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教学用具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韩建辉
【机构】 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中心小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具操作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简单化,让学生在动手活动中积累感性经验,深化知识。但学具要有明确的目的,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内容选择操作的学具。【关键词】教学用具;数学教学;充分利用;有效作用
教学用具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科学有效的学具操作,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学具操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我们要善用教具、学具,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自己去探索发现学习知识的自由空间,才能使孩子快速进入教学角色,从而使孩子从小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致使孩子自己愿意学并学好数学。
一、教学用具有助于数学思想的渗透
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是突出数学本质,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有助于加强数学思想的渗透。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圆柱体的体积对于缺乏空间想象力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难理解接受的内容,我在教学中通过将一个圆柱体进行32等分,64等份的剪、拼操作,让学生学会数形结合的思考方法,变换思想提高学习效率。如下图:
通过剪、拼操作,学生不仅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更体验了推到过程及领悟了数学思想“转化思想”以及“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的思路。
二、利用教学用具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针对不同学段孩子的实际情况,动手制作或者就地取材一些简单贴切、富有灵性和教学机智的教具,朴实无华、信手拈来,却又能对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我认为主要应该这样做:一、学具准备要力求有序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差,一个班级如果进行最简单的一次操作,前后要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样既影响教学进程又冲淡课堂气氛;而且还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比如在教学《可能性大小》时,针对这节课的内容自制两个大转盘,呈现如下两个转盘:
师:你喜欢哪个转盘,为什么?学生学习兴趣顿时被调到起来,师再追问如果你是商城经理你会选择哪个转盘作为抽奖转盘?这个转盘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还让他们思考为什么面积大转到的可能性大,面积小转到的可能性小,真是一举两得。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能够随时注意观察生活,用思考的大脑去发明创造出各式各样、新奇独特的教具,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妙处。既体现了自制教具威力,又使孩子在无意识中学到很多知识。
三、使用教学用具中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
在操作实验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有的教师没让学生充分考虑就及于得到答案,这样给了空间也是枉然。必须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给学生同样大的正方形形纸片问:“你能折叠出这张纸的1/4吗?学生很快把自己的折法展示出来,如图:
教师问: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的折法各不相同,为什么都能表示1/4呢?经过思考一位学生自信地告诉我:“只要把正方形纸片平均分成4份,不管怎样折,每一份都表示1/4”学生既加深了对分数的认识,同时也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我乘胜追击问:“用你自己准备的纸折出你喜欢的图形的1/2,1/3,1/5……..等,看着学生折出的美丽的图形,我接着问:“谁能结合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呢?同学们跃跃欲试:
学生1:“妈妈买了4个苹果,每个苹果占苹果总数的1/4。”
学生2:“我们班有40人,我占全班人数的1/40,女生有17人,占全班的17/40。”
学生3:“学校有25位教师,男教师占全校老师的8/25。”
听了学生的回答,我深受感触,课堂上必须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考的空间,他们既掌握了课本知识,同时也领悟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用具的使用要适时适度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具操作要适时,切记滥用学具,把课堂搞得琳琅满目,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预期效果。此外学具使用要适度,不要为了使形式多样化,不择内容地使用学具操作,太简单的没必要使用。学具操作应放在教学的重.难点处,使学生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上及时抽象概括,使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有些教学内容不一定非要使用教具学具才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教具使用不当会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
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加法”,教师课前让学生带了一个计数器,课前复习整十数的口算加减法,教师问:“60+80可以怎样计算?”学生的回答“可以用计数器计算”,教师肯定了他的方法,教师让学生上前来用计数器演示,后面每一题学生首先想到的都是用计数器计算,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师心中预设的方法,最后教师只好强行切入:“除了用计数器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口算的方法。”绕了一圈,才提出这节课想要的方法,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多余而繁琐。我们看到,有的时候我们所带的学具,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既误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又浪费时间,窒息学生本该发展的思维。我们在使用学具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时,要注重创意,力求构思巧妙,新颖,让孩子发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使孩子从小热爱数学,喜欢数学,对数学知识充满兴趣.
总之,应用学具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先进的教学手段。恰当地把握学具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地运用学具,发挥其最大功效,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艳,如何恰当地使用玩教具促进教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
[2]王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培养探析,《科教文汇》,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