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
【作者】 董启龙
【机构】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实验小学
【摘要】增强小学美术的趣味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体现小学美术教育的有效性,学生们才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美术的魅力。本文以小学课堂着手,分析了增强小学美术欣赏趣味性的一些方法。【关键词】增强;美术欣赏;趣味性
【正文】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提升自身的艺术情操,和对艺术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从小增强小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欣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艺术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欣赏课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教师应该注重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欣赏学习产生兴趣。
一、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是小学生欣赏最主要的对象,美术作品的内容,只要颜色丰富多彩,内容生动有趣,满足小学生好奇,创新以及天马行空的想法就会被小学生所接纳、喜爱。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就如在学习《远古的动物》这一课,老师可以先向同学们询问经常看的动画片,以这些深受学生们喜爱的动画人物入手,教师也可以自己简单手绘,或是下载一些动物的美术作品然后进行引导,激发同学们对探索美术作品的兴趣,保证美术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欣赏情境,提高欣赏教学有效性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在提升欣赏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创设生动的欣赏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情境中对美术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率。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如,在学习《动物面具》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面具舞会的情境。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不同动物的面具,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面具参加舞会。在表演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制作的面具的艺术性进行欣赏和探究。学生对于动物面具进行讨论的过程,会使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更加深刻,可以上升到艺术层面理解美术知识,从而获得更好的美术学习效果。
三、 应用游戏法开展美术欣赏教学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增强美术欣赏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注重采用游戏法开展教学活动。因为游戏是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独特的社会性活动。 游戏的首要特点就是趣味性,能引发儿童参与的直接动机,所以运用游戏法增强美术欣赏趣味性是十分有效的。如,在学习《我设计的车》一课时,教师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赛车游戏,首先学生自行设计,画出自己心中的汽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赛车比赛,受到好胜心的影响,学生都会说自己设计的车最漂亮、速度最快,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欣赏,从而帮助学生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四、利用美术故事开展欣赏教学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故事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欣赏学习。因为小学生对于故事比较感兴趣,在故事中欣赏美术,会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保证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以美术作品《街头的流浪儿》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欣赏学习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关于西方街头流浪儿的故事。故事可以使学生对于美术作品中的艺术氛围有更好的感知,使之能在欣赏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美术知识,从而有效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率。《难以忍受》这幅作品就很好地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不文明的旅游习惯。 弥勒佛本是笑脸盈盈,有容乃大,画面中的游客在他的脚底刻画上了“到此一游”,此时他的表情是笑中带泪可谓是哭笑不得,把这份无奈和对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厌恶表现的恰到好处,也更好地让作品富有针对性和感染力,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以自己简单手绘,或是下载一些动物的美术作品然后进行引导,激发同学们对探索美术作品的兴趣,保证美术教学的效率。或是同学一起完成自己的作品,并给自己的作品加上一个精彩的故事在课上与大家分享。在与大家分享的过程中同学们会有一种成就感,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更加让同学们对美术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认识美术的魅力。
五、 利用异同比较法开展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中的异同比较法也叫比较性欣赏,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以找出物体间的异同点,它能帮助学生较快发现事物的特征,从而激发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师出示真人版大小的三个秦俑造型,指引学生直观地进行细致观察比较,提出问题:“三个秦俑乍一看没什么区别,可你能辨认出谁是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点燃了,于是他们会更加仔细的观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老师可以给予发言精彩的同学肯定以及奖励。这样会使同学们更加期待下次的美术课。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老师们应了解、熟悉这些方法,根据欣赏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以及学生们的兴趣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美术欣赏教学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对美术欣赏的能力就会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J].高斌峰.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5(02).
[2]浅谈美术欣赏教学[J].王玮.科技创新导报.2015(16)
[3]小学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王芬.知识经济.2011(04).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提升自身的艺术情操,和对艺术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能力。我们应该从小增强小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开展有效的欣赏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艺术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欣赏课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教师应该注重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美术欣赏学习产生兴趣。
一、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选择合适的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是小学生欣赏最主要的对象,美术作品的内容,只要颜色丰富多彩,内容生动有趣,满足小学生好奇,创新以及天马行空的想法就会被小学生所接纳、喜爱。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就如在学习《远古的动物》这一课,老师可以先向同学们询问经常看的动画片,以这些深受学生们喜爱的动画人物入手,教师也可以自己简单手绘,或是下载一些动物的美术作品然后进行引导,激发同学们对探索美术作品的兴趣,保证美术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良好的欣赏情境,提高欣赏教学有效性
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在提升欣赏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创设生动的欣赏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情境中对美术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率。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对于美术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如,在学习《动物面具》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面具舞会的情境。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不同动物的面具,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面具参加舞会。在表演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制作的面具的艺术性进行欣赏和探究。学生对于动物面具进行讨论的过程,会使学生对于美术的理解更加深刻,可以上升到艺术层面理解美术知识,从而获得更好的美术学习效果。
三、 应用游戏法开展美术欣赏教学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增强美术欣赏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应该注重采用游戏法开展教学活动。因为游戏是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独特的社会性活动。 游戏的首要特点就是趣味性,能引发儿童参与的直接动机,所以运用游戏法增强美术欣赏趣味性是十分有效的。如,在学习《我设计的车》一课时,教师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游戏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赛车游戏,首先学生自行设计,画出自己心中的汽车,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赛车比赛,受到好胜心的影响,学生都会说自己设计的车最漂亮、速度最快,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欣赏,从而帮助学生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四、利用美术故事开展欣赏教学
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故事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欣赏学习。因为小学生对于故事比较感兴趣,在故事中欣赏美术,会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保证美术教学的有效性。以美术作品《街头的流浪儿》为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欣赏学习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关于西方街头流浪儿的故事。故事可以使学生对于美术作品中的艺术氛围有更好的感知,使之能在欣赏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美术知识,从而有效提高美术欣赏教学效率。《难以忍受》这幅作品就很好地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不文明的旅游习惯。 弥勒佛本是笑脸盈盈,有容乃大,画面中的游客在他的脚底刻画上了“到此一游”,此时他的表情是笑中带泪可谓是哭笑不得,把这份无奈和对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厌恶表现的恰到好处,也更好地让作品富有针对性和感染力,有很好的警示作用。以自己简单手绘,或是下载一些动物的美术作品然后进行引导,激发同学们对探索美术作品的兴趣,保证美术教学的效率。或是同学一起完成自己的作品,并给自己的作品加上一个精彩的故事在课上与大家分享。在与大家分享的过程中同学们会有一种成就感,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更加让同学们对美术有更深的了解。让学生认识美术的魅力。
五、 利用异同比较法开展欣赏教学
美术欣赏中的异同比较法也叫比较性欣赏,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以找出物体间的异同点,它能帮助学生较快发现事物的特征,从而激发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教师出示真人版大小的三个秦俑造型,指引学生直观地进行细致观察比较,提出问题:“三个秦俑乍一看没什么区别,可你能辨认出谁是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点燃了,于是他们会更加仔细的观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老师可以给予发言精彩的同学肯定以及奖励。这样会使同学们更加期待下次的美术课。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老师们应了解、熟悉这些方法,根据欣赏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以及学生们的兴趣来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美术欣赏教学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对美术欣赏的能力就会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小学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策略[J].高斌峰.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5(02).
[2]浅谈美术欣赏教学[J].王玮.科技创新导报.2015(16)
[3]小学美术教育特点及其教育方法[J].王芬.知识经济.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