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微课在初中教学的应用
【作者】 王 燕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实验学校
【摘要】微课定义为一种新型的资源,微课的定义都包含两个核心要素:1.以视频为载体;2.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教学环节而展开;初中物理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物理实验、专项习题、知识点突破等诸多环节,大胆尝试运用微课这一崭新形式辅助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关键词】微课;高效;自主学习;微课在教学中的优势
【正文】微课是一种以微型视频为主要载体,适合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广泛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微课作为教育领域的新的宠儿,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教学资源最大化等特点。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导入、物理实验、专项习题、知识点突破等诸多环节,大胆尝试运用微课这一崭新形式辅助教学,取得较好效果。
一、微课在初中新课导入环节的优势
初中物理教学,新课导入常常采用“语言式导入”(“情景式导入”)和“演示实验导入”。语言式导入,往往介绍相关物理学史或科学家,讲述相关的小故事,讲述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演示实验导入,教师借助物理实验适时导入新课。这两种方式用多了,我们就会产生形式单一,缺少变化,耗时低效的感觉,也缺乏新颖性。而这些问题,正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得已解决。
在八年级教学《浮力之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同样采用故事导的方式,简述阿基米德当时在沐浴的时候的重大发现,耗时较长,学生们听得索然无味,但用微课教学效果完全不同。我首先简介阿基米德其人,之后用图片及简易动画重现历史情境,配以声音旁白,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导入存在的问题。又如《汽化液化》,这节课的导入,要通过演示实验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或气态酒精在一定的环境相互转化,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这个阶段我们所在地区(湖北)气候已经转凉,实验准备充分但受到温度影响明显,演示过程会出现一些问题,达不到预期效果。而网络上视频资源又过于陈旧,使用时存在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果断采取微课教学,提前在实验室录制相关的演示实验视频,冷镜片遇到较热的水蒸气,透明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遇到较热的水或气态酒精降温(在合适的气候条件录制微课),以及洒在地面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较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锅盖形成雨的过程。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演示视频,效果直观生动,并且由于视频是自己熟悉的的实验室和熟悉的老师同学亲自录制的,对于学生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相较先前的演示实验导入,教学效果甭提多好了。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使用,可以更直观、准确、生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的。“万事开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在一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
二、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
(一)微课对实验的真实性情景的呈现。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对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直观的呈现,这样的微课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实验课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前对实验仪器的认识与操作,传统教学中学生对仪器的认识与操作是在课本上的文字描述或是图片展现,学生在预习之后对仪器依然不了解,在实验时依然是手足无措,而微课直观的视频呈现方式可以对仪器及操作注意事项甚至把实验过程进行反复呈现。教学《测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涉及到天平的使用、量筒的正确使用就可以通过微课的微视频很好呈现,让学生熟悉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在一个实验中有这么多相关问题,按传统教学实验课无法高效完成。但是通过微课的制作,我分别做出多个视频,在有效的时长完成知识的链接,节省了讲述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进行优化来实地操作实验,提高了实验效果,也降低了实验难度。
(二)微课满足学生物理实验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物理实验课分原理讲解、仪器讲解和实验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几个部分。由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而对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而微课是围绕着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明确,在课堂学习中某一方面知识有欠缺的学生就可以利用教师的微课视频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也可反复多次学习,直到完全掌握。
三、微课在初中物理知识点的突破上的优势
很多物理知识点是有前后联系的,有时因为前一个知识点掌握的不扎实导致后来的知识薄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这将打击甚至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将一个个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知识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学习复习巩固提供便利。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反复进行再学习。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微课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更高效学习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更便捷的一种解惑的方法;但是教师合理的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是大势所趋。当前微课已展现出了它的优越性,随着教学实践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微课必然会在教育教学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微课必然会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微课在初中新课导入环节的优势
初中物理教学,新课导入常常采用“语言式导入”(“情景式导入”)和“演示实验导入”。语言式导入,往往介绍相关物理学史或科学家,讲述相关的小故事,讲述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演示实验导入,教师借助物理实验适时导入新课。这两种方式用多了,我们就会产生形式单一,缺少变化,耗时低效的感觉,也缺乏新颖性。而这些问题,正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得已解决。
在八年级教学《浮力之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同样采用故事导的方式,简述阿基米德当时在沐浴的时候的重大发现,耗时较长,学生们听得索然无味,但用微课教学效果完全不同。我首先简介阿基米德其人,之后用图片及简易动画重现历史情境,配以声音旁白,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导入存在的问题。又如《汽化液化》,这节课的导入,要通过演示实验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或气态酒精在一定的环境相互转化,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这个阶段我们所在地区(湖北)气候已经转凉,实验准备充分但受到温度影响明显,演示过程会出现一些问题,达不到预期效果。而网络上视频资源又过于陈旧,使用时存在问题。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果断采取微课教学,提前在实验室录制相关的演示实验视频,冷镜片遇到较热的水蒸气,透明塑料袋中的液态酒精遇到较热的水或气态酒精降温(在合适的气候条件录制微课),以及洒在地面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较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锅盖形成雨的过程。然后,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演示视频,效果直观生动,并且由于视频是自己熟悉的的实验室和熟悉的老师同学亲自录制的,对于学生更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相较先前的演示实验导入,教学效果甭提多好了。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使用,可以更直观、准确、生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的。“万事开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在一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
二、微课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
(一)微课对实验的真实性情景的呈现。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对物理实验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直观的呈现,这样的微课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实验课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课前对实验仪器的认识与操作,传统教学中学生对仪器的认识与操作是在课本上的文字描述或是图片展现,学生在预习之后对仪器依然不了解,在实验时依然是手足无措,而微课直观的视频呈现方式可以对仪器及操作注意事项甚至把实验过程进行反复呈现。教学《测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涉及到天平的使用、量筒的正确使用就可以通过微课的微视频很好呈现,让学生熟悉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在一个实验中有这么多相关问题,按传统教学实验课无法高效完成。但是通过微课的制作,我分别做出多个视频,在有效的时长完成知识的链接,节省了讲述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进行优化来实地操作实验,提高了实验效果,也降低了实验难度。
(二)微课满足学生物理实验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物理实验课分原理讲解、仪器讲解和实验内容以及注意事项几个部分。由于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而对知识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而微课是围绕着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明确,在课堂学习中某一方面知识有欠缺的学生就可以利用教师的微课视频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也可反复多次学习,直到完全掌握。
三、微课在初中物理知识点的突破上的优势
很多物理知识点是有前后联系的,有时因为前一个知识点掌握的不扎实导致后来的知识薄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这将打击甚至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将一个个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知识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学习复习巩固提供便利。学生可以通过微课反复进行再学习。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
微课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更高效学习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更便捷的一种解惑的方法;但是教师合理的将其运用到教学中是大势所趋。当前微课已展现出了它的优越性,随着教学实践的逐步推进和深入,微课必然会在教育教学中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微课必然会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