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几种教学方法

【作者】 蒙有周

【机构】 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匀东二小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作为义务教育的起始阶段,具有夯实基础、启蒙培养的作用。而在新课改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将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解题技能,实行适当的激励评价等,应用这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步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方法
【正文】数学是数量关系、空间概念和结构变化等一些抽象的、需要逻辑推理的一门学科,它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生活态度,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在新课改革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就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几种教学方法作以下阐述。
  一、将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 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 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尝试通过实验操作来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以小组为单位,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确定好测量对象(如硬币、水杯等),测量出圆的周长、直径,并利用计算器找出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活动的平台,创设了具有活动性的情景。
  二、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愿意提出问题就意味着学生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而善于从教学情境提出问题则 意味着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教师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 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有效的学习情景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建立真实可信的现实背景,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不仅能解决有效学习情境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而且能够应用到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 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 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在新知的引入或突出教学重难点处,创设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主动提出问题。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让学生计算:100÷5,10÷0.5,第一题学生能顺利计算,第二题很多同学就疑惑了,这时学生猜想能不能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根据什么性质把它转化等等。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而展开, 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加强实践操作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深刻,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又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
  例题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掌握解题技巧,了解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审题是确定解题思路的重要环节,只有认真审题,才能从实际出发,利用所学的知识,找出正确简捷的解题途径。首先,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在审题过程中要强化读题。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开始。作为数学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一定要训练学生自觉通过多读来理解题意。因为通过不漏字、不添字的默读,可以培养学生细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够敏锐捕捉到题目中故意设置的一些细小障碍并顺利化解,达到顺利解题的目的。在学生解题前,我总是要求学生先把题目读三遍,然后标出一些关键词语,悟透题目内涵,最后列式解答。因为学生读题到位了,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大大提高。如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怎样列式呢?这是解应用题的关键,我想先要找一个突破口,我们可以用两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一是用顺向推理法。即找题中的已知条件,联系数量关系想一想,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可以求出什么结果,一步一步推进,解决问题。二是用逆向推理法。即看题目提出了什么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两个已知条件,在题中找一找,如果这两个条存在,直接解答。如果有一个条件不知道,再想要求这个条件又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依次类推,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另外,合理的联想,能拓宽解题的思路。联想是由某一问题引起另一问题的心理过程,是事物间的联系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处理的思维过程。根据题目,联想已学过的公式,数量关系式,图形特征,优先处理探索解题途径。因为题中所给的每一个条件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如:看到“正方形”,就要想到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且都是90度。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就要联想到单位“1”(即标准量)的问题。通过联想能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公式、数量关系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增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五、实施激励评价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做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可以通过语言,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
  2、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通过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学生能从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3、激励性评价要注意“度”。激励不在于一味地表扬。太多的表扬和超值的嘉奖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长期下去,学生也许会迷失了自我。要注意善待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善于发现其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同时通过教师或学生的交流指出其不足,不要为表扬而表扬,以免迁就错误而产生误导。
  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并无定法,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琢磨,用脑思考,着力思考出一套适合自己所教的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地乐意学好数学,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才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步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