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班主任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作者】 肖继勇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七中学
【正文】学校教育是当代最主要的教育形式,而学校教育的核心组织形式则是班级管理工作,要想搞好学校教育则需要将班级管理作为重要抓手。班级管理,是学校的基础工作,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直接面对学生进行的管理工作。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的基本平台。班主任作为这个平台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树立什么样的人才观、教育观,选择什么样的管理手段,能否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建立有效的班级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都是每一个班主任在积极探索和追求的话题。我认为班主任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才能搞好班级工作。
多年来,班主任工作大都奉行“严”字当头,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当然重要,没有严格的要求,严格的纪律,很难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可是有了严格的纪律,为什么学生还是不感激你呢?根本原因就在于班主任没有意识到“情感”“赏识”“鼓励”“沟通”等在教育中的作用。“弱智”“耗子屎”“笨猪”……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经常听到。除了语言外,只要稍有违纪就让他请家长、罚站、扫地之类的,或者再来点隐性的歧视,学生哪里还有信心与勇气去面对全班同学,去面对学习呢?一些被班主任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要么坐在教室“被遗忘的角落”要么在教室“最显赫的位置”,长期得不到班主任的热情指导,思想上的包袱越来越重。加之同学们的嘲笑,学习成绩的下降,家长的打骂。对学习是心灰意冷,信心全无,体会不到班集体和家庭的温暖及学习的乐趣。从而导致学生敌对情绪的增长,厌学、逃学……甚至轻生。对于这些学生,尽管他们的学习成绩差,调皮,管不住自己,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离“好学生”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但是这部分学生他们都有学好的愿望,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语言》一书中说到“世界上组好的教育一定是引导发展的”,只要他们在努力学习,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班主任就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因此,班主任不能把学生“一棒子打死”。要对学生多一点热情,少一点冷落。对每一位学生都“露点满意的笑容”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去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
因此我们提出了“西昌七中教师四个一”即每天给学生一个发言的机会,每天说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通过这“四个一”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存在感、收获感和温暖感。师生关系本应该是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学相长这一教育理念也应该成为教师的应有之义。而作为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班主任,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我简单的把它归纳为“一种意识”“两种观点”“三种方式”和“四种目标”。
一、 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
班主任既要为班级科任老师服务,也要为学生服务,班主任有了服务学生的学本思想,学生才会觉得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才敢说实话、真话,才敢出主意,才敢对班集体负责。在班级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舞台,才能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要想服务学生,我们就要先了解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生观。
班主任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每一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成长环境,在学校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在学习态度上也有着不一样,所以首先要认清学生的差异性。其次,学生进入学校后有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是不清楚的,因此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最后,每一个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得到老师、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认可学生,树立起服务意识。
二、 树立起两种观点
一是不要让自己的偏见影响自己,“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即使最完美的学生也会有缺点。但人也不会是一无是处,即便是最差劲的学生也一定有他的优点。鲁斯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忙无暇管教,成天在下层社会厮混、偷盗、满口脏话、打架……成为十足的不良少年。父母只好将他送进感化学校就读。在学习期间由于恶习不改,几度被退学,成为人们眼中无可救药的学生。正当此时他遇到一位深具爱心的老师马夏司,发现他在棒球方面颇有天赋,于是每天把他带到校园训练,一面打,一面指点,每当打出漂亮成绩不断赞美。由于老师的不断肯定和鼓励,使得鲁斯十二岁便能上场比赛,最终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棒球明星。从鲁斯的个案中反思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能做到有教无类的有多少?问题学生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每个老师都遇到过,但很多被过早的下结论,被鄙视,被放弃……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班主任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树立老师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的观点。
二是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理解学生,他们除了学生这个身份外还有其他身份,我们班主任经常会给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贴上“懒惰”的标签,但是我们很多时候没有深究“懒惰”的原因,大部分情况下,真正的原因与“懒惰”没有关系。比如,学生身体过度疲劳、营养不良、对任务不理解、缺乏动力等等。在出现这些情况下,教师要想办法激励学生,为他们鼓劲。我们可以通过内在和外在两种因素进行激励,所谓内在因素是他们各自带进教室里的因素,外在因素则是学校加诸他们的。区分他们的方法是将内在因素视为人类对知识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内在需求,而外在因素则是为了获得外部奖励的欲望。具体的我们可采用表扬和测验考试的手段,让学生有种学有所获的感受。
三、树立教学三种方式
一是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点滴给予充分的与热情的鼓励,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教师若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及时的表扬、热情的鼓励,则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积极性。我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多鼓励多表扬,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感,强化班级的凝聚力,用时还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一个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他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
