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培养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作者】 韩 梅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大成镇中心校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学困生形成原因,针对小学数学知识特点,小学生认识能力和特点,从师生平等、成功的感觉、妥善评价、教学情景设计、身边的数学、课外学习、数学家的故事这七个方面讲述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让学困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
【正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困生基础不扎实,对学习缺乏兴趣、信心不足、畏惧数学,逐步形成焦虑心理,产生厌学情绪,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就成了所谓的学困生,要改变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就是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一、学科特点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智能发展水平,小学数学学科应具备以下特点:(一)小学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二)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三)小学数学不同于科学数学(四)小学数学是大众数学而非精英数学。
  二、小学阶段数学学情分析
  1、自信心的关键期:
  这一时期学生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三、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学困生形成的外部因素
  1、家庭不良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这所学校虽不像正规学校那样具有系统的教学计划,但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却有极为明显的教育和影响作用。我们从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气氛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父母的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下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就。同时家庭的不和睦、家庭气氛欠佳,也会对孩子心理留下阴影,共至造成创伤,导致心理失衡,成绩下降。可见家庭有波折,受伤的是孩子。
  2、学校教育失误
  社会只用分数、升学率评价教学质馈的压力下,有些学校厌弃学困生,采取留级甚至推出校门的错误做法。有的教师认为对能力差的学生花再大的气力也是白费,因此放弃了对他们的工作,造成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3、社会不良影响
  有些教育学家认为,儿童的信念每时每刻都在形成之中。单单在上学和回家的路上,他所受到的教育就比在学校上几个小时课强烈鲜明得多。当前社会上某些不正之风,如拜金主义、经商热等都易使学生萌发渎书无用的思想,学生耳濡目染的社会负而影响形形色色。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努力学习的意志。
  (二)学困生形成的内部原因
  1、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认为学习数学对以后没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和要求。因此,他们缺乏上进心,上课不愿听讲,以至违反纪律做其他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但在行为上有时却很放荡。以至于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造成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数学很无聊、很枯燥,情绪非常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导致对自己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差,学习效率低。学困生没有课的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
  有疑问也不及时卉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自然低下,学习效率低;认识水平低,思维不力;思考问题表而化;反应慢,表达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自然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而且他们依赖心理强。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讲解上。依赖心理的存在。对知识的理解不会深刻,解题时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因而数学学习时表现为程式化、模式化。缺乏创新和变通能力,大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
  四、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措施
  1、教师应创设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虽是老生常谈,但真正落实这句话的教师不多。只有真正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到每一个学困生的学习障碍点,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困障碍,才能让整个班级学生学习良性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在才会乐于学习。教师应坚信每个孩子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只是暂时性的学习方法或学习动机问题没有处理好。只有耐心的发现每一个学困生的学习困难点,对症下药,才能逐渐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境。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
  学困生在以往学习中受到的鼓励和夸奖相对是很少的,在数学学习上也有较大的挫败感。小学阶段是数学教学目标主要着眼于生活中的数学,基础应用数学,只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层次到深层次,从获得容易的计算成功到获得复杂的应用成功。教师在对学困生练习题时应遵循梯度设计,让学生经历由易到难过程的学习成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获取成功。在过程中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培养其自信,体会获得学习成功的成就感,从而激励进一步的学习。
  3、正确妥善评价学生
  小学阶段如何正确评价学生是帮助学生自我认识和建立自信的关键时期。现在的教育教学中提出要常常鼓励和表扬孩子。教师在评价中常常使用形如“真棒!”“真聪明!”“好!”“真好!”类似的词语。这类评语往往过于简单敷衍,脱口即出,使得学生对诸如此类的教学评价没有期待。更师学生不知到底好在哪儿,棒在哪儿。而正确妥善的评价学生是教师需要在一定情境下因学生的表现做出直接的鼓励性评价。如对学困生从基础题做起,作对了容易解答的问题。教师评价,”xx,今天你又进步了,谁说你不行,我看你就是很棒,只是一点点不会,只要你大胆地问老师或同学,多想一想,一定能行。如性格孤僻、少言的学生在黑板上做出正确的题目。教师及时予以评价,xx同学今天的表现令我非常吃惊,没想到你不太爱说话,只是将智慧隐藏在大脑里面”。但若能大胆的表达出来,积极发言,你一定会进步更大。评价在适合的情境下,必能给学生更大的鼓励,建立更强的学习自信。
  4、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
  对授课内容巧妙设计,教学前发放学习单,先让学生自信新课内容,带着问题和难点进入课堂。教学过程以引人入胜的开白,形象的动画、生活中的片段,把学生带入数学学习情境中。建立4-6人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中学困生,资优生均匀分配。要求小组成员在讨论过程中必须全部发言,轮流总结汇报讨论结果,对正确答案或创新答案提出表扬和褒奖,对错误结果或有争议答案进行深入讨论。小组设立组长,监督组员的上课表现,发言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用小组互助的方法共同提高。通过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逐步解答学习单上的疑难,潜移默化的将新课知识融入课题,最后学生自己总结所学所想。做到难题课上解决,易题课前预习,课后巩固练习。
  5、勤上“身边的数学”实践课
  数学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学习。小学教本里有固定的数学实践课,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维扩散能力,能够通过一种规律开阔思维寻找类似题目举一反三。例如,
  一、分一分、数一数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先把每个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一数吗?
  2、你是怎样分的?怎样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二、移一移、数一数
  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
  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通过拼接和平移的数学方法,将不规则图形转换成已学过的基本图形进行面积测量。经过此类基本训练后,引导学生自己寻找想算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例如自己的手掌、脸、树叶的面积等。在这里提问,测量的结果应该是一个约数,并不是一个精准的测量,但是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很多测量问题,测出约数,便于比较。
  6、开展课外教学活动
  课外活动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思维敏捷、灵活,常常不满于教科书上的教学课题,他们常常能够结合生活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育也不能囿于课堂。教师要讲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在学期内开展数学周活动,在数学周进行数学快问快答竞赛、制作下一年的日历、举行短跑比赛,让学生测算学生跑步的速度、10元钱买学习用品,等课外数学活动。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7、介绍数学史及数学家故事
  利用课余时间跟学生讲一些数学家的理智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高斯小学时能利用简算的方法解答1+2+3+4+5+6+7+8+9+10的得数。大数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四十岁偶然看见一本几何书,产生了学习兴趣,一直到94岁临终前还在著作几何学。祖冲之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这比西方数学家早一千年。让学生体会“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道理。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提高教学效果,减轻教师的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培养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再总结分享。
  参考文献:
  [1]党劲,爱心托起明天的希望——浅谈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08,34(16):58.
  [2]王光明,刁颖,高效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5)
  [3]熊建华,中小学数学学困生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3)
  [4]焦彩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及自我效能感与数学学业成绩的关系[J].数学教育学报,2008,1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