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作者】 李桂花
【机构】 青海省贵南县城关寄宿制小学
【摘要】情感教学以其生动的教学语言吸引着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感化学生,这种焦旭贰模式能充分的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教学模式。追其踪迹,情感教学的教学思想来源于心理学。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情感教学一直被看做重点研究对象。因为情感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有帮助。情感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教师与学生培养情感的重要途径。情感教学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实践;探究
【正文】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改标准推出之后,学校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而小学生的年龄又是情感特征较为明显的时期,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小学生情感的教育,这样小学生从小便具有良好的情感发展,丰富了小学生的情感世界,才可以更好的去学习语文课文,理解文中的内涵,升华其中的情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情感的正确发展也为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具有审美的意义
小学语文的课本之中每个作者都有其独特的思想情感,这也为小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审美对象。在小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将自身的情感进行转化,可以在情感的驱动和影响之下情操得到熏染,净化心灵,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进而去获知美感,达到提升思想境界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顺利打开小学生的情感之门,让他们学会领略美和感悟美。
(二)具有调控意义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情感较为丰富和热情,对所有事物都会有较大的好奇心,但又因为他们年龄小,自身的阅历有限,所以他们对待情感不够深刻,其中的可调控性差,容易出现冲动和情感外露的现象。因此,老师要充分的尊重和肯定他们,多和小学生进行沟通,多去理解他们。这样当学生的情感可以自己进行调控之时,便可以发挥他们的心理潜能,进而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自己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样便可以很容易的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老师爱教,学生乐于学习的氛围。
(三)具有渲染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将其融入到学生的内心里,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立场,高尚的节操和健康的情感。它可以逐渐的启发小学生,挖掘小学生的灵动性,激发小学生爱憎亲仇的健康意识,进而使学生向善的情感得到扎实的巩固。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选择恰当的时机创设情境,诱发小学生的情感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每个作者的心血之作,其中都蕴藏着独特的情感、创造的目的以及其创作的背景,因此,当学生接触不同的课文之时,老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情感发展的氛围,可以通过精彩的课前导入、视频、动画、音乐等不同方式来创设情境,引导小学生带有强烈的激情和兴致来进行学习。
(二)以小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推出的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要求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校的教学还是采取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听和记录为主的教学莫斯,这样便使小学生的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反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在逐步消失。所以,如果老师想要突破这个教学困境,便需要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小学生身上,将学习的课堂还与小学生,发挥老师的引导和指导的作用,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尽最大努力去培养小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样长久坚持下来,小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在教学中真实的转变为了学生能力的培育者、学习结果的检验者、学习过程的监控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设计者。
(三)多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语文教学活动的目的? 便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活动,可以为师生创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师生更多的实践和创新的空间,进而可以全方位的推进情感的教育,使学生可以和谐的发展情感观。比如,学校可以利用优秀老师的一些优点,以点带面,实现优秀资源的共享,使其共同提升,让优秀老师带动全体教师共同进步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开展“百字竞赛”的活动,从其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提升,情感发展也在不断进行。
(四)教学过程中语言形式与学生的情感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情感目标的最好方式是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情感体会。在小学很多经典课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都在通过语言文字的力量在向读者传达他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毫不夸张地说,在小学语文课本上没有任何一篇文章中的文字没有被赋予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挖掘隐藏在课文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容和深意,学生才能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爱恨喜悲的情感体验,而逐渐养成自己的价值观及人生观。
(五)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文化随之快速兴起(商业文化、影视文体、网络文化),小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参与各种活动,特别是在诸多成人的活动中,小学生的身影也越来越多的出现。这样他们在思想上受到的各种文化的冲击也将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之下,我们的老师应更加关注每位学生个性的发展。就课堂教学而言,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是过去教师的“满堂灌”和“一言堂”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观点。小学生由于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加之受各种外界思想的影响,因此教材中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与目前形势下个人的价值观之间一定存在明显的矛盾与冲突。对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学生不能正确判断或感到迷茫,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这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总之,情感教学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很适合语文教学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还满足了学生情感发展的需求,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推动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确实很有帮助,老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要真实的做到从学生的情感、性格、心理等几方面出发,真正的使学生的情感可以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文广.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10)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新课改标准推出之后,学校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而小学生的年龄又是情感特征较为明显的时期,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小学生情感的教育,这样小学生从小便具有良好的情感发展,丰富了小学生的情感世界,才可以更好的去学习语文课文,理解文中的内涵,升华其中的情感,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情感的正确发展也为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具有审美的意义