二是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班主任老师在教学中和学生的关系是最紧密的,通常学生进入新的学校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在没有特殊情况下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将相处三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会发觉一个学生的行为方式会受到班主任老师的重要影响,一般来来讲当学生认为一个班主任老师具有组织能力、目标明确、有权威(不独裁)、公正、为学生着想、言行一致等特点时,学生就会信任老师,愿意与其合作,同样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所以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行为这个“大环境”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三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深知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因材施教,同时需要投入很多个人情感。因此在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的一种相处也是情感的碰撞,我们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感,掌握熟练地技巧来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去主宰师生关系。我们要让自己时刻保持冷静、坚定和公正。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是有情感的,因此我们需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让学生也学会控制情绪,从而公正客观的处理问题。
四、 树立培养学生达成四个目标
一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觉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身上总是有这样或那样不好的行为,比如迟到、厌学、逃课、撒谎、打架等等。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一些行为是不能明确了解这样做的后果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针对学生个体在有意和无意间去鼓励他们“这样做可能会更好”的理念,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产生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不能以命令式的教育方式要求他们,这样反而会引发他们更多的抵触情绪。
二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正所谓习惯决定命运。因此人自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幼年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生有直接影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有不容忽视的责任。
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的目标。人类历来就是群居动物,没有那个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生活。对于教师来讲我们要深知人际关系技巧的宗旨就是在工作环境中将人际关系中的积极面最大化。我们要在处理学生中做到平等、学会倾听、保持目光交流、恰当使用词汇、了解身体语言、等等,通过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来引导学生学会这些技巧,正确看待和对待身边的同学、老师、家长。良好而融洽的人际关系会给学生带来欢乐的学习氛围,因为很少有学生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要培养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拓宽自己的见解,谙熟为人处世之道。
四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目标。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一个有特色的个体,在学习习惯养成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的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能力不等于成绩,班主任老师要改变用成绩来衡量学生能力的“老观念”,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参考就是学生能干什么,作为教师要弄清这一出发点,用积极的表扬式激励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干、干得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通过多种考评方式建立起对学生全面的素质能力培养,改变成绩这一单一评价体系,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感和教师对他的认同感是学生不断上进的一个重要外在因素。
“活到老,学到老”,掌握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巨大影响,当学生学会思考和学习时,这种技巧就会转化为内在因素,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总之,要做一个班级的合格班主任,就要树立正确教育观,致力于创设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友爱的氛围,运用心理,情感教育的观念来管理班级,使每一位学生在鼓励中学会自信,在宽容中学会自强,在理解中成长,在友爱中成才!
多年来,班主任工作大都奉行“严”字当头,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当然重要,没有严格的要求,严格的纪律,很难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可是有了严格的纪律,为什么学生还是不感激你呢?根本原因就在于班主任没有意识到“情感”“赏识”“鼓励”“沟通”等在教育中的作用。“弱智”“耗子屎”“笨猪”……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经常听到。除了语言外,只要稍有违纪就让他请家长、罚站、扫地之类的,或者再来点隐性的歧视,学生哪里还有信心与勇气去面对全班同学,去面对学习呢?一些被班主任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要么坐在教室“被遗忘的角落”要么在教室“最显赫的位置”,长期得不到班主任的热情指导,思想上的包袱越来越重。加之同学们的嘲笑,学习成绩的下降,家长的打骂。对学习是心灰意冷,信心全无,体会不到班集体和家庭的温暖及学习的乐趣。从而导致学生敌对情绪的增长,厌学、逃学……甚至轻生。对于这些学生,尽管他们的学习成绩差,调皮,管不住自己,身上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离“好学生”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但是这部分学生他们都有学好的愿望,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语言》一书中说到“世界上组好的教育一定是引导发展的”,只要他们在努力学习,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班主任就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因此,班主任不能把学生“一棒子打死”。要对学生多一点热情,少一点冷落。对每一位学生都“露点满意的笑容”学会用赏识的眼光去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信心。
因此我们提出了“西昌七中教师四个一”即每天给学生一个发言的机会,每天说一句鼓励学生的话,每天送给学生一个微笑,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通过这“四个一”让学生获得认同感、存在感、收获感和温暖感。师生关系本应该是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学相长这一教育理念也应该成为教师的应有之义。而作为班级管理的引导者班主任,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我简单的把它归纳为“一种意识”“两种观点”“三种方式”和“四种目标”。
一、 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
班主任既要为班级科任老师服务,也要为学生服务,班主任有了服务学生的学本思想,学生才会觉得自己是班集体的主人,才敢说实话、真话,才敢出主意,才敢对班集体负责。在班级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舞台,才能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要想服务学生,我们就要先了解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学生观。
