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合理使用课本插图促进学生概念构建
【作者】 陈爱美
【机构】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小学
【摘要】苏教版小学科学课本中有大量的插图,插图既是帮助学习者理解教科书内容的一种工具,也可以视为是教科书的第二语言,本文从利用插图吸引注意力、引出概念;利用插图丰富文本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利用插图示范,促进概念理解;利用插图联系生活、了解科学的应用等四个方面去说明怎样合理使用课本插图促进学生概念构建。【关键词】小学科学;课本;插图;概念构建
【正文】苏教版小学科学课本是根据《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之一,课本中每章每节都有大量的插图,课本中的插图,既是帮助学习者理解教科书内容的一种工具,也可以视为是教科书的第二语言。下面将结合本人在教学中使用插图情况,谈一谈怎样合理使用课本插图促进学生概念构建。
(一)利用插图吸引注意力、引出概念
小学阶段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特点,小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究尝试心理。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感兴趣的内容上,通常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理解能力有待发展,处于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层面,较为片面的反映阶段。
在《有利于生存的本领》一课中,通过图片细节展示,引导学生去观察,让学生去理解骆驼的本领。
(二)利用插图丰富文本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需要在他们的头脑中先形成“素材”然后才能构建,从单一色调旳文本与多色调文本相比,学生更乐于阅读种类多、画面复杂丰富生动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逐渐对事物产生探究欲。学生通过插图进行视觉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该学科内容的理解及记忆能力每一幅插图就像是为学生介绍一个新科学原理、科学问题的窗口。
比如在《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课中,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化石,利用插图可以让学生了解化石,他们头脑中会想:“原来化石是这个样子的”,“化石还能是这样的啊?”进而他们会自然地去想知道,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三)利用插图示范,促进概念理解
苏教版小学科学课本较为综合地为学生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教科书中的插图有引导性插图、学生活动插图、图表数据图、实验流程图、组成结构图等等。这些插图的合理使用对概念理解大有帮助。
《拓展与应用》一课中,利用图文展示让瓶子吹泡泡的过程,学生更加理解和模仿。
(四)利用插图联系生活、了解科学的应用
科学概念、科学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科研领域无处不在,一些涵盖科学事物常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在《能源》一课中,利用插图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家庭中使用能源图,在课中,学生会想到自己家里的情况,并与插图进行对比,会更积极地思考这些地方能量是从哪里来的,从而有利于理解能源的重要性。
科学课本中插图提供了科学教育中的丰富多彩的各类图片,此时我们应当有较好的引导能力,培养学生认图识图能力,让学生不仅能看见插图,而且能够读懂并借助插图来辅助学习,促进概念形成。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科学探究精神与形成科学基本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判断力、推理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课本插图就是科学教学到构建概念形成学生各种能力的良好媒介及桥梁。
参考文献:
[1]孔凡哲,张恰教,科书研究方法与质量保障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2]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第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一)利用插图吸引注意力、引出概念
小学阶段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特点,小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有强烈的好奇心及探究尝试心理。注意力容易集中在感兴趣的内容上,通常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理解能力有待发展,处于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层面,较为片面的反映阶段。
在《有利于生存的本领》一课中,通过图片细节展示,引导学生去观察,让学生去理解骆驼的本领。
(二)利用插图丰富文本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需要在他们的头脑中先形成“素材”然后才能构建,从单一色调旳文本与多色调文本相比,学生更乐于阅读种类多、画面复杂丰富生动的图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逐渐对事物产生探究欲。学生通过插图进行视觉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该学科内容的理解及记忆能力每一幅插图就像是为学生介绍一个新科学原理、科学问题的窗口。
比如在《化石告诉我们什么》一课中,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化石,利用插图可以让学生了解化石,他们头脑中会想:“原来化石是这个样子的”,“化石还能是这样的啊?”进而他们会自然地去想知道,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三)利用插图示范,促进概念理解
苏教版小学科学课本较为综合地为学生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教科书中的插图有引导性插图、学生活动插图、图表数据图、实验流程图、组成结构图等等。这些插图的合理使用对概念理解大有帮助。
《拓展与应用》一课中,利用图文展示让瓶子吹泡泡的过程,学生更加理解和模仿。
(四)利用插图联系生活、了解科学的应用
科学概念、科学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科研领域无处不在,一些涵盖科学事物常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在《能源》一课中,利用插图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家庭中使用能源图,在课中,学生会想到自己家里的情况,并与插图进行对比,会更积极地思考这些地方能量是从哪里来的,从而有利于理解能源的重要性。
科学课本中插图提供了科学教育中的丰富多彩的各类图片,此时我们应当有较好的引导能力,培养学生认图识图能力,让学生不仅能看见插图,而且能够读懂并借助插图来辅助学习,促进概念形成。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科学探究精神与形成科学基本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判断力、推理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课本插图就是科学教学到构建概念形成学生各种能力的良好媒介及桥梁。
参考文献:
[1]孔凡哲,张恰教,科书研究方法与质量保障研究.东北师范大学
[2]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第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