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探究式渗透
【作者】 杜 梅
【机构】 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夏日哈镇学校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渗透对传统文化的教学,享受传统文化所带来的精神财富。所以,教师要改变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开发先进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本文根据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教学策略,以供借鉴、参考。【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学方式;思考
【正文】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为了改变当前的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应做好对传统文化的教学,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不断发展。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所以,教师必须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来说设置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意义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中华文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传统文化充分的展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发展经过、形成体系等,是我国古代民族发展的精髓所在,因此,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价值的发展。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包含着对民族性的文化的发展,还包含着古代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古代的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优秀的教育学家,因此,对现代化的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实现文化传承的价值[1]。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有助于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将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2]。同时,传统文化具有艺术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的挖掘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传统价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世界。
小学语文的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完善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这样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传统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性格发展还不成熟,所以,教师要逐渐的引导学生树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外,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力,有助于构建一支高效率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3]。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传统文化的教学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完善教学策略,注重对学生的启蒙教学,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的教学。
(一)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为枯燥的学科,涉及了许多的文字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据调查显示,在传统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的状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的精神。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将一些传统文化习俗等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进行播放,这样利用一些视觉冲击很好的吸引了学生,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一个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创建情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采取情景模式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的文章时,教师一是要让学生说出对母亲的情感,通过情感之间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深刻的分析文章。三是在分析的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带着问题读文章,文章中的“我”为什么觉得母亲的身影越来越渺小?为什么向母亲要钱却不好意思张口?通过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四是教师要延伸教学内容,列举古代一些慈母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通过引入古代的小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在进行《慈母情怀》的文章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引入孟郊的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通过对古诗的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4]。
(二)做好民族节日在学习中的渗透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利用56个民族的民族特色进行教学,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对民族性的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阅读关于民族性的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在古书上曾有记载,在春节当天,要进行祭祀佛祖、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从而来保佑一生的平安。春节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开始流传,一直流传至今,有着重要的发展轨迹,因此,在对古诗《元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想学生讲解春节的来历,从远古时期发展至今,春节依旧保留着许多的民族特色,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充分地描写了春节当天的喜庆的气氛,在爆竹声中寻求平安幸福。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其他节日进行讨论,如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中秋赏月是通过古代神话故事改编而来的,通过对民族节日的了解,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行去收集一些传统化节日的故事等,利用课前几分钟,安排学生上讲台讲故事,这样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同时也能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有所提升,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
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传统文化的影响,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课堂是语文知识的积累,而生活则是对语文知识的感悟,在生活中的一些节假日、风俗习惯等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切入口。教师可以适当举行一些活动,带领学生对参加一些名胜古迹,去不断缅怀古人、感受古人心中的豪情等,从而来在各个方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5]。并且学生在与长辈交流时,也可以感受传统文化,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以自行将自己感受到的看到的文化现象进行记录,长期下来,学生将会逐渐受到文化的熏陶,不断的完善自身,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结语: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的流逝,因此,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改进这一现象,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地打造高效率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周良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意义[J].新课程·下旬,2014,34(7):27-28.
[2]周凤宇.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契合[J].新课程·小学,2014,35(8):143-1144.
[3]郑文玉.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J].才智,2012,34(18):94-95.
[4]徐学惠,陈龙玖.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4,45(12):27-28.
[5]丁晓雪.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学园,2015,45(4):130-132.
一、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意义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中华文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传统文化充分的展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历史、发展经过、形成体系等,是我国古代民族发展的精髓所在,因此,传统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价值的发展。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包含着对民族性的文化的发展,还包含着古代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古代的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许多优秀的教育学家,因此,对现代化的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我国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实现文化传承的价值[1]。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有助于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将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2]。同时,传统文化具有艺术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的挖掘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传统价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以及精神世界。
小学语文的教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完善对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由于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这样教师在进行文化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传统文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性格发展还不成熟,所以,教师要逐渐的引导学生树立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外,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将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力,有助于构建一支高效率的教师队伍,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3]。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传统文化的教学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地完善教学策略,注重对学生的启蒙教学,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的教学。
(一)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是一门极为枯燥的学科,涉及了许多的文字知识,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据调查显示,在传统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使学生产生厌学的状态。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主人翁的精神。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将一些传统文化习俗等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进行播放,这样利用一些视觉冲击很好的吸引了学生,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一个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创建情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故事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对采取情景模式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慈母情深》的文章时,教师一是要让学生说出对母亲的情感,通过情感之间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要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并深刻的分析文章。三是在分析的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带着问题读文章,文章中的“我”为什么觉得母亲的身影越来越渺小?为什么向母亲要钱却不好意思张口?通过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四是教师要延伸教学内容,列举古代一些慈母的故事,如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通过引入古代的小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同时,在进行《慈母情怀》的文章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引入孟郊的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通过对古诗的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4]。
(二)做好民族节日在学习中的渗透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利用56个民族的民族特色进行教学,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对民族性的传统文化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阅读关于民族性的传统文化的文学作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在古书上曾有记载,在春节当天,要进行祭祀佛祖、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从而来保佑一生的平安。春节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开始流传,一直流传至今,有着重要的发展轨迹,因此,在对古诗《元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想学生讲解春节的来历,从远古时期发展至今,春节依旧保留着许多的民族特色,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充分地描写了春节当天的喜庆的气氛,在爆竹声中寻求平安幸福。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其他节日进行讨论,如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中秋赏月是通过古代神话故事改编而来的,通过对民族节日的了解,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行去收集一些传统化节日的故事等,利用课前几分钟,安排学生上讲台讲故事,这样可以加深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同时也能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使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有所提升,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传统文化的影子
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传统文化的影响,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课堂是语文知识的积累,而生活则是对语文知识的感悟,在生活中的一些节假日、风俗习惯等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切入口。教师可以适当举行一些活动,带领学生对参加一些名胜古迹,去不断缅怀古人、感受古人心中的豪情等,从而来在各个方面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5]。并且学生在与长辈交流时,也可以感受传统文化,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可以自行将自己感受到的看到的文化现象进行记录,长期下来,学生将会逐渐受到文化的熏陶,不断的完善自身,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
结语: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也在不断的流逝,因此,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改进这一现象,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对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地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才能不断地打造高效率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周良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意义[J].新课程·下旬,2014,34(7):27-28.
[2]周凤宇.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契合[J].新课程·小学,2014,35(8):143-1144.
[3]郑文玉.小学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J].才智,2012,34(18):94-95.
[4]徐学惠,陈龙玖.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4,45(12):27-28.
[5]丁晓雪.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学园,2015,45(4):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