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 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作者】 祁亚男
【机构】 62201部队机关幼儿园
【摘要】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教育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是认知发展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本文分析了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具体含义,并将二人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目的是使认知发展理论更好的服务与教育实践。【关键词】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图式;认知发展阶段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正文】
谈到当下的教育问题,不得不提的就是教育心理学发挥的重要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而提起教育心理学不得不提的就是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是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因此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对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研究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就不得不结合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因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是该领域研究的代表人物。认知活动是在头脑中对外部反应进行内部加工的过程,它是伴随大脑生长和智慧逐步成熟发展的发展过程,涉及个人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和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而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图式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在皮亚杰看来,图式可以说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知事物的基础。儿童需要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使得图式不断的到改造,并构建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同化表明了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而顺应表明了在客体的作用下主体得到改造的过程。同化和顺应这一对机能代表了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皮亚杰主张认知发展不是能够被教的,但他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理论,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复杂而又有规律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世界,表现了儿童 认知发展的一般模式,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反对人为地或无根据 地加速儿童的发展.认为以往的教育忽视了儿童与成人认识活动的质的区别,主观地以成 人的思维方式去教儿童.教师应仔细观察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正确判断儿童所处的 思维发展水平,相应地调整教学,使之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 皮亚杰反对那种教师主动教却处于消极状态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讨,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他们建构知识.同时为学生设计一些社会互动活动,提供概念的实例,为认知发展过程提供环境资源. 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教育界提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活动法, 自我发现法,认知冲突法,同伴影响法等. 活动法——皮亚杰认为智慧发源于动作,而主体的活动(动作)就是连接主客体的桥 梁,也是智慧根本的来源.在教学中实施活动原则,就应该放手让儿童动手动脑,探索外 物,获得丰富的逻辑——数理经验,通过反省抽象逐步形成,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对教师来说,强调活动就意味着应着眼于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而不拘泥于某一事物的精确记忆。自我发现法——依据皮亚杰理论,儿童自己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继而产生 深刻的理解. 要实施自我发现教学, 教师要根据儿童认知发展水平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给儿童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机会,使儿童通过积极的同化和顺应,获取对外界事物的认 识. 认知冲突法(失衡法)——是让儿童学习那些与自己已经具有的知识有所不同的新事 物.运用该方法,要注意材料引发的认知冲突的适当性,即材料的适度新颖原则,这样才 能激发儿童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动机. 同伴影响法——皮亚杰一贯重视儿童之间的互教和相互影响.儿童之间彼此交流看法,可以使他们不断了解他人的观点,在同一认知水平上的其他儿童似乎比成人更能够促 进儿童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因此,鼓励儿童多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伴一起活动,一起 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
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维果茨基是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在20世纪30年代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主张把社会历史研究作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础原则,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维果茨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 —最近发展区,他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知道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伙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果茨基的“教学”概念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学是指人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具有自发的性质。狭义的教学则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系统的交际形式,促使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真分析评价了西方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发展与教学关系的几种理论,比如皮亚杰的“儿童的发展过程不依赖于教学过程”的理论,詹姆斯“教学即发展”的理论,考夫卡的教学与发展的二元论等,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在学龄期才初次遇到的,而实际上从儿童出生的第一天便相互联系着。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即要以儿童一定的成熟水平作为基础,但是教学要推动发展,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儿童的明天。因此,他提出了要确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在这里提出了两个概念,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什么,什么是“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呢?维果茨基是这样来界定这两个概念的,所谓现有发展水平即指儿童独立完成作业的心理水平,传统的智力测验所要了解的就是这种水平;而所谓“最近发展区”则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来确定的。大家要知道,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依靠这些过程,才能有力地推动发展。因此,维果茨基明确提出,教学就是人为的发展,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发展的方向、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以及发展的速度上,即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第一发展水平与第二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教学应当是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是维果茨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进行深人研究后所提出的最主要的结论。
