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对中职学校导学案新模式的几点理解
【作者】 王淑婧
【机构】 湖北省十堰高级职业学
【正文】我校本学期,继续大力推行学案导学的新教学模式,学案导学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单位时间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中职课堂学案导学谈几点理解
一、 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二、 导学案新模式对中职课堂的现实意义
中职生源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根据中职生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中导学案教学这种新模式对于他们来讲再适合不过了。这种新模式亮点在课堂,老师课堂上的重要任务就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小结,而其中展示是课堂的亮点。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升了其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三、学案的设计应具备哪些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四、教师如何开展导学案模式教学
1、 合理分工,集体备课。
传统的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而在新课改导学案编写过程中注重的是教师的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在每一单元备课前由备课组长精心安排,谁负责出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和学案。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反馈,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集体讨论的时候先由主备人阐述自己的教学构思,然后其他的老师质疑、讨论、补充,最后才形成定案。
2、 及时练习,当堂巩固。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就拿本学期我教的推销实务这门课为例,在课堂上学生按照导学案的知识点进行自学,老师进行导学。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练习环节大部分学生表演时觉得很有趣味,但表演结束后如果知识点不当堂巩固,加强理解,就会出现“一说就懂,一走就忘”。
3、 教后反思,精益求精。
导学案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后反思。一堂课下来,对于预计的教学效果,教师哪些地方做到了,怎样做更好;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怎样改进。都是值得坐下来好好反思的。在反思的基础上,那些好的经验要整理下来,加以推广,让大家共同学习。而不足之处更要好好想想,错在了哪里?为什么?怎样处理才会合理呢? 要给每堂课一个小结。这样才是一次完整的教学。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是导学案的三大特点。教学不是作秀,要真正的,切实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
一、 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二、 导学案新模式对中职课堂的现实意义
中职生源知识基础比较差,但智力素质并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性强。所以,我们必须注重发掘他们的潜力,努力实施“因材施教”。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进步。
根据中职生的这些特点,在课堂中导学案教学这种新模式对于他们来讲再适合不过了。这种新模式亮点在课堂,老师课堂上的重要任务就是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小结,而其中展示是课堂的亮点。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升了其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三、学案的设计应具备哪些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较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以及自己将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和要突破的难点知识。
2、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对课本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有适当的提示,配以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问题设计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的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设计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四、教师如何开展导学案模式教学
1、 合理分工,集体备课。
传统的教案是教师自备自用,而在新课改导学案编写过程中注重的是教师的合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在每一单元备课前由备课组长精心安排,谁负责出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和学案。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反馈,以及课后的巩固练习。集体讨论的时候先由主备人阐述自己的教学构思,然后其他的老师质疑、讨论、补充,最后才形成定案。
2、 及时练习,当堂巩固。
学生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说就懂,一学就会,一走就忘”。意思就是说老师在时什么都会,老师一离开教室,讲的东西也跟着老师走了。这不是因为老师没讲透,而是学生缺少相关的巩固练习。就拿本学期我教的推销实务这门课为例,在课堂上学生按照导学案的知识点进行自学,老师进行导学。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导学案”,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语言密度,精讲教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练习环节大部分学生表演时觉得很有趣味,但表演结束后如果知识点不当堂巩固,加强理解,就会出现“一说就懂,一走就忘”。
3、 教后反思,精益求精。
导学案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后反思。一堂课下来,对于预计的教学效果,教师哪些地方做到了,怎样做更好;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怎样改进。都是值得坐下来好好反思的。在反思的基础上,那些好的经验要整理下来,加以推广,让大家共同学习。而不足之处更要好好想想,错在了哪里?为什么?怎样处理才会合理呢? 要给每堂课一个小结。这样才是一次完整的教学。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是导学案的三大特点。教学不是作秀,要真正的,切实的,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彻底抛弃以往那种“不讲不放心;老师在讲台上自我陶醉,学生在下面浑浑噩噩;老师只为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关心学生学的情况”等种种传统做法,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容量”、不要认为喧嚣的课堂气氛叫“活跃”,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