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策略探寻
【作者】 戴雅娟
【机构】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鉴湖中学
【摘要】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它是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的作文。【关键词】任务驱动作文;规定动作;自选动作;教学策略
【正文】一、认识任务驱动型作文
1、任务驱动型作文产生的背景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张老师认为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近两年高考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2、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定义及解读
任务驱动型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它是在材料的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的作文。该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设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其实任务驱动型作文可以让我们明确以下两点:
1、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一种独立于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而只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了写作任务。
2、写作任务并非有意增加作文难度,刁难学生,而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总结自己的观点。总的来说,任务驱动型作文考查的重点是考生的思维能力。
二、完成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
(一)识别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密语——“双给”
(1)给写作材料
提供一个争议性大,具有真实性、对立性、现场感和层级发展的叙述性事件。如2016年的浙江高考作文的写作材料是: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2)给驱动任务
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常指向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考生写作时不能离开此项要求,否则属于离题,材料还明确给定了写作内容及较有限的写作角度。如2016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驱动任务是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这则作文材料不同于往年多以名人名言或哲理性语句作导引,明显带有“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征,其最大特点是“就事论事,就事选例,就事说理”,而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缘事发挥,谈古论今,对照类比”。所以,与往年作文材料相比,这则材料拒绝高蹈,贴近现实,给出了审题立意的多个指向,让考生有话可说,可从不同角度灵活表达。这种“任务驱动型作文”增强了论述对象的限定性、思维的论辩性以及内容的规定性。
有些考生把这篇作文的主旨仅限定于“虚拟和现实”,这是欠全面的。其实,“虚拟和现实”只是文章论述的由头,真正的关键词应该是“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选择,这才是你需要认真思考和着力表述的内容。否则,立意就偏了。对“虚拟世界”,材料列举了“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这样三种态度。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对信息时代的“虚拟和现实”采取什么态度作出自己的“选择”,再对此进行分析,发表个人的看法和感想;然后引出问题的由来背景、发生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最好是以新闻报道或现实事例作为论据;最后由此得出结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进行呼吁,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结构上看,这类论述类文章一般可以通过“引——论——联——结”等几个环节来构思作文,一般步骤是:首先引述材料,提出观点;接着充分论证,分析利弊;再联系现实,由点到面;最后点题作结,劝勉呼吁。今天,相当多的青年人成了“手机控”,沦为“网虫”,整天梦游在虚拟的“现实”中。一旦离开了网络,他们可能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应对眼前这个现实世界。原本应该由人类来主宰的虚拟世界,已成为许多人的绝对操控者,不少人的情感乃至躯体都已被“虚拟”化了。或许,“零距离”地拥抱这个新世界,或者刻意远离这个并不真实虚拟世界,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冷静地与它保持适度距离,使之为我所用,才是理性的“选择”。当然,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认为最好“选择”,因为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但不管怎样的立意,都要求考生有严密清晰的思辨和准确生动的论述,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思考、分析和探究,体现出辩证性、周密性、灵活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这也正是高考作文的目的所在。
