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兴趣走进生物课堂

【作者】 罗坤丽

【机构】 四川省仁寿县宝马初级中学


【正文】  对于农村中学的孩子和家长来说,“生物是副科”这种想法早根深蒂固。基于一些偏见和传统观念的作祟,孩子们更是对生物没有多少学习兴趣,甚至一学期都还没完,书都不知扔哪儿去了……
  当初接手教学时所面临的的种种尴尬境地,至今印象深刻!怎么办?思来想去,只能下定决心,首先从改变大家的观念入手,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向学生讲解: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以及在生产生活中乃至于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先引起他们的重视,继而想尽办法,从多角度入手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引导其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他们个性的场所,让他们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从而展现生命的活力,变被动为主动,由当初的“不愿学”终化为“我想学”、“我要学”、“我要学好”!通过这几年来深入实践的教学,算是从中摸索到了一点小小的心得:
  一、备课是关键
  生物这门学科从属于自然学科,书本知识的介绍主要是平实说明居多,对于这样的科目初中学生通常不感兴趣。并且生物从属理科,所以必须真正深刻理解其知识点后才能熟练掌握并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运用。课本主要选取的是比较浅显易懂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陈述性讲解,然而教学效果却对学生的感性认识及对社会、对生活经验的依赖性很强,那些缺乏必要的感性认知能力的学生,又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孩子,以前对生物知识的认知仅限于生活中的一些初步了解,缺乏归纳、总结和提炼,学习时很少能主动将理论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块进行深入思考,导致的是机械学习,刻板、教条,不仔细琢磨和深入体会,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初学时有点兴趣,可时间稍长就感觉索然无味了。这样一来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所以备课时,就必须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备好课。不仅要重基础,还得抓考点,抓重点,学一点,就需掌握一点,忌讳无效劳动,忌讳照本宣科。重点要讲透彻,要分析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期准备工作,尽量制定好符合学情、符合本地实情的目标,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最好能配合一些肢体语言,添加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时不时的来一些小笑话,或是偶尔搞一些小活动来缓解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那些枯燥乏味的课本,避免了死板说教,自然也就激发起了学生学习之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提起来,再学习就轻松多了。这样的备课,内容既充实又切合实际,故而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二、创建宽松课堂氛围 
  一个沉闷、压抑的环境只会使人受到束缚,畏首畏尾,只有轻松愉悦的环境才能使人增强创造力、发挥主动性。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在于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合理地发挥教学技能,还需要教师能够借助自己良好的情感来以情激情,激发学生学习之热情,从而在情绪高涨的气氛中发挥创造力,在良好的心境中揭开知识之谜,使课堂气氛趣而不俗、活而不乱、严而不死。因此教师在进课堂之前不管怎样都得事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和蔼的目光、灿烂的笑容及饱满的热情步入课堂,而不是板着脸,以让学生见了就大气不敢出的凌人之势出现。学生只有思想上感觉轻松后,才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接受你所给予他们的知识。当然,课堂上还得持之以恒,始终以积极的情感、愉悦的心情教学,采用鼓励、友善、真诚的目光讲解与提问,易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有了宽松的课堂氛围就不愁激发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有利于课堂。
  三、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人的能力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要想在新课导入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只有让他们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教师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只做“听客”和“看客”,更要让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多提供参与的机会,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尽量地把时间让给学生。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答的问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师写出。寻求规律,把握生物教学特点,教给学生生物学习的正确方法,发扬民主,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其学习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当然,教师在此教学活动中也并不能当“甩手掌柜”,而应贯穿课堂始终,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其主导的作用。
  四、彼此尊重、默契配合
  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发现其闪光点,表扬多于批评,即使批评也力求含蓄,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对他们表现出不正确的地方,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因此,无论学生回答问题时是否正确,都应该首先从表扬的角度出发。当然,对于回答正确了的同学肯定得认可,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同学也在合理的部分基础之上,须得把不足之处补充上,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爱,不轻言否定,一棍子打死。同时,不要一味的把成绩的好坏进行比较;对于一些刻苦认真学习的学生,无论他们成绩有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都应适时给予一定的表扬;对所有取得成绩的学生,主要从努力和个人能力的角度进行表扬,以激发他们继续努力的动力。只有循循善诱、恰当指引,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既是良师,更为益友。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我们的学生是那一朵朵的未来的建设之花、栋梁之花!浇水、施肥必须得妥当。只有及时并恰当地补充其“水”和“无机盐”才能跟上他们身长发育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