小学语文的课本之中每个作者都有其独特的思想情感,这也为小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审美对象。在小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将自身的情感进行转化,可以在情感的驱动和影响之下情操得到熏染,净化心灵,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进而去获知美感,达到提升思想境界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顺利打开小学生的情感之门,让他们学会领略美和感悟美。
(二)具有调控意义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情感较为丰富和热情,对所有事物都会有较大的好奇心,但又因为他们年龄小,自身的阅历有限,所以他们对待情感不够深刻,其中的可调控性差,容易出现冲动和情感外露的现象。因此,老师要充分的尊重和肯定他们,多和小学生进行沟通,多去理解他们。这样当学生的情感可以自己进行调控之时,便可以发挥他们的心理潜能,进而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自己可以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样便可以很容易的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老师爱教,学生乐于学习的氛围。
(三)具有渲染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可以将其融入到学生的内心里,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立场,高尚的节操和健康的情感。它可以逐渐的启发小学生,挖掘小学生的灵动性,激发小学生爱憎亲仇的健康意识,进而使学生向善的情感得到扎实的巩固。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措施
(一)选择恰当的时机创设情境,诱发小学生的情感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每个作者的心血之作,其中都蕴藏着独特的情感、创造的目的以及其创作的背景,因此,当学生接触不同的课文之时,老师要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情感发展的氛围,可以通过精彩的课前导入、视频、动画、音乐等不同方式来创设情境,引导小学生带有强烈的激情和兴致来进行学习。
(二)以小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
目前我国教育部门推出的新课程标准已经明确要求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校的教学还是采取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听和记录为主的教学莫斯,这样便使小学生的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反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在逐步消失。所以,如果老师想要突破这个教学困境,便需要将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小学生身上,将学习的课堂还与小学生,发挥老师的引导和指导的作用,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尽最大努力去培养小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样长久坚持下来,小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老师在教学中真实的转变为了学生能力的培育者、学习结果的检验者、学习过程的监控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设计者。
(三)多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语文教学活动的目的? 便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教学活动,可以为师生创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给师生更多的实践和创新的空间,进而可以全方位的推进情感的教育,使学生可以和谐的发展情感观。比如,学校可以利用优秀老师的一些优点,以点带面,实现优秀资源的共享,使其共同提升,让优秀老师带动全体教师共同进步开展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开展“百字竞赛”的活动,从其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提升,情感发展也在不断进行。
(四)教学过程中语言形式与学生的情感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情感目标的最好方式是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的情感体会。在小学很多经典课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都在通过语言文字的力量在向读者传达他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毫不夸张地说,在小学语文课本上没有任何一篇文章中的文字没有被赋予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不断挖掘隐藏在课文语言文字背后的内容和深意,学生才能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爱恨喜悲的情感体验,而逐渐养成自己的价值观及人生观。
(五)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文化随之快速兴起(商业文化、影视文体、网络文化),小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参与各种活动,特别是在诸多成人的活动中,小学生的身影也越来越多的出现。这样他们在思想上受到的各种文化的冲击也将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之下,我们的老师应更加关注每位学生个性的发展。就课堂教学而言,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再是过去教师的“满堂灌”和“一言堂”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观点。小学生由于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加之受各种外界思想的影响,因此教材中所倡导的价值取向与目前形势下个人的价值观之间一定存在明显的矛盾与冲突。对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学生不能正确判断或感到迷茫,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这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总之,情感教学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教学模式,也是一种很适合语文教学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还满足了学生情感发展的需求,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推动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确实很有帮助,老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要真实的做到从学生的情感、性格、心理等几方面出发,真正的使学生的情感可以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文广.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