(二)完成“任务”只需做好两件事情
1、深入地思考问题
(1)由表及里溯原因
为了获得最理想、最深刻的本质,我们就必须不断地运用多重(多向)原因分析的思维,探索出事物现象的最终原因、最深刻的本质,即由表及里。“由表及里”,是一种追寻事物因果关系的逻辑思维,或抽象思维,这种因果思维是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
【例段】但是,我还是认为“大李”最具风采。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是“吾心所向,一往无前”的对创新的极致追求;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信任与尊重。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一个空名争得头破血流,而像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积极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节选自2015年全国卷2高考满分作文《潜心于学术 造福于未来》)
解析:这段考生就运用了“原因分析”和“背景分析”的思维,以果溯因,由表及里,分析了大李“最具风采”的理由,阐明了自己的看法。这里就体现了考生的思考与权衡。
(2)光照社会析背景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懂得联系产生某种自然或社会事物或事件存在的结果、现象、状态所依存的大背景、大气候,并对其进行探究和追问,发现二者之间的隐性因果关系。往往社会的大背景、大气候成了社会、人事的原因。
【例段】当下中国社会的道德失范,正在于职业精神的失范:当医生的不像医生,缺乏那种救死扶伤的情怀;当老师的不像老师,没有了传道授业的责任感;做记者的不像记者,不甘心做一个公正的报道者。当校长的整天想着当官,盖房子图省钱而建豆腐渣工程,的士司机为赚快钱而拒载、绕路,商人唯利是图而用臭皮鞋做药胶囊,官员为了升官而不择手段……道德沦陷最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方,不是老人倒在路边没人敢扶,而是每个职业的道德底线都在以突破公众想象力的方式沦陷,以致走向一种职业上的互相伤害、互相投毒:做面包的从不吃自己做的面包,但做面包的生病时难免要吃不良商人做的毒胶囊。
“最美司机”吴斌,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的猥琐、卑鄙、肮脏、唯利是图、不负责任和丧尽天良。我们无法用浅薄的感动和暂时的震撼,来掩饰“最美”之外的丑陋现实。而吴斌之所以震撼我们,不仅在于其行为的伟大,更在于他在失德现实映衬下产生的强烈反差,现实越是丑陋,“最美司机”越是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节选自曹林《拯救社会道德,从唤醒职业精神开始》)
解析:曹林这两段就运用了“背景思维”。扣住了“职业精神”,联系了当前“道德失范、职业精神失范”的大的社会背景,用其他人来反衬吴斌,由点及面。
(3)功能分析探影响
所谓“功能分析”,就是对某种自然或社会事物或事件存在的结果、现象、状态将会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功能(作用、影响、意义)进行的推断、预见、前瞻。这是因为,任何事物现象的产生,它必然地要对后继的事物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与原因分析一样,功能分析也可以是多重的。
【例段】培根说:“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是圣地。”经济日益繁荣的社会,需要正义;建立和谐人文的社会,更需要正义。方舟子不畏强势,弘扬正气,勇于学术打假,使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领域的学术腐败现象有所收敛;柴静,始终怀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她个人出资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正是想从公众健康的角度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样彰显了正义之气,值得敬佩。目击市民的正义之举正是他们精神的体现,践行着对他人的关爱,维护着社会正气,努力使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成为一片“圣地”。(节选自“地铁黑衣男” 教师下水作文《维护正义,让社会充满正气 》)
解析:这位老师,用点例铺排的方法,就“维护正义”行为对学术界、唤醒公众环保意识、维护社会正气等方面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突显了“经济日益繁荣的社会,需要正义;建立和谐人文的社会,更需要正义。”的观点。
(4)措施分析提方案
措施分析的成果来源于对原因、背景、功能分析之后所采取的一种应对行为。
即通过这种应对行为(措施分析)来遏制、消解负面因素(原因、背景、功能)所产生的负面功能,或者通过这种应对行为(措施分析)来催化、促成正面因素(原因、背景、功能)产生更好的正面功能。
