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祝永华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二中学
【正文】活动简介:在新课程理念下,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以往单调枯燥的学习数学概念方法,而是要研究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研究,运用运动变化,联想等辨证观点来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教学。11月17日,我们怀揣着对数学教学的殷殷期待,在石河子第二中学D座二楼多媒体教室共同研讨张丽老师的《任意角和弧度制》一课,借助张丽老师所展示的《任意角和弧度制》这节课,共同探讨如何有效进行数学概念教学这一话题。
课型:高一新授课
【问题提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邦河教授说过,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中,考学习新概念,应用概念的试题频繁出现,这些试题学生平时训练中很少接触,学生普遍感觉难度大,不易下手,这与平时教学中注重解题技能训练,忽视概念教学有关系,在高一、高二的新授课讲授概念时,分析概念时花费很少的时间,往往是直接给出概念,然后提出概念中的几个注意事项,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组织学生仔细讨论分析,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讲解例题或练习题,即所谓的“精讲多练”,搞“题海战术”。学生到高三以后,一些基本概念大部分都忘记了,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或思维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往往是由于没有掌握有关的数学概念而造成的。
【活动主题】:《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基础.概念的引入又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它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是抽象的、概括的。由具体到抽象是人类认识的规律,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形成准确概念的首要条件是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因此,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如何设计概念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和学习,如何提升学生对概念教学的认识,是每一个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本学期地区教研活动的重要主题,
【情景描述】:
本节课张丽老师采用“引入—形成—巩固—运用”的探究式概念教学。
(1)由于学生过去接触的角都在00~3600,在对角的认识上已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所以,本节课中首先通过举出生活中的实例:(1)体操、跳水、滑冰、转体720度的高难度动作,直体后空翻转体900度及以上的旋转;(2)时钟快了5分钟,现要校正, 需将分针怎样旋转? 如果慢了 5 分钟,又该如何校正?引导学生通过切身感受来认识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并且为引入正角、负角的概念做好准备。借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体会角的推广的必要性,并在认知中自主归纳出角的定义。
(2)终边相同的角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从特例出发,使学生经历由具体数值到一般的k值的抽象过程,学生易于接受。
(3)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从特殊到一般,充分结合角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建立了象限角的概念,使得任意角的讨论有一个统一的载体。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初步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讨论任意角.能熟练写出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进而解决重、难点问题。
【课堂反思】:首先非常感谢张丽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观摩课——《任意角和弧度制》。以前,也有听过张丽老师很多课,张丽老师展示给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感动于张老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勇于尝试,积极探究,课堂充满活力、很有亲和力。反思自己的以前的日常教学,也曾存在认为概念的教学,只要能记下来就可以了,概念的引导过程太繁琐又花费时间精力,不如把时间省下来通过例题去强化概念的不良思想。结果导致学生在没能正确理解数学概念, 无法形成能力的情况下匆忙去解题, 使得学生只会模仿老师解决某些典型的题和掌握某类特定的解法,一旦遇到新的背景、新的题目就束手无策, 进一步导致教师和学生为了提高成绩陷入无底的题海之中,通过本学期参加地区教研活动,特别是通过10月20日在高级中学实验楼三楼录播室所研讨的黎仙燕老师的《-幂函数》和11月17日在石河子第二中学D座二楼多媒体教室所研讨张丽老师的《任意角和弧度制》两节课,结合高三复习备考实践,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一、合理创设情境,正确引入概念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它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是抽象的、概括的。由具体到抽象是人类认识的规律,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形成准确概念的首要条件是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因此,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要密切联系数学概念的现实原型,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常见的事例,观察有关的实物、图示或模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概念。
引进新概念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做出归纳的过程。因此,教学时不要生硬地抛出概念,让学生死记硬背,应力求顺乎自然、水到渠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历出发,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概念。
二、正确揭示概念中每一词、句的真正含义
数学概念非常精炼,寓意深刻,要把概念讲清楚、讲准确,需要对概念作辩证的分析,对概念中每一词、句进行仔细推敲,用不同的方法揭示不同概念的本质,通过对本质特征的分析,带动对整个概念的理解。
三、通过变式教学,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在引导学生着重正面理解概念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反例以及容易引起对概念发生误解的问题,通过设问和讨论来正确地把握概念。
四、通过概念的比较,抓住概念的本质
对于容易混淆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可以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指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有些概念从表面看好像差不多,但本质却不一样。
五、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从学科基本思想及体 系上理解把握概念
特别是高三复习课中的概念教学,不仅是对概念的回顾和记忆,而是对已学过的概念进行再次学习和梳理,特别要注意从学科基本思想及体系上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概念间的联系和应用的过程,构建知识网络,并充分挖掘数学概念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使学生能从学科基本思想及体系上理解把握它们,养成“回到概念中去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运用这些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六、正确处理数学概念解析与解题训练的关系
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概念能更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又能促进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
进行解题训练时,不能只盯住或总结解题步骤,要注意解析包含在问题中的所有概念,通过精心设计编排的例题和习题,挖掘概念的深层次内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把握本质,建立相关概念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形成更加全面、完整的认知结构,实现它们的灵活运用.
