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作者】 马德昌
【机构】 新疆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寄宿制小学
【摘要】伴随着不断深入的新课改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占据着教学核心地位的教师转变成了学生,教师的职责亦从最初的教授变为了引导,这就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由此可见,当前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也在进行着一定程度的创新与变革。教师需要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使用,使课堂内容得到丰富,学生对于数学兴趣得以激发的同时,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发挥,进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且健康发展的目的。【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正文】
一、新课改标准下教学方法面临的创新要求
1.与实际加以联系
在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对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以实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目的。数学这I、』课程,具备极强的实际应用性,教师不能仅依据教材内容枯燥地灌输给学生知识,而需要巧妙利用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将两者进行结合,使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在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中,已经对明确教学目标的T作做了进一步强调,并在此基础上需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若要完善这一目标,则需要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还需依据学生自身的可塑性以及个人习惯对学生德育水平加以培养。
3.使学生创造力得到提升
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培养学生逻辑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逻辑性是数学知识内容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可以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开发。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对各学生特点进行有效把握,进而实现对其创造力的培养,使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最终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完整掌握。
二、重视兴趣培养,提升学习乐趣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仅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教育的过程,强调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简单来说,就是在让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灌输知识的层面,还要让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增添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应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的首要创新就是要培养和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处在一个年龄较低,思想活跃的阶段,他们贪玩好动、不喜欢刻板枯燥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喜好开展一些趣味教学。例如,在讲解数学公式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不只是根据课本单一的讲述公式的概念。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编写应用题,像是将应用题中单一的“小红”或是“小明”这类人物名称改为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再将需要用来计数的“苹果”或者“橘子”改为在学生中比较受欢迎的玩具或者零食。这样,学生们在听到自己喜欢的人物或者物品的名字的时候,就会对教师所说的话语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更加积极的去听教师话中的内容,也会更加努力的去理解教师话中的意思。并且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单调无聊。把学生的喜好和学习内容科学的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成为能够给学生带来乐趣的科目。
三、锻炼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相较于教师的灌输,学生自主学习更加能够起到作用。因为小学生无法长期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懂得自主学习,学生们才会勤于思考,积极提问,对数学这门学科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热爱。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灵活的改变教学方式。例如,为学生开展分组学习。将3个人或者5个人分为一个小组,学生们可以相互之间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交换解题方案、拓宽解题思路。并且对成功独立解答出问题的同学或是小组予以奖励或者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先进学生帮助落后学生,也能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使得学生更加专注和认真的学习和讨论问题。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做课前预习,自己通过阅读教科书的内容来获取知识。这样在教师讲解之前,学生就能提前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课上也会更加专注的听讲。
四、营造良好环境,改善学习气氛
小学生正处在贪玩好动的阶段,沉闷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为了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懂得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和蔼亲切的态度,对学生充满耐心,使学生有如沐春风之感,这样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才能更好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也应该灵活的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数学的奇妙产生好奇,这样他们才会自主的学习,出现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通过简单的游戏操作,学生能够更加生动的理解教学的内容,也能够活跃课堂中沉闷的气氛,使在沉闷讲述中已经昏昏欲睡的学生重新提起精神,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在课堂学习之中。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学生才能更快更好的接收教师传授的内容。
五、发挥学生特长,懂得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性格或者喜好上的不同,也有一些同学擅长几何图形的题目,不擅长代数运算。或者是,彼此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并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学生弥补自己的不足。也要鼓励学生之间学会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让先进学生帮助那些落后的学生。这样不仅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懂得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让学生的长处得到充足的发展,不足之处得到及时的弥补。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重视因材施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教师们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并且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影响着学生日后的思维发展,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对自身素养进行提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与创薪,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珍 . 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J]. 求知导刊 ,2014(04)
[2] 季晓霞 .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 [J]. 学子 ( 理论版 ),2015(14
一、新课改标准下教学方法面临的创新要求
1.与实际加以联系
在现今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对最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以实现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目的。数学这I、』课程,具备极强的实际应用性,教师不能仅依据教材内容枯燥地灌输给学生知识,而需要巧妙利用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将两者进行结合,使小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在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中,已经对明确教学目标的T作做了进一步强调,并在此基础上需要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若要完善这一目标,则需要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内容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还需依据学生自身的可塑性以及个人习惯对学生德育水平加以培养。
3.使学生创造力得到提升
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培养学生逻辑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逻辑性是数学知识内容中最为显著的特点.可以对小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开发。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对各学生特点进行有效把握,进而实现对其创造力的培养,使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得到激发,最终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完整掌握。
二、重视兴趣培养,提升学习乐趣
新课改要求教师不仅仅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教育的过程,强调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注重学生的情感和态度。简单来说,就是在让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灌输知识的层面,还要让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过程,增添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应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的首要创新就是要培养和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小学生,处在一个年龄较低,思想活跃的阶段,他们贪玩好动、不喜欢刻板枯燥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喜好开展一些趣味教学。例如,在讲解数学公式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不只是根据课本单一的讲述公式的概念。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编写应用题,像是将应用题中单一的“小红”或是“小明”这类人物名称改为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物,再将需要用来计数的“苹果”或者“橘子”改为在学生中比较受欢迎的玩具或者零食。这样,学生们在听到自己喜欢的人物或者物品的名字的时候,就会对教师所说的话语产生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更加积极的去听教师话中的内容,也会更加努力的去理解教师话中的意思。并且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单调无聊。把学生的喜好和学习内容科学的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数学成为能够给学生带来乐趣的科目。
三、锻炼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的教育,相较于教师的灌输,学生自主学习更加能够起到作用。因为小学生无法长期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上,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懂得自主学习,学生们才会勤于思考,积极提问,对数学这门学科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热爱。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灵活的改变教学方式。例如,为学生开展分组学习。将3个人或者5个人分为一个小组,学生们可以相互之间讨论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交换解题方案、拓宽解题思路。并且对成功独立解答出问题的同学或是小组予以奖励或者表扬。这样既能鼓励先进学生帮助落后学生,也能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使得学生更加专注和认真的学习和讨论问题。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做课前预习,自己通过阅读教科书的内容来获取知识。这样在教师讲解之前,学生就能提前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课上也会更加专注的听讲。
四、营造良好环境,改善学习气氛
小学生正处在贪玩好动的阶段,沉闷的学习环境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所以为了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一定要懂得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和蔼亲切的态度,对学生充满耐心,使学生有如沐春风之感,这样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才能更好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也应该灵活的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数学的奇妙产生好奇,这样他们才会自主的学习,出现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通过简单的游戏操作,学生能够更加生动的理解教学的内容,也能够活跃课堂中沉闷的气氛,使在沉闷讲述中已经昏昏欲睡的学生重新提起精神,把所有的精力全部投入在课堂学习之中。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学生才能更快更好的接收教师传授的内容。
五、发挥学生特长,懂得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性格或者喜好上的不同,也有一些同学擅长几何图形的题目,不擅长代数运算。或者是,彼此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并且教会学生如何更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学生弥补自己的不足。也要鼓励学生之间学会取长补短,互相帮助,让先进学生帮助那些落后的学生。这样不仅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懂得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让学生的长处得到充足的发展,不足之处得到及时的弥补。在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过程中,重视因材施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对学习的信心,教师们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师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并且不断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影响着学生日后的思维发展,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对自身素养进行提升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良与创薪,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徐珍 . 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J]. 求知导刊 ,2014(04)
[2] 季晓霞 .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分析 [J]. 学子 ( 理论版 ),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