什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们的教学实践到底有些什么启示呢?应该说启示是很大的,可以说,这个理论是我们广大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比如说我们教师备课,备课时必须备问题,也就是说必须进行提问设计,怎样来设计提问?问题应设在什么地方?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问题应该设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是合适的,这与我国教育界很流行的一句话“摘挑子,要让学生跳一跳”不谋而合。因为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正处于形成状态的心理机能和活动水平。如果教师把问题设在现有发展水平区域内,什么学生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桃子,那就显得太容易了,对学生不能起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但是如果教师把问题设在超过最近发展区的区城内,什么,学生即使使劲地跳,也不可能摘到“桃子”,那就显得太难了,对学生也同样起不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可见,只有将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内,问题既不容易也不很难,让学生跳一跳,然后摘到“桃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其实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为了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难度,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一方面不要人为地把起点定得过低,另一方面又不能以自己的情况和标准来要求学生。一个班几十位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态度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也不同,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好能设计一组难度各异的有层次的问题,以便适用不同的学生或不同的时机。
三、维果斯基理论和皮亚杰理论的现实意义
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我国当前教学改革则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发展式教学观。这一观点认为,教学的本质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恰好与之暗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的。它适于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维果茨基的教育理论为当前建构主义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的含义。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学说中一条重要的信条便是“搭建脚手架”这一概念。儿童依靠成人的帮助搭建起学习的框架,这对儿童的认知与心理发展是最为重要的。而“最近发展区”与“搭建脚手架”之间的关系在支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中得到了最为真切的描述。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在支架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这种掌握、建构和内化是与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的,但是,一旦他获得了这种技能,便可以更多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研究表明:教师帮助学生搭建的“脚手架”是与“最近发展区”密切相关的,在支架教学这一模式中,只有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的“脚手架”对学生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现代发展式教学观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皮亚杰的理论和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他对现代西方教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对于我国当前和以后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日后的学习中,我会仔细体会和学习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以便更好的将其二人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便在将来的教学路上更好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认知的发展,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庆麟主编,胡谊副主编《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7月第13次版
[2] 邹莹.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比较. 外语学刊 2009年第5期 117-120
[3] 段鑫星. 段爱爱.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心理学比较研究初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33-38;
[4] 刘长城.张向东.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3.1
[5] 刘金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6
[6] 潘绍典.维果斯基论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 心理学探新,2000.(2)
[7] 司继伟主编《青少年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年9月第一次版
[8] 王海荣.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现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5(1):24-25.
[9] 刘智英,张艳丽.皮亚杰建构主义思想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教书育人,2003,(12):22-23.
[10] 庄西真.皮亚杰理论与教育改革[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7(3):8-11.
谈到当下的教育问题,不得不提的就是教育心理学发挥的重要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而提起教育心理学不得不提的就是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是是教育实践的主体,因此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对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想要研究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就不得不结合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因为皮亚杰和维果茨基是该领域研究的代表人物。认知活动是在头脑中对外部反应进行内部加工的过程,它是伴随大脑生长和智慧逐步成熟发展的发展过程,涉及个人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和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而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图式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我们可以把图式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在皮亚杰看来,图式可以说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知事物的基础。儿童需要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使得图式不断的到改造,并构建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同化表明了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而顺应表明了在客体的作用下主体得到改造的过程。同化和顺应这一对机能代表了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皮亚杰主张认知发展不是能够被教的,但他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理论,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复杂而又有规律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世界,表现了儿童 认知发展的一般模式,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皮亚杰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反对人为地或无根据 地加速儿童的发展.认为以往的教育忽视了儿童与成人认识活动的质的区别,主观地以成 人的思维方式去教儿童.教师应仔细观察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正确判断儿童所处的 思维发展水平,相应地调整教学,使之与学生的水平相适应. 皮亚杰反对那种教师主动教却处于消极状态的教学活动.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探讨,亲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他们建构知识.同时为学生设计一些社会互动活动,提供概念的实例,为认知发展过程提供环境资源. 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教育界提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为活动法, 自我发现法,认知冲突法,同伴影响法等. 活动法——皮亚杰认为智慧发源于动作,而主体的活动(动作)就是连接主客体的桥 梁,也是智慧根本的来源.在教学中实施活动原则,就应该放手让儿童动手动脑,探索外 物,获得丰富的逻辑——数理经验,通过反省抽象逐步形成,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对教师来说,强调活动就意味着应着眼于儿童的认知结构发展,而不拘泥于某一事物的精确记忆。自我发现法——依据皮亚杰理论,儿童自己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继而产生 深刻的理解. 要实施自我发现教学, 教师要根据儿童认知发展水平来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给儿童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机会,使儿童通过积极的同化和顺应,获取对外界事物的认 识. 认知冲突法(失衡法)——是让儿童学习那些与自己已经具有的知识有所不同的新事 物.运用该方法,要注意材料引发的认知冲突的适当性,即材料的适度新颖原则,这样才 能激发儿童求知的欲望,增强学习动机. 同伴影响法——皮亚杰一贯重视儿童之间的互教和相互影响.儿童之间彼此交流看法,可以使他们不断了解他人的观点,在同一认知水平上的其他儿童似乎比成人更能够促 进儿童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因此,鼓励儿童多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伴一起活动,一起 学习,可以有效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