课型:高一新授课
【问题提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李邦河教授说过,数学根本上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技巧不足道也!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中,考学习新概念,应用概念的试题频繁出现,这些试题学生平时训练中很少接触,学生普遍感觉难度大,不易下手,这与平时教学中注重解题技能训练,忽视概念教学有关系,在高一、高二的新授课讲授概念时,分析概念时花费很少的时间,往往是直接给出概念,然后提出概念中的几个注意事项,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没有组织学生仔细讨论分析,把大部分时间用来讲解例题或练习题,即所谓的“精讲多练”,搞“题海战术”。学生到高三以后,一些基本概念大部分都忘记了,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或思维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往往是由于没有掌握有关的数学概念而造成的。
【活动主题】:《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指导学生体验和感悟学习内容。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基础.概念的引入又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它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是抽象的、概括的。由具体到抽象是人类认识的规律,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形成准确概念的首要条件是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因此,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如何设计概念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和学习,如何提升学生对概念教学的认识,是每一个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而如何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了本学期地区教研活动的重要主题,
【情景描述】:
本节课张丽老师采用“引入—形成—巩固—运用”的探究式概念教学。
(1)由于学生过去接触的角都在00~3600,在对角的认识上已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所以,本节课中首先通过举出生活中的实例:(1)体操、跳水、滑冰、转体720度的高难度动作,直体后空翻转体900度及以上的旋转;(2)时钟快了5分钟,现要校正, 需将分针怎样旋转? 如果慢了 5 分钟,又该如何校正?引导学生通过切身感受来认识角的概念推广的必要性,并且为引入正角、负角的概念做好准备。借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体会角的推广的必要性,并在认知中自主归纳出角的定义。
(2)终边相同的角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里,从特例出发,使学生经历由具体数值到一般的k值的抽象过程,学生易于接受。
(3)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从特殊到一般,充分结合角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关系,建立了象限角的概念,使得任意角的讨论有一个统一的载体。引导学生善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初步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讨论任意角.能熟练写出与已知角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进而解决重、难点问题。
【课堂反思】:首先非常感谢张丽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数学观摩课——《任意角和弧度制》。以前,也有听过张丽老师很多课,张丽老师展示给我们的每一节课,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感动于张老师对于课堂教学的勇于尝试,积极探究,课堂充满活力、很有亲和力。反思自己的以前的日常教学,也曾存在认为概念的教学,只要能记下来就可以了,概念的引导过程太繁琐又花费时间精力,不如把时间省下来通过例题去强化概念的不良思想。结果导致学生在没能正确理解数学概念, 无法形成能力的情况下匆忙去解题, 使得学生只会模仿老师解决某些典型的题和掌握某类特定的解法,一旦遇到新的背景、新的题目就束手无策, 进一步导致教师和学生为了提高成绩陷入无底的题海之中,通过本学期参加地区教研活动,特别是通过10月20日在高级中学实验楼三楼录播室所研讨的黎仙燕老师的《-幂函数》和11月17日在石河子第二中学D座二楼多媒体教室所研讨张丽老师的《任意角和弧度制》两节课,结合高三复习备考实践,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一、合理创设情境,正确引入概念
概念的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它是形成概念的基础,概念是抽象的、概括的。由具体到抽象是人类认识的规律,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形成准确概念的首要条件是使学生获得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因此,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要密切联系数学概念的现实原型,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常见的事例,观察有关的实物、图示或模型,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概念。
引进新概念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发现规律、做出归纳的过程。因此,教学时不要生硬地抛出概念,让学生死记硬背,应力求顺乎自然、水到渠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历出发,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概念。
二、正确揭示概念中每一词、句的真正含义
数学概念非常精炼,寓意深刻,要把概念讲清楚、讲准确,需要对概念作辩证的分析,对概念中每一词、句进行仔细推敲,用不同的方法揭示不同概念的本质,通过对本质特征的分析,带动对整个概念的理解。
三、通过变式教学,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在引导学生着重正面理解概念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反例以及容易引起对概念发生误解的问题,通过设问和讨论来正确地把握概念。
四、通过概念的比较,抓住概念的本质
对于容易混淆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可以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指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有些概念从表面看好像差不多,但本质却不一样。
五、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从学科基本思想及体 系上理解把握概念
特别是高三复习课中的概念教学,不仅是对概念的回顾和记忆,而是对已学过的概念进行再次学习和梳理,特别要注意从学科基本思想及体系上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概念间的联系和应用的过程,构建知识网络,并充分挖掘数学概念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使学生能从学科基本思想及体系上理解把握它们,养成“回到概念中去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形成运用这些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六、正确处理数学概念解析与解题训练的关系
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概念能更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又能促进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
进行解题训练时,不能只盯住或总结解题步骤,要注意解析包含在问题中的所有概念,通过精心设计编排的例题和习题,挖掘概念的深层次内涵,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把握本质,建立相关概念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形成更加全面、完整的认知结构,实现它们的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