【例段】从安全的角度,超标电动车确实该禁,它们给马路注入了太多不确定因素,大大降低安全系数。但日前城区超标电动车达四万多量,应该缓行政策。如缩短报废年限、逐步取缔电动车,但在这之前,还应充分照顾广大电动车主出行。可以在必要路段实施私家车与电动车分流;或规定电动车只能在辅道行驶,不得占用主车道;甚至规定在部分拥堵路段只允许一种交通工具通行,让另一种绕道而行。这样具体细致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事故的发生。(节选自2016年肇庆三模考生优秀作文 《交通疏导与安全教育并行》)
解析:这位考生首先摆明立场,自己认为超标电动车确实该禁,但是针对“日前城区超标电动车达四万多量”的现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缓行政策”,可以有效缓解社会矛盾,体现了考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清晰地表达观点
任务分析完成后,如何完成写作任务? 一要观点一针见血,二要语言或犀利有趣,才能吸引眼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诀窍就在于观点不能中庸, 考生要做的不是充当调解员,也不是当和事佬,而是要有坚定的立场。首先观点应该犀利,开头就要亮出自己的思想,其次对作文材料进行延伸 分析和假设论证,让观点更加准确深刻。且以2016高考全国卷三的作文题为例,探讨一下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1】审题思考:
◆作文类型:任务驱动型——材料(有隐含的具体任务)+写作任务指令
材料解读
(1)主要内容:小羽的创业并成为致富带头人的故事
(2) 材料含意:
A、研发花茶工艺,获得专利(技术创新),被假冒伪劣侵权,被迫公布工艺流程,拟定标准,规范市场,(思维创新)不断合作创新(团队创新),最终成为致富带头人。 这里的关键词:创业(话题),创新、规范、共享、合作
B、面对被侵权、被假冒,在道德与规则(法律)之间被迫选择。
(3)交际情景:公正的评论。
(4)写作任务
A、从题目要求上看,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任务,如“对小羽的创业的做法是赞成,还是反对”等,但实际上具体任务已隐含在题目上明确的要求中。
B、作文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这“综合”二字即要求作文必须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判断甚至看法、建议等”。并由此提升到对社会同类现象的思考。
审题过程:
方法:事件类材料适宜用由果溯因法。
由果溯因——追溯材料中事件结果在材料中呈现的原因,并对之做理性的思考。
结果:小羽成为致富带头人。
原因:①有发家致富的目标(或者理想)。
②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包括技术、思想和观念的创新。
③及时转变观念,利人利己、分享共赢的胸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和、义”)
④能准确判断市场,懂得取舍,化不利为有利,想办法规范市场。
【2】清晰立意
多角度立意:综合材料含义、关键词和小羽成功的原因,再运用正向和逆向思维的方法,可以有如下立意。
立意分析
综合上述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确定一下立意方向:
1、唯有创新,才是成功的永久驱动力(创新)
2、创新永无止境(创新)
3、独享与共享(共享、合作)
4、独富乐不如与众富乐(共享、合作、友善、共赢)
5、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责任、担当、合作、共享)
6、社会责任,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综合立意示例:
1、唯诚信与规则不可辜负(诚信、规则)
2、让规则为创新保驾护航(规则、创新)
3、远见与胸襟拓展创新之路(见识、胸襟、创新)
4、铁肩担道义,合作谋发展(责任、合作、共享)
总之,任务驱动型作文并不是山中老虎,没有什么可怕的,它也有相应的规律可循,只要向学生声明审题立意和写作方法,并让学生不断实践,他们一定能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师在高三复习阶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多读多思。考生平时要多阅读,要多关注一些时事话题,尤其是要多读一些思辨性较强的素材。在阅读中培养感悟能力,读了以后要积极思考,比如:可以简单梳理一下观点态度,或简明扼要地写一个题纲,或完成一个标题的拟定、或概括材料的内容要点中心思想,等等。一旦在考场中碰到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就可以根据材料快速地理清思路、阐释观点、引发议论。
2.读悟紧密。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材料本身来思考、分析、辨证、说理,可以拓展,但拓展要适度。
3.观点明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直接对材料中提供的事件表明看法并展开阐述,这就决定了这类作文的一大特点:必须明确表态,观点明了,就事论理。观点不要灰,不要中,不要约等于。切忌出现“假大空”式的写作路数。比如:乐此不疲引用名句,脱离材料旁征博引式的自嗨自醉。
4.勤练书写,保证卷面整洁。考生一定要养成书写整洁的习惯,给人以美好的第一印象。
参考文献:
[1]许元洪《艰难的探索:2016年福建省任务驱动型写作备考冷思考》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08).