班主任都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每一个学生都有不一样的成长环境,在学校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在学习态度上也有着不一样,所以首先要认清学生的差异性。其次,学生进入学校后有部分学生对于学习目标是不清楚的,因此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最后,每一个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得到老师、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认可学生,树立起服务意识。
二、 树立起两种观点
一是不要让自己的偏见影响自己,“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即使最完美的学生也会有缺点。但人也不会是一无是处,即便是最差劲的学生也一定有他的优点。鲁斯小时候由于父母工作忙无暇管教,成天在下层社会厮混、偷盗、满口脏话、打架……成为十足的不良少年。父母只好将他送进感化学校就读。在学习期间由于恶习不改,几度被退学,成为人们眼中无可救药的学生。正当此时他遇到一位深具爱心的老师马夏司,发现他在棒球方面颇有天赋,于是每天把他带到校园训练,一面打,一面指点,每当打出漂亮成绩不断赞美。由于老师的不断肯定和鼓励,使得鲁斯十二岁便能上场比赛,最终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棒球明星。从鲁斯的个案中反思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能做到有教无类的有多少?问题学生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有。每个老师都遇到过,但很多被过早的下结论,被鄙视,被放弃……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班主任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树立老师心目中不应该有坏学生的观点。
二是我们要学会换个角度理解学生,他们除了学生这个身份外还有其他身份,我们班主任经常会给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贴上“懒惰”的标签,但是我们很多时候没有深究“懒惰”的原因,大部分情况下,真正的原因与“懒惰”没有关系。比如,学生身体过度疲劳、营养不良、对任务不理解、缺乏动力等等。在出现这些情况下,教师要想办法激励学生,为他们鼓劲。我们可以通过内在和外在两种因素进行激励,所谓内在因素是他们各自带进教室里的因素,外在因素则是学校加诸他们的。区分他们的方法是将内在因素视为人类对知识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内在需求,而外在因素则是为了获得外部奖励的欲望。具体的我们可采用表扬和测验考试的手段,让学生有种学有所获的感受。
三、树立教学三种方式
一是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班主任对学生的点滴给予充分的与热情的鼓励,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教师若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及时的表扬、热情的鼓励,则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积极性。我多年的班主任经验:多鼓励多表扬,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感,强化班级的凝聚力,用时还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一个教师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他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
二是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班主任老师在教学中和学生的关系是最紧密的,通常学生进入新的学校首先接触到的就是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在没有特殊情况下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将相处三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会发觉一个学生的行为方式会受到班主任老师的重要影响,一般来来讲当学生认为一个班主任老师具有组织能力、目标明确、有权威(不独裁)、公正、为学生着想、言行一致等特点时,学生就会信任老师,愿意与其合作,同样学生的学习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所以班主任需要有良好的行为这个“大环境”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三是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深知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因材施教,同时需要投入很多个人情感。因此在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的一种相处也是情感的碰撞,我们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感,掌握熟练地技巧来处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能让自己的情绪去主宰师生关系。我们要让自己时刻保持冷静、坚定和公正。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是有情感的,因此我们需要先控制自己的情绪才能让学生也学会控制情绪,从而公正客观的处理问题。
四、 树立培养学生达成四个目标
一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觉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身上总是有这样或那样不好的行为,比如迟到、厌学、逃课、撒谎、打架等等。我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一些行为是不能明确了解这样做的后果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针对学生个体在有意和无意间去鼓励他们“这样做可能会更好”的理念,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产生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不能以命令式的教育方式要求他们,这样反而会引发他们更多的抵触情绪。
二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正所谓习惯决定命运。因此人自幼年就应该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幼年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生有直接影响。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有不容忽视的责任。
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的目标。人类历来就是群居动物,没有那个人可以离开社会而生活。对于教师来讲我们要深知人际关系技巧的宗旨就是在工作环境中将人际关系中的积极面最大化。我们要在处理学生中做到平等、学会倾听、保持目光交流、恰当使用词汇、了解身体语言、等等,通过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来引导学生学会这些技巧,正确看待和对待身边的同学、老师、家长。良好而融洽的人际关系会给学生带来欢乐的学习氛围,因为很少有学生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们要培养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拓宽自己的见解,谙熟为人处世之道。
四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目标。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一个有特色的个体,在学习习惯养成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的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能力不等于成绩,班主任老师要改变用成绩来衡量学生能力的“老观念”,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参考就是学生能干什么,作为教师要弄清这一出发点,用积极的表扬式激励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干、干得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通过多种考评方式建立起对学生全面的素质能力培养,改变成绩这一单一评价体系,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感和教师对他的认同感是学生不断上进的一个重要外在因素。
“活到老,学到老”,掌握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有巨大影响,当学生学会思考和学习时,这种技巧就会转化为内在因素,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总之,要做一个班级的合格班主任,就要树立正确教育观,致力于创设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友爱的氛围,运用心理,情感教育的观念来管理班级,使每一位学生在鼓励中学会自信,在宽容中学会自强,在理解中成长,在友爱中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