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

【作者】 曹永秀

【机构】 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实验小学

【摘要】语文是人们认知以及改造世界的基础,并且也属于一种艺术,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语文是人们认知自己与体现自我的基础,在工作与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存在。为此,搞好语文教学,有助于我们自身的发展。小学阶段的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最初时期,教师的指导和启发非常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有效性
【正文】
  一、小学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二十世纪西方提出了教学有效性理念,后来受到美国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教学有效性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教学有效性就是教学效益,因为教学的有效性会随着教学效益的增加而增加。而教学效益就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掌握的知识和收获,这意味着教学的有效性是由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决定的,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举例来说就是: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那么教学是无效的;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但是在最后学生没有任何收获,那么教学也是无效的。
  二、衡量小学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小学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所以在衡量小学教学有效性时要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入手:教师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导位置,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有效学习,所以在衡量小学教学有效性时,首先要看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否达到业内标准,另外要看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能否有效地让学生掌握教学知识。学生方面,学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主体,所以在衡量小学教学有效性时要从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成果入手。学生的学习成果是衡量小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标准,而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如何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丰富教学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注重通过最少的教学时间使学生学习到最多的知识。 尽管教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可是少了教师的引导,教学的有效性会降低。 首先,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素质,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教学方法,力争保持先进性。 教师是教学课堂的引路人,只有自身清楚教学的方向,才可以将学生培养为优秀的人才。 教师应当清楚教学的目的,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规划学期的课时,科学地划分教学知识,真正地贯彻实施,只有如此,才不会落伍。 其次,教师应实现教学结构的优化,丰富教学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教授的内容比较多,由于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较难理解一些课文知识,而如果教师能够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就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课文的主旨。 如此一来,学生会敬佩具备渊博知识的教师,进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最后,教师为学生安排一些练习题,以使学生复习掌握的知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语文学习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多与学生进行互动,适当地采用合作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当“老师”的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课堂上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课,或者设置一些讲故事的活动,可以是积极的童话寓言故事,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创作的故事,这样不仅拓展了语文课外知识,还使课堂活跃起来,十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宽松的教学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促进教学成功的根本保障。 而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乎教学的成败和学生参与热情的高低。 事实表明,缺少学习兴趣的学习过程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进而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教师应该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通过优美的乐曲、直观的画面、简洁的语言文字、生动的讲解进行教学,在这种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气氛中,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制约,让学生融入作者生活的社会时代中,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一篇课文描绘的情境,使文本、作者跟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进而激发学生较强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总之,教师应用这种模式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进而让学生顺利地走向成功,大大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4.注重语文的课外延伸和拓展学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是课外活动、课外阅读等,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也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丰富。 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为学生讲解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轶事,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要在每一节教学课堂上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阅读,也就是在每一节教学课堂上拿出 5 分钟的时间,要求一名学生阅读自己在课外看到的名篇佳作。 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阅读活动的快乐,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 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与活泼好动的性格,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尽量地多渠道、全方位地选用阅读素材和学习资料,使学生能够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其中,教师能够启发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的课外书籍,或者是高科技产品,可以使学生尽情地驰骋在课外阅读和学习的世界里,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的价值,从而明确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想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许林国.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高考,2016(30):102.
  [2]张云静.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26):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