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好“读、说、议、写”

【作者】 李 娟

【机构】 青海省格尔木市中山路小学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表明,有效学习是建立在儿童原有经验基础之上的,反之没有儿童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构建,一切脱离儿童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读;说;议;写
【正文】
  课堂教学的老传统和旧习惯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抄;教师问,学生答,一个人牵着几十个学生的鼻子走。课堂上学生虽循规蹈矩,但是不能把老师所讲的内容都理解、消化、运用。因为不管怎样,教师很难避免该讲的不讲,不该讲的讲了这种情况。这种教学方法,常常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师的重要讲解感到厌烦和疲劳,不懂的则还是不懂。这种一讲到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授”这一“授”使学生经常处于被动的呆滞的死板的状态,此法与当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背道而驰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首先应该是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在阅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让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经过学生的切磋琢磨,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才辅以引导,加以解惑。在这个基础上,在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流训练和写话、习作训练。这种教学方法,归结起来就是“读、议、说、写”。读,是指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让学生主动地从课本中吸取知识。这样做,克服了学生不会充分利用课本而依赖教师讲解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增强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语言文学掌握要学习的内容。当然,学生不一定一读就懂,但是,正由于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常常产生了疑难,才等待着老师去点拨和指导。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议论的形式去寻求答案。教师也可以主动地在学生读之前或议之前,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与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去读去议。
  议,是在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就所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切磋琢磨,积极开展思维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推理、想象、分析等能力,而且事实证明在议的过程中,学生全神贯注,口、脑、手、身都在紧张地活动,这比单纯地听教师讲解注意力要集中得多。通过讨论,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经过教师的指点也会明白。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时,教师不采取直译法,而是提出这样一些带有启发诱导性的问题,如:诗中“佳节”指“重阳节”还是泛指美好的节日?学生通过讨论把这一句译为“每当遇到‘重阳’这样美好的节日,都会让我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这样会更符合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时学生对诗句理解是经过一番思维活动的,理解就透彻,记忆就牢固,掌握的知识就比较灵活。学生在议论过程中相互启发,相得益彰,既提高了学习优秀的学生,也带动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因此,它又反过来促进教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在学生议论时,教师要有重点地到部分或所有小组去听听,这是直接的调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时机,并对活动加以把握,绝不能放任自流。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承前启后,要言不烦。
  说,就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是高智力、高学历,而且需要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这种口语交际能力比能听、会说要求更高,是一种在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但是,不少学生因生活经历不丰富,口语能力弱,在口语交际时往往显得有些胆怯,不敢开口。如何才能变“金口难开”为“口若悬河”呢?那么,教师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时,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教学内容要体现“四性”,即切实性、基础性、发展性、可交流性。切实性就是要选择学生学习、生活交际中共同熟悉、急需而有趣的内容教学。比如;家庭生活交流,学习体会交流,课外阅读交流,手工、游戏介绍等,使学生的基本生活,所有交际语言,符合学生口语基础,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基础口语交际能力和基本正确的交际态度和语言习惯;发展性就是要兼顾学生今后社会交际需要,适当选择一些社会生活交际必要的内容;可交流性就是要避免那些内容单一,确定的“看图说话”或简单是非关系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思考与表达,体现出交际的价值,激发交流的兴趣,保证训练的实效。二、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形成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三、形成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流方式,灵活多样的交际形式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交际兴趣,促进双向甚至多向信息交流,促进学生交际活动的开展。四、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评价,即语言是否规范恰当,思路是否清晰有条理,谈吐举止是否得体。总之,只要我们教师指导有方,训练有素,又何愁学生金口不开呢?
  写,就是对学生进行写话、习作训练。写话、习作的方式很多,可以是读书札记,也可以是作文。关于读书札记可分为整理、摘录、评论等形式进行,要使学生持之以恒,养成习惯。教师要经常抽查,但不必要求学生交阅,行有余力,也可以改上一、二篇;但在抽查时,一定要注意到全体学生。关于作文,首先明确范文与作文的关系。范文有指导作文的作用。因为写作能力提高,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过程。而作文又能进一步消化理解范文,因为遣词造句以至布局谋篇,都离不开范文的借鉴作用。其次,对学生的作文要勤于指导,善于指导,如我们有一位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找春天”的写话训练时就打破了常规课堂作文教学的模式,将全班学生分成了三个组,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去到小路旁、池塘边、田野里认真地观察、寻找。从不同领地和角度发现春天的特点。回到教室后,教师再加以引导,学生说话热情高、面广。找到的“春天”也多,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叙,不失为一堂优秀的写话训练课。
  综上所述,在读、议、说、写这一教学形式中,读是基础,议是关键,说写是应用。教师的引导、解惑、组织应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之中。我们提出的读、议、说、写这一教学形式,其宗旨是以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来改变严肃死板的课堂状况,从而充分利用课堂,活跃和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课余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去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正当爱好,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连艳红.如何以读悟写[J].教育教学论坛;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