[2] 《规定动作+自选动作——任务驱动型作文之我见》成都 翟晓周
1、任务驱动型作文产生的背景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提法,源于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老师的文章《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张老师认为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近两年高考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如全国新课标甲卷和乙卷作文都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全国新课标乙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这些做法从不同角度拓展了材料作文的测试功能,使材料型作文的考查功能不断完善。
2、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定义及解读
任务驱动型在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它是在材料的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的作文。该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设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旨在着重考查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
其实任务驱动型作文可以让我们明确以下两点:
1、任务驱动型作文,不是一种独立于新材料作文的命题形式,而只是在材料作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任务驱动的指令,明确了写作任务。
2、写作任务并非有意增加作文难度,刁难学生,而是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总结自己的观点。总的来说,任务驱动型作文考查的重点是考生的思维能力。
二、完成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
(一)识别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密语——“双给”
(1)给写作材料
提供一个争议性大,具有真实性、对立性、现场感和层级发展的叙述性事件。如2016年的浙江高考作文的写作材料是: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2)给驱动任务
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常指向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考生写作时不能离开此项要求,否则属于离题,材料还明确给定了写作内容及较有限的写作角度。如2016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驱动任务是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这则作文材料不同于往年多以名人名言或哲理性语句作导引,明显带有“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征,其最大特点是“就事论事,就事选例,就事说理”,而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缘事发挥,谈古论今,对照类比”。所以,与往年作文材料相比,这则材料拒绝高蹈,贴近现实,给出了审题立意的多个指向,让考生有话可说,可从不同角度灵活表达。这种“任务驱动型作文”增强了论述对象的限定性、思维的论辩性以及内容的规定性。
有些考生把这篇作文的主旨仅限定于“虚拟和现实”,这是欠全面的。其实,“虚拟和现实”只是文章论述的由头,真正的关键词应该是“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为什么要有这样的选择,这才是你需要认真思考和着力表述的内容。否则,立意就偏了。对“虚拟世界”,材料列举了“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这样三种态度。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对信息时代的“虚拟和现实”采取什么态度作出自己的“选择”,再对此进行分析,发表个人的看法和感想;然后引出问题的由来背景、发生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最好是以新闻报道或现实事例作为论据;最后由此得出结论,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进行呼吁,从而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从结构上看,这类论述类文章一般可以通过“引——论——联——结”等几个环节来构思作文,一般步骤是:首先引述材料,提出观点;接着充分论证,分析利弊;再联系现实,由点到面;最后点题作结,劝勉呼吁。今天,相当多的青年人成了“手机控”,沦为“网虫”,整天梦游在虚拟的“现实”中。一旦离开了网络,他们可能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应对眼前这个现实世界。原本应该由人类来主宰的虚拟世界,已成为许多人的绝对操控者,不少人的情感乃至躯体都已被“虚拟”化了。或许,“零距离”地拥抱这个新世界,或者刻意远离这个并不真实虚拟世界,都不是最好的“选择”,而冷静地与它保持适度距离,使之为我所用,才是理性的“选择”。当然,每个人都可以作出自认为最好“选择”,因为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但不管怎样的立意,都要求考生有严密清晰的思辨和准确生动的论述,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思考、分析和探究,体现出辩证性、周密性、灵活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这也正是高考作文的目的所在。
