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吴忠毅
【机构】 四川省盐源县长柏乡小学
【摘要】数学跟人类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是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数学是从人们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同时这种数学规律又很好地作用于生活。因此数学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采取更加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使数学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本文讨论了小学数学教育中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并且针对生活化数学教学提出了一些实践方法。【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必要性;实践与探索
【正文】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具备生活教学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带领下将小学数学的教学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学习中的固有模型,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新课标中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生活经验是相符合的。教师应该有效地结合实际生活,使得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人们对于数学的认识也越来也深刻,当下的数学已经不再单纯地是一种计算工具,而是成为了锻炼人们严谨的逻辑思维,寻找多种问题解决方案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基于此新课标中对于数学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标中强调小学数学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为数学应该更多的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要求数学教育生活化。数学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所谓的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真正的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用课堂知识进行解决。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的水平入手,合理调整课堂的授课方式,安排适当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带动学生将课堂中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并且要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方法
2.1创设具体教学环境
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或者数学技能的培养,而应该使学生养成以数学严谨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事物的能力。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其次,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探索意识就会被激发,取得更加令人惊讶的进步。
由此可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逐步形成一种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识。将枯燥的数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真实体会到数学是一种为生活服务的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具体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比如:在讲解份数、每份数和总量的关系时,可以进行举例说明。如小明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山区慰问当地的小朋友,老师要求给山区的5个小朋友每人准备两个小礼物,那么小明一共要准备多少个小礼物呢?这个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们用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统计,5个小朋友每人两个礼物则按照最传统的计算方法就是2+2+2+2+2=10.小明一共需要准备10份礼物。然后在得出结果后再引导同学们寻找另一种计算方法,这时通过加法不难看出要想获得最终礼物的总数就是将每个人得到的礼物数都加起来,而根据以往学过的乘法运算不难得出结论,总数=每份数×份数。然后在举出一个每份数不同的例子,对于这个公式的使用条件进行限制。这样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理论,还能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之下学生才能够更加全面的投入到学习中,激发自身最大潜能。而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就是枯燥乏味,没有实际用途,只是一些空洞的理论、公式。因此,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的传统看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了解数学,改变以往对数学枯燥乏味的印象,发现其实身边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教师要帮助同学通过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发现数学的魅力,进而培养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3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它是依靠着实际生活而存在的,不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是没有任何意义可言的。因此从小学的数学教育开始就应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熟悉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体会数学的魅力,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的应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再将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感受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样经过亲身经历过后再学习能够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好的进行运用。
3总结
数学跟生活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重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现象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应该寻找适合学生生活经验的实际生活例子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最终达到使数学更好地为生活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3, (10):102-103.
[2]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 ,2012, (36):38-39.
[3]喻恒兴.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B版 ,2014, (6):89-90.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具备生活教学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带领下将小学数学的教学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学习中的固有模型,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新课标中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生活经验是相符合的。教师应该有效地结合实际生活,使得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发展,人们对于数学的认识也越来也深刻,当下的数学已经不再单纯地是一种计算工具,而是成为了锻炼人们严谨的逻辑思维,寻找多种问题解决方案的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基于此新课标中对于数学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新课标中强调小学数学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为数学应该更多的服务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要求数学教育生活化。数学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所谓的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要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真正的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用课堂知识进行解决。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的水平入手,合理调整课堂的授课方式,安排适当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带动学生将课堂中抽象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并且要逐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
2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方法
2.1创设具体教学环境
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或者数学技能的培养,而应该使学生养成以数学严谨的思维看待周围的事物的能力。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以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其次,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会发现,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探索意识就会被激发,取得更加令人惊讶的进步。
由此可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逐步形成一种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识。将枯燥的数学理论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对于日常生活的意义,真实体会到数学是一种为生活服务的工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具体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解决,比如:在讲解份数、每份数和总量的关系时,可以进行举例说明。如小明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山区慰问当地的小朋友,老师要求给山区的5个小朋友每人准备两个小礼物,那么小明一共要准备多少个小礼物呢?这个时候可以先引导学生们用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统计,5个小朋友每人两个礼物则按照最传统的计算方法就是2+2+2+2+2=10.小明一共需要准备10份礼物。然后在得出结果后再引导同学们寻找另一种计算方法,这时通过加法不难看出要想获得最终礼物的总数就是将每个人得到的礼物数都加起来,而根据以往学过的乘法运算不难得出结论,总数=每份数×份数。然后在举出一个每份数不同的例子,对于这个公式的使用条件进行限制。这样的方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数学理论,还能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引导之下学生才能够更加全面的投入到学习中,激发自身最大潜能。而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就是枯燥乏味,没有实际用途,只是一些空洞的理论、公式。因此,教师首先要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的传统看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动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了解数学,改变以往对数学枯燥乏味的印象,发现其实身边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教师要帮助同学通过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发现数学的魅力,进而培养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2.3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它是依靠着实际生活而存在的,不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是没有任何意义可言的。因此从小学的数学教育开始就应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熟悉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体会数学的魅力,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的应用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再将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感受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样经过亲身经历过后再学习能够激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习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好的进行运用。
3总结
数学跟生活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重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对身边的现象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后,教师应该寻找适合学生生活经验的实际生活例子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最终达到使数学更好地为生活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3, (10):102-103.
[2]刘景标.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科教文汇 ,2012, (36):38-39.
[3]喻恒兴.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B版 ,2014, (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