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咏史怀古诗”导学案
【作者】 吴颖娜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柳林中学
【正文】一、考纲解读
考纲展示:“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这一考点年年涉及,复习中当以此为重中之重,没有对诗歌的准确理解而单靠答题套路是根本无法应对高考的,读懂诗歌已成为当下高考语文古诗备考的首要任务。
二、学习目标
1、准确找出咏史怀古诗中的古今连接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基础上说出咏史怀古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
三、知识梳理
1、题材特征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等。
2、常见内容及情感:
(1)、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
(3)、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4)、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借古讽今,批判现实或抒发爱国情怀。
(5)、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3、常用手法
对比、用典、衬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四、自主学习
赏析下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作者临什么古地,思哪位古人,忆什么古事,抒发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常见题型:
常式: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XXX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感情。
答题模版:
模版一:概括表达的感情(步骤一),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感情(方法和过程)(步骤二),进一步总结表达感情的效果(步骤三)
模版二:这首诗通过写XXX(诗意概括),抒发了诗人因XX(感情原由)而产生XXX(情感类型)
五、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2011年全国课标卷一)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六、归纳总结
七、课后作业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考纲展示:“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这一考点年年涉及,复习中当以此为重中之重,没有对诗歌的准确理解而单靠答题套路是根本无法应对高考的,读懂诗歌已成为当下高考语文古诗备考的首要任务。
二、学习目标
1、准确找出咏史怀古诗中的古今连接点。
2、在理解诗歌内容基础上说出咏史怀古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内容。
三、知识梳理
1、题材特征
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等。
2、常见内容及情感:
(1)、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2)、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
(3)、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4)、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借古讽今,批判现实或抒发爱国情怀。
(5)、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
3、常用手法
对比、用典、衬托、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四、自主学习
赏析下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作者临什么古地,思哪位古人,忆什么古事,抒发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常见题型:
常式: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变式:?这首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XXX句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比较两首诗歌中的不同感情。
答题模版:
模版一:概括表达的感情(步骤一),分析如何表达这种感情(方法和过程)(步骤二),进一步总结表达感情的效果(步骤三)
模版二:这首诗通过写XXX(诗意概括),抒发了诗人因XX(感情原由)而产生XXX(情感类型)
五、课堂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2011年全国课标卷一)
春日秦国怀古 周 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六、归纳总结
七、课后作业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