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培养与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 官春燕
【机构】 贵州省开阳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当今社会,科技在发展更新,电子技术发展的脚步是越来越快,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专业课的基础,理论性强且与生产、生活实践结合紧密。因此,对于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来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需要电子技术人才,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电子技术人才,如何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本文试从运用电子技术学科发展史开展创新教育;利用科学、技术、社会的渗透与融合,加强创新实践;注重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开拓学生创新思维;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粗浅的探究。【关键词】电子技术;创新能力
【正文】
电子技术基础课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计算机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学习电子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既要重视理论课,也要重视实训课,做到两者兼顾。因此,对教师来说,也具有较大的挑战性,电子技术基础课的讲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同时,还不能循规蹈矩,要灵活的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随机应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因材施教,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因材施教,可以将学生的特长进行总结,把学生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优势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比如有理论理解能力好的学生,有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创新思维较强的学生,然后再将学生进行搭配,组成各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包括以上的三类学生,这样搭配,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学生可以发挥出自己的长处,也可以看到别人的优势,然后,任命一位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实训课小组组长,小组组长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由小组长带着学生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在实训课上,小组组长要根据每个组员的优势分配任务,比如,理论理解能力好的学生可以负责电路原理图,负责元器件的识别等。另外,对于组长来说,我们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技能培训,提高其能力,担负起组长的责任,也可以尝试让组长充当小教师,这样一来,和学生交流方便,既帮助较差的同学,又减轻了老师的压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兴趣
教学方法是比较重要的,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投入学习中,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学生都是从基础学起,从一无所知到熟练的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和实验过程,这中间跳跃较大,对教师来说,如何教好学生,让学生完成这质的飞跃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如笔者在讲解CA6140机床故障点排查时,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应用“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让学生在了解机床电路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到实训室分成四个组,每组有报故障者和维修者组成,报故障者先报告出现了什么现象,维修者可根据报故障者提供的现象,判断出故障点的大致范围,再通过万用表找到准确的故障点。在教学中学生都参与进来,无论是报故障者,还是维修者,都在积极思考、观察、动手实践、交流合作中度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引导、启发,从现实生活出发,不断地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教师首先要提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心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也就会认真听教师讲课。这样的项目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联想,不断的假设,通过教师的讲解、鼓励,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还会去思考其他的问题,久而久之,形成惯性思维,学生具有了质疑的精神,具有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思维,也就能培养其创新的能力,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有时候会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候,教师就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了,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身边的一切物品,比如黑板、粉笔等,把抽象变具体,把乏味变有趣,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但该方法要运用合理、科学、有效,有针对性,不能牵强,不能一味地跟风,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表述方式。
三、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课是专业基础课,内容难免生涩难懂,,如何让严肃拘谨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轻松愉快。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到了知识,将“教、学、做”结合起来,让知识在实践得以检验。
. “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从根本上克服职业教育教与学相脱节、学与用相分离的弊端。电工电子课是机电专业中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依据“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坚持以“做”为中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这样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通过“做”,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把学生学习的过程融入到“做”的过程中,同时也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做”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会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认识到实训课的重要性,平时,认真对待实训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操作中,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熟练地操作。
四、及时进行总结
总结工作可以很好地积累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要定期让学生做学习总结,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自己的经验教训,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近期的表现和所做总结进行评价,告诉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和表现出来的不足,进行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下一次实训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吸取经验教训,让学生记得更牢,有效的巩固实训的内容。
结束语
目前我国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也在不断的进步,尽管教学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不断地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高代敏,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策略分析,[J] 电子世界 2014(14).
电子技术基础课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计算机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学习电子技术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既要重视理论课,也要重视实训课,做到两者兼顾。因此,对教师来说,也具有较大的挑战性,电子技术基础课的讲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同时,还不能循规蹈矩,要灵活的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随机应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因材施教,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要因材施教,可以将学生的特长进行总结,把学生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优势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比如有理论理解能力好的学生,有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创新思维较强的学生,然后再将学生进行搭配,组成各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包括以上的三类学生,这样搭配,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学生可以发挥出自己的长处,也可以看到别人的优势,然后,任命一位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实训课小组组长,小组组长要有足够的责任心,由小组长带着学生共同完成实训任务。在实训课上,小组组长要根据每个组员的优势分配任务,比如,理论理解能力好的学生可以负责电路原理图,负责元器件的识别等。另外,对于组长来说,我们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技能培训,提高其能力,担负起组长的责任,也可以尝试让组长充当小教师,这样一来,和学生交流方便,既帮助较差的同学,又减轻了老师的压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兴趣
教学方法是比较重要的,好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投入学习中,因此,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学生都是从基础学起,从一无所知到熟练的掌握各种理论知识和实验过程,这中间跳跃较大,对教师来说,如何教好学生,让学生完成这质的飞跃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如笔者在讲解CA6140机床故障点排查时,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应用“教、学、做合一”的原则,让学生在了解机床电路的基础上,将学生带到实训室分成四个组,每组有报故障者和维修者组成,报故障者先报告出现了什么现象,维修者可根据报故障者提供的现象,判断出故障点的大致范围,再通过万用表找到准确的故障点。在教学中学生都参与进来,无论是报故障者,还是维修者,都在积极思考、观察、动手实践、交流合作中度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引导、启发,从现实生活出发,不断地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教师首先要提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心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也就会认真听教师讲课。这样的项目式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联想,不断的假设,通过教师的讲解、鼓励,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还会去思考其他的问题,久而久之,形成惯性思维,学生具有了质疑的精神,具有了自己思考问题的思维,也就能培养其创新的能力,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对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有时候会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时候,教师就要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了,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身边的一切物品,比如黑板、粉笔等,把抽象变具体,把乏味变有趣,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但该方法要运用合理、科学、有效,有针对性,不能牵强,不能一味地跟风,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表述方式。
三、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基础课是专业基础课,内容难免生涩难懂,,如何让严肃拘谨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轻松愉快。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到了知识,将“教、学、做”结合起来,让知识在实践得以检验。
. “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从根本上克服职业教育教与学相脱节、学与用相分离的弊端。电工电子课是机电专业中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依据“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坚持以“做”为中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这样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教、学、做合一”的核心是“做”,“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通过“做”,把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操作中,把学生学习的过程融入到“做”的过程中,同时也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做”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会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认识到实训课的重要性,平时,认真对待实训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用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操作中,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熟练地操作。
四、及时进行总结
总结工作可以很好地积累经验,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要定期让学生做学习总结,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自己的经验教训,然后,教师再对学生近期的表现和所做总结进行评价,告诉学生做得好的地方和表现出来的不足,进行归纳总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在下一次实训课程中,可以让学生吸取经验教训,让学生记得更牢,有效的巩固实训的内容。
结束语
目前我国电子技术不断发展,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也在不断的进步,尽管教学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会不断地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高代敏,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策略分析,[J] 电子世界 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