(二)完成“任务”只需做好两件事情
1、深入地思考问题
(1)由表及里溯原因
为了获得最理想、最深刻的本质,我们就必须不断地运用多重(多向)原因分析的思维,探索出事物现象的最终原因、最深刻的本质,即由表及里。“由表及里”,是一种追寻事物因果关系的逻辑思维,或抽象思维,这种因果思维是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
【例段】但是,我还是认为“大李”最具风采。在他的身上,体现的是“板凳坐得十年冷”的对学术的纯粹钻研;是“吾心所向,一往无前”的对创新的极致追求;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对生命价值的充分信任与尊重。在人心浮躁的当下,人们往往为了一纸文凭,一个空名争得头破血流,而像大李这样葆有纯净与积极的人格就显得尤为珍贵。(节选自2015年全国卷2高考满分作文《潜心于学术 造福于未来》)
解析:这段考生就运用了“原因分析”和“背景分析”的思维,以果溯因,由表及里,分析了大李“最具风采”的理由,阐明了自己的看法。这里就体现了考生的思考与权衡。
(2)光照社会析背景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要懂得联系产生某种自然或社会事物或事件存在的结果、现象、状态所依存的大背景、大气候,并对其进行探究和追问,发现二者之间的隐性因果关系。往往社会的大背景、大气候成了社会、人事的原因。
【例段】当下中国社会的道德失范,正在于职业精神的失范:当医生的不像医生,缺乏那种救死扶伤的情怀;当老师的不像老师,没有了传道授业的责任感;做记者的不像记者,不甘心做一个公正的报道者。当校长的整天想着当官,盖房子图省钱而建豆腐渣工程,的士司机为赚快钱而拒载、绕路,商人唯利是图而用臭皮鞋做药胶囊,官员为了升官而不择手段……道德沦陷最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方,不是老人倒在路边没人敢扶,而是每个职业的道德底线都在以突破公众想象力的方式沦陷,以致走向一种职业上的互相伤害、互相投毒:做面包的从不吃自己做的面包,但做面包的生病时难免要吃不良商人做的毒胶囊。
“最美司机”吴斌,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许多的猥琐、卑鄙、肮脏、唯利是图、不负责任和丧尽天良。我们无法用浅薄的感动和暂时的震撼,来掩饰“最美”之外的丑陋现实。而吴斌之所以震撼我们,不仅在于其行为的伟大,更在于他在失德现实映衬下产生的强烈反差,现实越是丑陋,“最美司机”越是强烈地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节选自曹林《拯救社会道德,从唤醒职业精神开始》)
解析:曹林这两段就运用了“背景思维”。扣住了“职业精神”,联系了当前“道德失范、职业精神失范”的大的社会背景,用其他人来反衬吴斌,由点及面。
(3)功能分析探影响
所谓“功能分析”,就是对某种自然或社会事物或事件存在的结果、现象、状态将会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功能(作用、影响、意义)进行的推断、预见、前瞻。这是因为,任何事物现象的产生,它必然地要对后继的事物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与原因分析一样,功能分析也可以是多重的。
【例段】培根说:“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是圣地。”经济日益繁荣的社会,需要正义;建立和谐人文的社会,更需要正义。方舟子不畏强势,弘扬正气,勇于学术打假,使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领域的学术腐败现象有所收敛;柴静,始终怀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她个人出资拍摄的纪录片《穹顶之下》,正是想从公众健康的角度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样彰显了正义之气,值得敬佩。目击市民的正义之举正是他们精神的体现,践行着对他人的关爱,维护着社会正气,努力使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成为一片“圣地”。(节选自“地铁黑衣男” 教师下水作文《维护正义,让社会充满正气 》)
解析:这位老师,用点例铺排的方法,就“维护正义”行为对学术界、唤醒公众环保意识、维护社会正气等方面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突显了“经济日益繁荣的社会,需要正义;建立和谐人文的社会,更需要正义。”的观点。
(4)措施分析提方案
措施分析的成果来源于对原因、背景、功能分析之后所采取的一种应对行为。
即通过这种应对行为(措施分析)来遏制、消解负面因素(原因、背景、功能)所产生的负面功能,或者通过这种应对行为(措施分析)来催化、促成正面因素(原因、背景、功能)产生更好的正面功能。
