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图书馆服务平台

【作者】 拉日吉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图书馆

【摘要】互联网+的概念在2012年首次出现,而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着重强调了互联网+建设行动计划,将互联网+建设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头戏。概括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加上传统行业,但是并不是简单的结合,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整合,形成新的发展形势。本文介绍了互联网+图书馆的发展内涵,然后总结了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发展;新型服务建设
【正文】
  引言: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引领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新平台。图书馆是提供信息和资讯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互联网+图书馆的发展理念,为传统图书馆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互联网+与图书馆行业的结合,有助于突破图书馆的发展瓶颈,促进图书馆行业的顺利转型和不断创新。
  1、互联网+图书馆的发展理念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很多便利,并且互联网在很多领域正逐步转变为重要的生产工具,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其生产营销、管理、服务等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传统行业也由此迎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特别是强调用户服务的行业,互联网的应用更加广泛,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显著,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效改善了用户体验,促进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之一,也是率先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行业之一,但是以往图书馆主要是应用互联网作为搜索引擎等功能,随着用户的需求增长,互联网与图书馆的结合显得捉襟见肘。在这种环境下,互联网+图书馆的新型发展思路将会引领图书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1.1互联网和图书馆的跨界融合
  互联网是一种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的技术,凭借互联网平台能够实现不同领域、行业和学科的融合,通过资源共享、数据公用、信息共享等实现优势互补的深度融合方式。图书馆主要为用户提供了以文献和其他信息资源为核心的服务,但是随着其他服务行业和互联网顺利结合,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功能逐渐显现出被边缘化的趋势。虽然用户从图书馆中得到的资源,相对于搜索引擎得到的资源更加专业,但是图书馆资源系统的体验不佳,导致大量用户宁愿使用搜索引擎。
  1.2不断创新促进发展
  互联网+的应用核心就是创新,互联网+图书馆的发展同样需要借助创新,创新是图书馆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对于图书馆来说,应该着力于研究而不是固定的工作模式,通过参与应用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应用等来落实创新理念,同时通过技术层面的方式减轻运维负担,将时间和精力更多的放在开发应用、普及新技术、揭示信息等不同的方面,为图书馆和用户提供应用创新的空间。例如借助互联网技术,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如数据定制、学科知识服务、专业领域信息服务等,开展创新型服务并不断发展,将会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大势所趋。
  1.3推动开放共享
  开放性是互联网的一大特点,互联网+同样以开放为根基,互联网+的开放性表现在资源共享、数据互通、工作协同等方面,互联网+图书馆能够实现不同地区的图书馆的资源流通,进而形成大数据网络,实现智慧校园的初步建设,这也是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空间。开放不仅要有技术做支撑,还需要正确的理念和认识保驾护航。
  2、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分析
  2.1下一代图书馆平台服务平台的建设理念
  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才是有价值的服务,得到用户认可的服务才是成功的服务。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应该以人为本,时刻将用户放在首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用户体验作为平台发展的动力,图书馆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层次的服务。第一是利用现有资源服务用户,包括解答用户问题、指导用户使用服务平台、帮助用户查找和检索等;第二位是从用户需求中提炼图书馆发展方向等信息,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例如图书馆不能满足于为用户解答问题,而是要从根本上减少问题的出现,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不断捕捉用户需求并转化为发展动力,不断创新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切实提高服务体验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
  2.2建设途径
  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可以选择商业化模式,也可以选择联合建设的方式,国外图书馆大多选择了商业化模式,但是国外的图书馆发展模式要引进到我国,仍然需要本地化适应的阶段,并且很多方面都需要改进和修正,因此如果要进行商业化建设,那么做好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如了解和学习图书馆服务平台,梳理一些不可或缺的功能等;另一种联合建设的方式,特点是自由度较高,大型图书馆能够与实力有限的小图书馆合作发展,但是缺点是总体成熟度不高,需要较长的阶段进行功能完善并形成一定规模。
  2.3服务平台的信息安全问题
  共享性的优点有很多,但是同样存在信息安全的问题,信息安全导致的问题有很多,如信息泄露、版权纠纷、数据改动和丢失、版权盗用等,互联网+图书馆的建设同样要重视信息安全问题,通过对信息进行定期检测和分析,并配备专人管理信息安全问题,向用户和工作人员普及信息安全知识,及时反馈问题并解决,切实提高信息安全水平。
  结束语
  综上,互联网+图书馆发展需要硬件、软件和发展理念的支撑,图书馆对此要有正确认识并主动参与,不断优化和完善已有服务,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形成全新的行业生态和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邓仲华.基于“互联网+”的融合图书馆构建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5,(12):58.
  [2]田金萍.基于海外案例的图书馆互联网权利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6,(07):32.
  [3]王晶晶.基于互联网+行动的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16,(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