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优化中小学校园育人环境
【作者】 陈 龙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三个环境,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家庭里度过。心理学认为: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的。学校的“一草一木”、师生、家长的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给每一个学生的终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作为学校来说,优化校园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师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潜移默化影响.熏陶和教育。
一、明确当前状况,提高思想认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跃发展,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的冲击,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观念。行为,同时也影响着在校的未成年人。而学校环境是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素,它包括学校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等。学校环境往往直接作用于学校教育,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认识得到塑造,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达成。中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的身心逐渐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是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前人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时期。学校环境的营造必须遵照这些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其可控性特征,从而确保未成年人发展的方向。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我们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古代曾有“孟母三迁”的典故,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古训更是不计其数。那么今天,我们是不是更应该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呢?
二、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法制宣传力度
学校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整治措施,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尤其是要着力消除不良思想文化对未成年人的渗透和侵蚀,大力开展对校园周边网吧、书刊音像市场、软件产品、歌舞厅、娱乐游戏场所的治理整顿。认真执行有关规定,取缔非法,强化监管,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另一方面要强化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积极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法制教育作用,不断增强未成年人识别能力、抵御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抓好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育人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生身心能否健康发展,优美的育人环境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感化等多种功能。学校优雅、健康、奋发向上的环境建设与生态、人文、文化方面有直接关系,所以既要有整体统筹又要注重局部安排,让每一处环境都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1.优化生态环境,创建绿色校园
学校应加大投资力度,优化生态环境,致力于校舍环境、场地设施、室内外布置、花草树木分布等方面的综合布局效果。根据校园的总体布局,培植树木,养花种草,形成绿荫满园,百花齐放的美景;巧设一些凉亭坐椅,供师生读书或休息使用。校园种植品种要多样化,既体现绿化美,又为采集生物标本和进行生物实验提供优良场所。学生置身校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情操得到了陶冶,行为也自觉地与“花园式”环境相和谐。
2、优化人文环境,共建和谐校园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决定着校园人文环境的好与坏。教师的文明素质和智慧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去感悟人生,领略人生真谛。教师应注重言行、衣着和办公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体现自身文明素质,坚决杜绝用不文明的方式教育或惩罚学生,让学生乐意地接受教师们的帮助与教育,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同龄人榜样的影响力很大,学校评选出的文明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等,应通过广播、黑板报、班会、校会、家长会等途径广泛宣传他们的主要优秀事迹,并将他们的彩色照片张贴在宣传栏里。成为一种榜样,成为一种动力,成为一道美丽而和谐的风景。同时也应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情况,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人文环境的优化,和谐校园的形成。
3、优化文化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校是知识、文化的传播体,其中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是学校精神的集中表现,因此必须抓住这一核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形成师生群体积极向上的思想行为。学校应在校园设立著名学者雕像,在主要教学楼或阅读场所布置一些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并书写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标语,如校训、校风等内容;设立宣传窗口,张贴学生行为规范,介绍名人名校,报道时事新闻、师生先进事迹、成果等;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有益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搭建“绿色”校园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走出网络误区,拓宽学生视野等。
四、美化教室环境,增强教育功能
教室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学校和班主任,有义务、有责任去组织学生,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在的积极性美化教室环境,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建立“朴实、大方、整洁、美观”的学习生活环境,树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班风和学风,去净化学生的心灵,促进群体意识形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制拟班训,树立良好班风
作为一个学校、一个班级,要培养出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用的人,班集体的班风学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和班级应根据各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短小精悍的话语作为“班训”,用最能体现主题的图案来强化“班训”,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向心力,还能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用班训来进行自我对照、自我调节、自我改变,时刻提醒、激励学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被逐渐的优化,变得学有目标、行有准则。
2、精选名言,激发前进动力
将一些历史伟人、民族英雄、杰出人物、科学家、导师等的画像事迹,张挂于教室及走廊。他们平凡的一生,不平凡的业绩,高尚的人格形象,理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因为名言警语大都赋予人生哲理,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它们是良师益友,时刻教育、启发、激励着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3、办好板报,记录成长足迹
黑板报是应该很好利用的一块教育阵地,班级都应利用黑板报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如文明礼貌、法制安全、心理健康、国内外大事、评述讨论等等。一块好的黑板报会让人心情舒畅、赏心悦目,学生们在话语中感悟人生,在美妙的图文中辨明是非。
4、张贴奖状,增强班级凝聚力
奖状是一种荣誉,也代表着这个班的历史,是一个班集体共同奋斗的结晶,它可以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因此,保护好班级在每次活动中获得的各种奖状,把它张贴在教室固定的位置。当学生看着这些凝聚有他们智慧与自信、汗水与心血的奖状时,都会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带着这份自豪,学生们会自觉摒弃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
总之,校园育人环境的好与坏关系到学生身心是否健康成长,能否成为二十一世纪合格接班人。作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校园育人环境优化进程中,应当联系实际,群策群力,注意统筹兼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一、明确当前状况,提高思想认识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跃发展,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的冲击,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不断更新着人们的观念。行为,同时也影响着在校的未成年人。而学校环境是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素,它包括学校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文化环境等。学校环境往往直接作用于学校教育,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认识得到塑造,促进学校教育目标的达成。中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的身心逐渐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是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继承前人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时期。学校环境的营造必须遵照这些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其可控性特征,从而确保未成年人发展的方向。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我们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古代曾有“孟母三迁”的典故,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古训更是不计其数。那么今天,我们是不是更应该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呢?
