作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现象的有效方法。
  3、形式上放胆,鼓励学生多种形式表达。每一部具有独创性的艺术作品,如同它的内容是具体的、独特的“这一个”一样,它的形式也是具体的、独特的“这一个”,这是美学原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要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多角度地观察”,“有创意地表达”。我们不要以头脑中的条条框框去捆绑学生,不要让学生有“该这样写,不该那样写”的顾虑。要鼓励学生在打好习作基础的前提下,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展示自己独特的写作个性。
  二、关键—创新习作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有序”习作
  在具体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我们做到不急于求成、循循善诱,并在以下方面作为指导的重点。
  1、关注学生习作个性表达。要开发儿童想象空间,要激发儿童的思维裂变。
  2、让学生的笔不再沉重。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摆在习作教学的首位。创设各种情景,激发习作兴趣;巧施妙计,激发习作兴趣;以活动促进习作等等。
  3、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品味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息。”可见,习作的源泉来自多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习作的过程是儿童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记载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吮吸生活的乳汁,亲密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深入到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中,尽情去体验“原滋原味”的生活,为生活而习作,为生命而歌唱。这样,习作会因生活的回放而更加精彩。
  4、充分利用教材,开展课后练笔。比如,精彩篇章,以读悟写仿一仿;读文有感,课后练笔写一写;课文“空白”,抓住中心补一补;欣赏古诗词,发挥想象改一改,等等
  三、保障—改革习作评价方式,肯定学生“习作”成果
  习作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习作评价又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近几年来,我在落实“语文课标”精神、进行习作评价改革中,主要实践研究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改革:
  1、让评价“新”起来。我探索采用赏读式、巡回式、摘录式等多种评价方式,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教师在习作指导中,若能巧妙运用一些心理效应进行习作评价,便能使评价成为学生习作的“催化剂”。
  2、让评价“暖”起来。在改革创新习作评价中,我在为学生习作评价时还坚持践行三个基本理念,即:激励为主,中肯评价;走进心灵,真情评价;美化评语,诗化评价。同样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因为,精美的评语会使学生耳目一新,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激励鼓舞。
  总而言之,习作教学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它存在于每一节的语文课中,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中。在“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今天,我们应积极推动习作教学改革,使之不断深入,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不断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技能和语文素养,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让学生自由地想,无拘无束地说,挥洒自如地写,写出个性来,从而开创百花齐放的习作新天地来。教师要常常蹲下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灵,用眼去观察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世界,以儿童认识水平接纳、赏识我们的学生,让更多充满童真、童趣的作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