【例段】从安全的角度,超标电动车确实该禁,它们给马路注入了太多不确定因素,大大降低安全系数。但日前城区超标电动车达四万多量,应该缓行政策。如缩短报废年限、逐步取缔电动车,但在这之前,还应充分照顾广大电动车主出行。可以在必要路段实施私家车与电动车分流;或规定电动车只能在辅道行驶,不得占用主车道;甚至规定在部分拥堵路段只允许一种交通工具通行,让另一种绕道而行。这样具体细致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事故的发生。(节选自2016年肇庆三模考生优秀作文 《交通疏导与安全教育并行》)
解析:这位考生首先摆明立场,自己认为超标电动车确实该禁,但是针对“日前城区超标电动车达四万多量”的现状,提出了有效可行的“缓行政策”,可以有效缓解社会矛盾,体现了考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清晰地表达观点
任务分析完成后,如何完成写作任务? 一要观点一针见血,二要语言或犀利有趣,才能吸引眼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诀窍就在于观点不能中庸, 考生要做的不是充当调解员,也不是当和事佬,而是要有坚定的立场。首先观点应该犀利,开头就要亮出自己的思想,其次对作文材料进行延伸 分析和假设论证,让观点更加准确深刻。且以2016高考全国卷三的作文题为例,探讨一下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部门发布推行。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1】审题思考:
◆作文类型:任务驱动型——材料(有隐含的具体任务)+写作任务指令
材料解读
(1)主要内容:小羽的创业并成为致富带头人的故事
(2) 材料含意:
A、研发花茶工艺,获得专利(技术创新),被假冒伪劣侵权,被迫公布工艺流程,拟定标准,规范市场,(思维创新)不断合作创新(团队创新),最终成为致富带头人。 这里的关键词:创业(话题),创新、规范、共享、合作
B、面对被侵权、被假冒,在道德与规则(法律)之间被迫选择。
(3)交际情景:公正的评论。
(4)写作任务
A、从题目要求上看,没有明确提出具体的任务,如“对小羽的创业的做法是赞成,还是反对”等,但实际上具体任务已隐含在题目上明确的要求中。
B、作文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这“综合”二字即要求作文必须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判断甚至看法、建议等”。并由此提升到对社会同类现象的思考。
审题过程:
方法:事件类材料适宜用由果溯因法。
由果溯因——追溯材料中事件结果在材料中呈现的原因,并对之做理性的思考。
结果:小羽成为致富带头人。
原因:①有发家致富的目标(或者理想)。
②有不断创新的意识,包括技术、思想和观念的创新。
③及时转变观念,利人利己、分享共赢的胸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仁、和、义”)
④能准确判断市场,懂得取舍,化不利为有利,想办法规范市场。
【2】清晰立意
多角度立意:综合材料含义、关键词和小羽成功的原因,再运用正向和逆向思维的方法,可以有如下立意。
立意分析
综合上述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确定一下立意方向:
1、唯有创新,才是成功的永久驱动力(创新)
2、创新永无止境(创新)
3、独享与共享(共享、合作)
4、独富乐不如与众富乐(共享、合作、友善、共赢)
5、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责任、担当、合作、共享)
6、社会责任,家国情怀(责任、担当)
综合立意示例:
1、唯诚信与规则不可辜负(诚信、规则)
2、让规则为创新保驾护航(规则、创新)
3、远见与胸襟拓展创新之路(见识、胸襟、创新)
4、铁肩担道义,合作谋发展(责任、合作、共享)
总之,任务驱动型作文并不是山中老虎,没有什么可怕的,它也有相应的规律可循,只要向学生声明审题立意和写作方法,并让学生不断实践,他们一定能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师在高三复习阶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1.多读多思。考生平时要多阅读,要多关注一些时事话题,尤其是要多读一些思辨性较强的素材。在阅读中培养感悟能力,读了以后要积极思考,比如:可以简单梳理一下观点态度,或简明扼要地写一个题纲,或完成一个标题的拟定、或概括材料的内容要点中心思想,等等。一旦在考场中碰到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就可以根据材料快速地理清思路、阐释观点、引发议论。
2.读悟紧密。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既然是先“读”后“写”,是读后有感而发,那么,“读的内容”和“感的内容”要有机地联系起来,开头要引述材料,后面要针对材料,联系写作任务而写作。也就是说,要紧紧围绕材料本身来思考、分析、辨证、说理,可以拓展,但拓展要适度。
3.观点明了。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直接对材料中提供的事件表明看法并展开阐述,这就决定了这类作文的一大特点:必须明确表态,观点明了,就事论理。观点不要灰,不要中,不要约等于。切忌出现“假大空”式的写作路数。比如:乐此不疲引用名句,脱离材料旁征博引式的自嗨自醉。
4.勤练书写,保证卷面整洁。考生一定要养成书写整洁的习惯,给人以美好的第一印象。
参考文献:
[1]许元洪《艰难的探索:2016年福建省任务驱动型写作备考冷思考》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08).
[2] 《规定动作+自选动作——任务驱动型作文之我见》成都 翟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