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德育教育在中学体育中的运用
【作者】 马德军
【机构】 西藏林芝市巴宜区中学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作为实施学校德育的一个基本途径,始终具有教育性。突出体育教学的教育性,是提高国民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加强体育教学的德育工作,将体育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真正达到教书育人,提高教育教学整体效果的目的。【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探讨
【正文】
德育,通常意义上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它是学校的核心。体育课程是一门以体育练习为重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以运动为主传输知识技能和方法,才能达到全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品质,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进行体育教学
从心理学运动倾向理论寻找提高学生参与自觉性。教育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活动的意义,作用认识得越深,他的活动就越坚决、持久。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诱导学生,向学生提供体育运动的意义作用,唤醒学生运动参与知识,激发练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训练的方法、技能、练习过程中的现象的主动认识,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敏感区,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各项体育训练技能水平。使学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有充分认识,让学生享受到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到成功的自豪和骄傲,学生自然兴趣高,积极性强,通过学习目标量化等方法,让学生朝着学懂与乐学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深刻理解“健康第一”的深刻意义。树立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团体训练中培养团队意识,合作能力
体育教育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如果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通过诸如此类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这些体育训练中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等,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结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为以后踏入社会作好充分准备思想意识。
三、用竞赛训练教学和对抗训练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等思想意识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天文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目的。有意识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四、用教育教学表率示范法感染学生
表率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体育课中,示范动作的全貎,能激起学生模仿的愿望。示范动作下确优美。正确优美轻松的示范,不仅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还能增强学习的信心。总之,结于求知的学生来说,体育教师是体育知识的宝库,是一本活的体育教科书。体育教师的功能就是人类已知的体育知识、经验传播给学生,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统一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
五、更新体育教育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学体育教学,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身体的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德育课程理论,掌握德育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将体育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培养适应21 世纪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德藩. 素质教育论教程[ M ].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
[2] 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 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 龚海泉. 当代大学德育史论[ M ].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43,48.
德育,通常意义上指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它是学校的核心。体育课程是一门以体育练习为重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以运动为主传输知识技能和方法,才能达到全面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目的。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作为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增强了学生体质,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品质,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一、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进行体育教学
从心理学运动倾向理论寻找提高学生参与自觉性。教育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活动的意义,作用认识得越深,他的活动就越坚决、持久。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诱导学生,向学生提供体育运动的意义作用,唤醒学生运动参与知识,激发练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训练的方法、技能、练习过程中的现象的主动认识,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充分利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敏感区,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各项体育训练技能水平。使学生对自己的努力结果有充分认识,让学生享受到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到成功的自豪和骄傲,学生自然兴趣高,积极性强,通过学习目标量化等方法,让学生朝着学懂与乐学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深刻理解“健康第一”的深刻意义。树立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团体训练中培养团队意识,合作能力
体育教育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如果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通过诸如此类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这些体育训练中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等,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结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为以后踏入社会作好充分准备思想意识。
三、用竞赛训练教学和对抗训练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等思想意识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具有时代感和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精神。而这些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在体育天文学中都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因为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对抗和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目的。有意识进行对抗性、竞争性较强的教学与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获得勇敢拼搏,顽强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
四、用教育教学表率示范法感染学生
表率示范法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体育课中,示范动作的全貎,能激起学生模仿的愿望。示范动作下确优美。正确优美轻松的示范,不仅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还能增强学习的信心。总之,结于求知的学生来说,体育教师是体育知识的宝库,是一本活的体育教科书。体育教师的功能就是人类已知的体育知识、经验传播给学生,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体育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的模范性和感召力。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然后才能要求学生。要充分用自己的性格和人格作表率,使学生从中领悟和产生统一概念,从而乐于接受和效仿。
五、更新体育教育观念
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学体育教学,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身体的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德育课程理论,掌握德育的规律,结合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将体育课程的教学与人的培养紧密地联系起来,培养适应21 世纪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德藩. 素质教育论教程[ M ].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
[2] 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 M ].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 龚海泉. 当代大学德育史论[ M ].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