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表达能力
【作者】 拉毛卓玛
【机构】 青海省兴海县民族寄宿制完全小学
【摘要】《汉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汉语课程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构建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和实现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应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再运用于生活,循序渐进地达到学习目标,体现全员参与、合作探究、生活实践,在活动中开始,在情境中操练,在运用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把所学的汉语转化为实际生活的需要是小学汉语教学需着重研究的问题。【关键词】环境;方法;提高;表达
【正文】众所周知,小学大多数性格活泼,喜欢表现自己的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却有一些学生由于怕说错或有所畏惧的心理或者是因为不敢开口说话怕自己说错等原因,最终导致虽然认识许多汉字,可不会开口说,不能与他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学成了哑巴汉语。这对今后进一步学习汉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那如何让学生开口说话,如何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本人近些年来的教学经验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课堂教学中创设表达、训练的机会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写到:一个人一生中只有30%的知识是在学校里获得的;在30%知识中又只有5%的知识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其余25%的知识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来获得的。汉语作为人类交际工具之一,本身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表达的能力。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尽可能的多设计一些语言表达的情景,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一)创设形式多样“说”的情景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营造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会表达的思想,学会选择学过的、合适的语言;同时让学生又更多的时间在师生、生生的语言交流活动中不断巩固、不断更正、灵活运用所学的汉语知识。
(二)创设形式多样“表演”的情景
这种形式能够不较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共同提高表达和表演的能力。在有了一定的词汇、句型基础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编排演练。比如:在一年级口语交际课时中有“生日快乐”的内容,这课上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表演“过生日”的场景。学生们可以通过真实的体验,在情景中学习运用汉语,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听说汉语的环境
学习和应用学过过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如果一位教师总是一成不变的采用老式的教学方法,只是靠枯燥、乏味和单调的教学过程来应付学生,那这种语言的学习必然将以失败告终。
二、课堂教学以外,创设表达、训练的机会
学习的环境汉语知识积累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在小学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完成小学汉语的基本教学任务,而且还应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说汉语、学汉语的兴趣,为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打下持续发展的基础。
1. 在学校里尽可能的创设汉语学习氛围。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校园内设立“汉语楼梯”和“双语楼梯”是一个有效提高学生汉语交流水平的好方法。“汉语楼梯”是针对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学生设置的(如高年级学生),当他们走上“汉语楼梯”时,就必须用汉语与其他同学进行会话交流,提高学生使用汉语的正确性;“双语楼梯”上可以说汉语或汉语,为那些初学汉语者(低年级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和交往环境,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汉语的兴趣,锻炼其交际能力。
2. 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得到持续发展。汉语课外活动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
3. 开辟汉语角。可以在校园里划定一个范围,建设“汉语角”,教师鼓励并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其中进行会话交流,不要总想着会有语法错误,如果能克服怕说错的语言障碍,大胆的说,只要相互能听懂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许多学习汉语的人和中国人交流时也会用最浅显的单词和句子)不断练习,词汇量就会不断增加,练得多,说得就流利了。
4. 合理利用学校墙报、广播、小电视台等宣传阵地。平时收集一些少儿汉语会话的录音带,或和教材相配套的音响资料,结合学校红领巾广播,利用晨读或中午播放,让学生多听,不知不觉中吸收。还可利用小电视台,由学生自己编排一些日常汉语对话、小品、课本剧等等,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增强信心。
5. 结合计算机课,运用网络教学进行人机对话(仅限条件具备的学校参考借鉴)。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结合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从网上寻找适合小学生的汉语内容,如:汉语小游戏、汉语教学片段等。并进行人机对话,提高口语训练的进展速度。
6. 举办口语交流活动或竞赛。可通过建立组织汉语晚会、开展各种竞赛如讲汉语小故事比赛、汉语猜谜活动、唱汉语歌曲、朗诵汉语小诗歌、表演汉语会话或短剧等各种途径进行口语训练。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锻炼的机会与舞台,因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活动、喜欢比赛、喜欢成功时的滋味。用比赛作为形式,以提高他们的口语为目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在校园外创设看得到、用得着的语言环境
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和胆量,并且一些学生从小用方言说话,给学习规范化的语言,培养表达能力造成了障碍。因此,教师应把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大胆地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要敢于表达。因此,扩大语言学习和应用的范围,也是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的一种技能。
四、尊重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进行汉语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不怎么关注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只是一味的高高在上的教师姿态,在当今年的汉语课堂教学中也市场能见到。要说的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决不能忽视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尤其要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
1. 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教态亲切自然,对教学充满激情,语态要丰富,更要注重体态语和微笑的表情,关注的眼神、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创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说汉语。