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维果茨基是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在20世纪30年代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主张把社会历史研究作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基础原则,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在论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维果茨基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 —最近发展区,他定义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知道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伙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维果茨基的“教学”概念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教学是指人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具有自发的性质。狭义的教学则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最系统的交际形式,促使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真分析评价了西方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发展与教学关系的几种理论,比如皮亚杰的“儿童的发展过程不依赖于教学过程”的理论,詹姆斯“教学即发展”的理论,考夫卡的教学与发展的二元论等,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在学龄期才初次遇到的,而实际上从儿童出生的第一天便相互联系着。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即要以儿童一定的成熟水平作为基础,但是教学要推动发展,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儿童的明天。因此,他提出了要确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种水平,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在这里提出了两个概念,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什么,什么是“现有发展水平”和“最近发展区”呢?维果茨基是这样来界定这两个概念的,所谓现有发展水平即指儿童独立完成作业的心理水平,传统的智力测验所要了解的就是这种水平;而所谓“最近发展区”则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来确定的。大家要知道,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依靠这些过程,才能有力地推动发展。因此,维果茨基明确提出,教学就是人为的发展,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发展的方向、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以及发展的速度上,即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第一发展水平与第二发展水平之间的动力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
“教学应当是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是维果茨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进行深人研究后所提出的最主要的结论。
什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我们的教学实践到底有些什么启示呢?应该说启示是很大的,可以说,这个理论是我们广大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比如说我们教师备课,备课时必须备问题,也就是说必须进行提问设计,怎样来设计提问?问题应设在什么地方?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问题应该设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内才是合适的,这与我国教育界很流行的一句话“摘挑子,要让学生跳一跳”不谋而合。因为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正处于形成状态的心理机能和活动水平。如果教师把问题设在现有发展水平区域内,什么学生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桃子,那就显得太容易了,对学生不能起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但是如果教师把问题设在超过最近发展区的区城内,什么,学生即使使劲地跳,也不可能摘到“桃子”,那就显得太难了,对学生也同样起不到激发思考的作用,也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可见,只有将问题设在最近发展区内,问题既不容易也不很难,让学生跳一跳,然后摘到“桃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其实教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为了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难度,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一方面不要人为地把起点定得过低,另一方面又不能以自己的情况和标准来要求学生。一个班几十位学生学习基础不同,学习态度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也不同,对于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好能设计一组难度各异的有层次的问题,以便适用不同的学生或不同的时机。
三、维果斯基理论和皮亚杰理论的现实意义
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我国当前教学改革则倡导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发展式教学观。这一观点认为,教学的本质是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恰好与之暗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被“教”给某个人的。它适于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头脑中构筑自己的理解。而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激励、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维果茨基的教育理论为当前建构主义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从而进一步拓展了教学的含义。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学说中一条重要的信条便是“搭建脚手架”这一概念。儿童依靠成人的帮助搭建起学习的框架,这对儿童的认知与心理发展是最为重要的。而“最近发展区”与“搭建脚手架”之间的关系在支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中得到了最为真切的描述。支架式教学是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新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它是指通过支架(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在支架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这种掌握、建构和内化是与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的,但是,一旦他获得了这种技能,便可以更多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研究表明:教师帮助学生搭建的“脚手架”是与“最近发展区”密切相关的,在支架教学这一模式中,只有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的“脚手架”对学生的发展才是最有效的。因此,我们不难看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现代发展式教学观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皮亚杰的理论和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他对现代西方教育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对于我国当前和以后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在日后的学习中,我会仔细体会和学习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以便更好的将其二人的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以便在将来的教学路上更好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认知的发展,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庆麟主编,胡谊副主编《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7月第13次版
[2] 邹莹.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比较. 外语学刊 2009年第5期 117-120
[3] 段鑫星. 段爱爱. 皮亚杰与维果斯基心理学比较研究初探.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33-38;
[4] 刘长城.张向东.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3.1
[5] 刘金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6
[6] 潘绍典.维果斯基论儿童言语的发生和发展. 心理学探新,2000.(2)
[7] 司继伟主编《青少年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年9月第一次版
[8] 王海荣.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现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5(1):24-25.
[9] 刘智英,张艳丽.皮亚杰建构主义思想对课堂教学的启示[J].教书育人,2003,(12):22-23.
[10] 庄西真.皮亚杰理论与教育改革[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7(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