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王如江

【机构】 甘肃省皋兰县第一中学

【摘要】中物理教学是中学教育阶段一个很重要的学科教育,也是高中教学成果检查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国多年以来多次进行教育改革,高中物理教学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来看,仍旧差强人意。在全面倡导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继续深入发展之际,探讨如何增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关键词】高中物理;激发兴趣;联系实际
【正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我们的学生积极参与、敢于探究、乐于实验、勤于思考,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逐渐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新课程提出的改革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对广大教师提出了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思考如何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快乐、自主、高效的学习。 
  一、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刚进入高中,很多学生首先就对物理有一个畏惧思想,因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对学生来说,能看得到就是他们容易理解的,而物理就是一门自然学科,生活中处处可见,要把生活中的物理联系起来,就只有通过实验完成。而物理学就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对于我校高中而言,实验条件不是很好,很多实验器材都没有,但我们除了依靠实验室外,平时也尽量地自制一些教具,引导学生通过生活理解知识
  通过课堂小实验,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如在《自由落体运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做纸片、粉笔头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实验,看谁下落得快,得出“质量大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接着再让学生做纸片、纸团(将一张纸对折分成两张,其中一张揉成团)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的实验,看谁下落得快,得出“质量相同的物体下落也有先后之分”。此时,我接着用“钱羽管”演示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课前已抽成近似真空),学生又得到“重物和轻物下落一样快”的结论。
  新课改背景下,单纯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发展的需求,为此,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熔化和凝固》一节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一样的吗?”然后让学生就不同物质自己进行试验、操作,这时候,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试验并挖掘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二、扎实严谨,联系实际
  物理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实验条件,灵活而切合实际地选择不同的教法,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方法,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变革,努力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中学物理教学变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方法变革,这是实现中学物理教学目标和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而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变革的中心问题,是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为实现这一目标,本人认为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中应该牢牢把握扎实严谨,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才能不断取得新的教学成果。 
  中学物理是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构成的系统性强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和严谨求实的思维品质,才能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发挥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当扎扎实实抓好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搞清物理要领的形过程,讲清物理概念的定义、含义及特性等。有时需要通过举例、作图等手段让学生加深对抽象物理要领的理解。对物理规律的讲解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抽象、推理、归纳等思维活动得出结论。
  三、营造适应学生最大限度发展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法
  物理教学探究式教学法新课改课堂教学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奋斗目标。然而,在当前的物理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结果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诚然,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如何使我们的教师关注、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正确地理解、选择和运用教学行为,抛弃无效教学行为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以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全面倡导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继续深入发展之际,探讨如何增强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新课改背景下,单纯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发展的需求,为此,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授《熔化和凝固》一节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一样的吗?”然后让学生就不同物质自己进行试验、操作,这时候,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试验并挖掘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传统物理教学方式下,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对于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则是不管不顾。此外,在物理课堂上,大多是教师针对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则依据教师的思路回答问题,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为此,新课程提出,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能够自主、自觉、自动地去思考、去探究。比如,在讲授《光的折射》一节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三棱镜等教学工具不断了解光折射的相关知识,在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让他们就刚才的观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全体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