2. 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在说话时,其它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试问有几个学生能顺利、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呢?可能他们连最后的一丝勇气都会消失。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汉语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但教师不应站在某一角度去看待这门课程。而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提高汉语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学习汉语,日前来说还不存在应试问题,所以让学生大胆开口说,把汉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成了广大小学汉语教师的首要问题,相信经过几年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对生活实践的探索,我们离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必定不远。
一、课堂教学中创设表达、训练的机会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写到:一个人一生中只有30%的知识是在学校里获得的;在30%知识中又只有5%的知识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的,其余25%的知识是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交往来获得的。汉语作为人类交际工具之一,本身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表达的能力。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尽可能的多设计一些语言表达的情景,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
(一)创设形式多样“说”的情景
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努力营造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学会表达的思想,学会选择学过的、合适的语言;同时让学生又更多的时间在师生、生生的语言交流活动中不断巩固、不断更正、灵活运用所学的汉语知识。
(二)创设形式多样“表演”的情景
这种形式能够不较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共同提高表达和表演的能力。在有了一定的词汇、句型基础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编排演练。比如:在一年级口语交际课时中有“生日快乐”的内容,这课上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表演“过生日”的场景。学生们可以通过真实的体验,在情景中学习运用汉语,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听说汉语的环境
学习和应用学过过程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如果一位教师总是一成不变的采用老式的教学方法,只是靠枯燥、乏味和单调的教学过程来应付学生,那这种语言的学习必然将以失败告终。
二、课堂教学以外,创设表达、训练的机会
学习的环境汉语知识积累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交际。在小学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完成小学汉语的基本教学任务,而且还应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说汉语、学汉语的兴趣,为学生汉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打下持续发展的基础。
1. 在学校里尽可能的创设汉语学习氛围。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在校园内设立“汉语楼梯”和“双语楼梯”是一个有效提高学生汉语交流水平的好方法。“汉语楼梯”是针对有一定汉语基础的学生设置的(如高年级学生),当他们走上“汉语楼梯”时,就必须用汉语与其他同学进行会话交流,提高学生使用汉语的正确性;“双语楼梯”上可以说汉语或汉语,为那些初学汉语者(低年级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和交往环境,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汉语的兴趣,锻炼其交际能力。
2. 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能够使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得到持续发展。汉语课外活动不仅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
3. 开辟汉语角。可以在校园里划定一个范围,建设“汉语角”,教师鼓励并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其中进行会话交流,不要总想着会有语法错误,如果能克服怕说错的语言障碍,大胆的说,只要相互能听懂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实许多学习汉语的人和中国人交流时也会用最浅显的单词和句子)不断练习,词汇量就会不断增加,练得多,说得就流利了。
4. 合理利用学校墙报、广播、小电视台等宣传阵地。平时收集一些少儿汉语会话的录音带,或和教材相配套的音响资料,结合学校红领巾广播,利用晨读或中午播放,让学生多听,不知不觉中吸收。还可利用小电视台,由学生自己编排一些日常汉语对话、小品、课本剧等等,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增强信心。
5. 结合计算机课,运用网络教学进行人机对话(仅限条件具备的学校参考借鉴)。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结合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从网上寻找适合小学生的汉语内容,如:汉语小游戏、汉语教学片段等。并进行人机对话,提高口语训练的进展速度。
6. 举办口语交流活动或竞赛。可通过建立组织汉语晚会、开展各种竞赛如讲汉语小故事比赛、汉语猜谜活动、唱汉语歌曲、朗诵汉语小诗歌、表演汉语会话或短剧等各种途径进行口语训练。学校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锻炼的机会与舞台,因为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活动、喜欢比赛、喜欢成功时的滋味。用比赛作为形式,以提高他们的口语为目的,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三、在校园外创设看得到、用得着的语言环境
由于生活环境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胆小、害羞,没有当众大胆、清楚表达的习惯和胆量,并且一些学生从小用方言说话,给学习规范化的语言,培养表达能力造成了障碍。因此,教师应把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大胆地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要敢于表达。因此,扩大语言学习和应用的范围,也是教师必须教会学生的一种技能。
四、尊重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进行汉语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不怎么关注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只是一味的高高在上的教师姿态,在当今年的汉语课堂教学中也市场能见到。要说的是,作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决不能忽视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尤其要保护学生口语交际的自尊心、自信心至关重要。
1. 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教态亲切自然,对教学充满激情,语态要丰富,更要注重体态语和微笑的表情,关注的眼神、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创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愉快的情感,使他们乐于说汉语。
2. 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在说话时,其它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试问有几个学生能顺利、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呢?可能他们连最后的一丝勇气都会消失。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汉语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但教师不应站在某一角度去看待这门课程。而应以发展的眼光去进行教学,才能为学生提高汉语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学习汉语,日前来说还不存在应试问题,所以让学生大胆开口说,把汉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成了广大小学汉语教师的首要问题,相信经过几年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对生活实践的探索,我们离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必定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