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观察法在化学学习中的应用

【作者】 黄新慰

【机构】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平山中学

【摘要】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重要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能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是人们求知学习,科学研究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对于任何一个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人来说,“观察”贯穿于每一个学习和探究的环节。
【关键词】中学化学;观察法;有效学习
【正文】引 言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在特定条件下,通过自己的感官和借助辅助工具去直接考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就决定学生必须学会更好更深刻地去观察现象和事物,可以说,观察能力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化学学习的效果。
  1.化学实验离不开“观察”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化学知识中,许多化学知识如物质的性质、酸碱盐等化学概念、物质的反应原理等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获取的。
  如何有序地、全面地正确观察化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一般来讲,应先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观察的重点。只有明确重点观察的内容,抓住本质的现象,才能有效地观察,有效地学习。其次,明确观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进行实验的观察。观察程序和观察要素:1.实验前:①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②反应条件;③反应装置的选择、装置特点的等;④实验装置的组装、添加药品顺序等;⑤实验过程注意事项。2.实验中:反应时各装置的主要现象。3.实验后:①是否有新物质生成?②新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等;③仪器拆分顺序和仪器和清洗等。例如:鲁科版必修2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实验前,学生必须清楚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实验中,仔细观察并正确组装反应装置,根据药品特征确定添加顺序。教师们适时给予观察指导,观察:添加碎瓷片后反应液的沸腾情况,导气管末端位置,饱和Na2CO3溶液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思考,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实验的目的,认识到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随着实验的深入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也会逐渐提高,对实验的观察也越来越全面深入,获取和掌握化学知识也越来越深刻。
  2.有效学习和巧妙解题离不开“观察”
  俗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勤察深思出真知。”观是看,察是想。学生在观察问题时,不仅仅只是认识物质的反应现象,还要思考和分析反应的实质。有效地学习和巧妙地解题都离不开观察,仔细观察题目,反复推敲,摸清出题人的意图,从题干观察出规律,进而得出答案。观察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
  运用观察法配平化学方程式,这种方法对一些简单的方程式往往凑效,例如:氢气还原三氧化二铁生成铁和水的这个反应:
  Fe2O3    +    H2              Fe  +  H2O
  仔细观察这个反应各物质的化学式发现:每一个H2分子结合一个氧原子生成一个H2O分子,而Fe2O3则一次性能提供三个氧原子,因而必须由三个H2分子来接受这三个氧原子,生成三个H2O分子,即:
  Fe2O3  +    3H2              Fe  +  3H2O
  最后配平方程式得:
  Fe2O3+3H2 2Fe+3H2O
  这种配平方法是通过观察分析Fe2O3化学式中的氧原子个数来决定H2的化学计量数的。
  中学化学有机物的计算题的解题,也是运用观察法的。如运用观察法计算有机化合物C、H、O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即通过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观察C、H、O个数的比例关系,找出规律,从而失算出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也是中学化学有机计算的主要方法之一。
  例如:乙醇和乙酸乙酯组成的混合物中,若含碳的质量分数为54%,则此混合物中含氢的质量分数为                。
  解题:先写出乙醇和乙酸乙酯的分子式:C2H6O,C4H8O2,仔细观察三种元素组成的比例关系,发现两种物质C:O的个数比=2:1,即若混合物中碳有24克,则氧有16克,题目碳的质量分数是54%,推出氧的质量分数是36%。对题目中各物质的分子式进行简单观察,就的能找出C和H的个数不成比例规律,只有C和O才有规律,从而解题。
  此外,混合物除杂、物质的分类、物质鉴别等题型中也常常离不开观察法。而拥有良好的观察力的学生,比较细心的学生,在做题考试上往往更容易获得好的成绩。
  3.生活化学离不开“观察”
  在众多学科里面,没有哪一门学科像化学一样如此贴近生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就有《化学与生活》模块。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结合教材,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到处可见。如厨房中饮食调味品,食盐NaCl,常用来调味,或腌制鱼肉、蛋和蔬菜等。在加热烹饪鱼、肉类时,加点料酒可以去除鱼、肉类的腥膻味,增加菜肴的香气,其腥味随着酒精挥发而被带走。炒菜时,经常加入少量的料酒(含乙醇)和醋(乙酸),可使菜变得香醇可口,主要是因为上述两种物质发生了某种反应,会产生挥发性的酯类物质,产生特殊香味。用动物肠衣制作腊肠时,调味用的酱油等是胶体,利用胶体无法穿过半透膜制成的…
  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密切联系,它无时不在人们生活的日常活动中,仔细观察生活,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可以积累很多的化学知识。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观察法是收集第一手材料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学好化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化学课应该引导学生把出于好奇的观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观察,学生正确的运用观察法不仅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还能更加细致入微地去挖掘去探究身边的事物,才能抓住事物的内在和本质。总而言之,“观察”贯穿于每一个化学学习的环节,我们要做好指导应用的工作,最终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许莉  .  “观察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教研版).2007.11
  [2] 王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3]徐平,张润锋.张宝红.课堂观察的意义.中学教育教学.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