二、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法制宣传力度
学校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整治措施,及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尤其是要着力消除不良思想文化对未成年人的渗透和侵蚀,大力开展对校园周边网吧、书刊音像市场、软件产品、歌舞厅、娱乐游戏场所的治理整顿。认真执行有关规定,取缔非法,强化监管,严厉打击各种犯罪行为,为学校营造了良好的教书育人氛围。另一方面要强化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积极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法制教育作用,不断增强未成年人识别能力、抵御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抓好校园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育人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生身心能否健康发展,优美的育人环境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感化等多种功能。学校优雅、健康、奋发向上的环境建设与生态、人文、文化方面有直接关系,所以既要有整体统筹又要注重局部安排,让每一处环境都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1.优化生态环境,创建绿色校园
学校应加大投资力度,优化生态环境,致力于校舍环境、场地设施、室内外布置、花草树木分布等方面的综合布局效果。根据校园的总体布局,培植树木,养花种草,形成绿荫满园,百花齐放的美景;巧设一些凉亭坐椅,供师生读书或休息使用。校园种植品种要多样化,既体现绿化美,又为采集生物标本和进行生物实验提供优良场所。学生置身校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情操得到了陶冶,行为也自觉地与“花园式”环境相和谐。
2、优化人文环境,共建和谐校园
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决定着校园人文环境的好与坏。教师的文明素质和智慧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学生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去感悟人生,领略人生真谛。教师应注重言行、衣着和办公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体现自身文明素质,坚决杜绝用不文明的方式教育或惩罚学生,让学生乐意地接受教师们的帮助与教育,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同龄人榜样的影响力很大,学校评选出的文明学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等,应通过广播、黑板报、班会、校会、家长会等途径广泛宣传他们的主要优秀事迹,并将他们的彩色照片张贴在宣传栏里。成为一种榜样,成为一种动力,成为一道美丽而和谐的风景。同时也应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情况,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人文环境的优化,和谐校园的形成。
3、优化文化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学校是知识、文化的传播体,其中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是学校精神的集中表现,因此必须抓住这一核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形成师生群体积极向上的思想行为。学校应在校园设立著名学者雕像,在主要教学楼或阅读场所布置一些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并书写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标语,如校训、校风等内容;设立宣传窗口,张贴学生行为规范,介绍名人名校,报道时事新闻、师生先进事迹、成果等;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有益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搭建“绿色”校园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走出网络误区,拓宽学生视野等。
四、美化教室环境,增强教育功能
教室是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场所,也是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学校和班主任,有义务、有责任去组织学生,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在的积极性美化教室环境,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建立“朴实、大方、整洁、美观”的学习生活环境,树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班风和学风,去净化学生的心灵,促进群体意识形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制拟班训,树立良好班风
作为一个学校、一个班级,要培养出对个人、家庭、社会都有用的人,班集体的班风学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和班级应根据各年级、不同班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短小精悍的话语作为“班训”,用最能体现主题的图案来强化“班训”,这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向心力,还能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用班训来进行自我对照、自我调节、自我改变,时刻提醒、激励学生,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被逐渐的优化,变得学有目标、行有准则。
2、精选名言,激发前进动力
将一些历史伟人、民族英雄、杰出人物、科学家、导师等的画像事迹,张挂于教室及走廊。他们平凡的一生,不平凡的业绩,高尚的人格形象,理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榜样。因为名言警语大都赋予人生哲理,是人类智慧的精华,它们是良师益友,时刻教育、启发、激励着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拼搏,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3、办好板报,记录成长足迹
黑板报是应该很好利用的一块教育阵地,班级都应利用黑板报进行各方面的教育,如文明礼貌、法制安全、心理健康、国内外大事、评述讨论等等。一块好的黑板报会让人心情舒畅、赏心悦目,学生们在话语中感悟人生,在美妙的图文中辨明是非。
4、张贴奖状,增强班级凝聚力
奖状是一种荣誉,也代表着这个班的历史,是一个班集体共同奋斗的结晶,它可以激励学生,鼓舞学生,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因此,保护好班级在每次活动中获得的各种奖状,把它张贴在教室固定的位置。当学生看着这些凝聚有他们智慧与自信、汗水与心血的奖状时,都会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带着这份自豪,学生们会自觉摒弃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
总之,校园育人环境的好与坏关系到学生身心是否健康成长,能否成为二十一世纪合格接班人。作为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校园育人环境优化进程中,应当联系实际,群策群力,注意统筹兼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