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让中学生认识我国人口的变化
【作者】 胡学成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第四中学
【摘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制约了中国的进一步强大。如何让中学生认识到今天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帮助学生了解国策,热爱祖国,很有必要。【关键词】中学生;认识;我国人口政策
【正文】人口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人口过多或过少,性比例失调,某年龄段人口的百分比失衡,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下面我将就人口问题做一些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人口政策的变化,以便大家更加了解祖国,热爱祖国。
一、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
人类早期人口数量主要受自然的调节(如自然灾害,瘟疫,饥饿,猛兽危害,战争等),人均预期寿命只有20来岁,人口很难增加。1800年前地球上人口不超过10亿。中国从春秋战国到清明初期,人口也只有几千万。
近代,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导致农业产出增收,医学技术的发展,使人口明显增长。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人类交往加速,人们把美洲玉米、土豆、番茄等作物传播到欧亚地区,同时把亚欧水稻等传到美洲,提高了农产品数量及种类。同时,天花接种,青霉素批量生产,减少了人类的死亡,延长了生命;再加上氨氮化肥出现使农业增收,于是人类寿命得以成倍的延长。
到了现代,由于科技的发达,杂交水稻的高产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收,人口也快速增长。短短五十年,中国人口达13亿多,印度人口也超过10亿,而超过一个亿的国家就有11个,截止到2013年初全球人口超过70亿!
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地球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恶化。就中国而言,80年之前是“地大物博”,今天则是“地大物薄”。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量不足。而非洲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却导致贫穷和战争……人口众多也使得环境逐渐恶化。由于发展中国家,奉行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而发达国家也采取粗放式环境治理,实行污染转嫁政策,必然出现全球环境恶化。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就是为美国再次制造地球环境污染埋下伏笔。
二、我国的人口现状及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人口超级大国,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强。具有广阔的“人力”之源,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解放初有“四万万同胞”之说,到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1.0021亿。短短半个世纪,人口倍增。
八十年代初国家考虑到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全国人民在吃穿住行、教育、卫生、就业等方面都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同时30岁以下的人口占到了总数的65%,人口进入婚育高峰期。于是国家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这表明,过去30年的人口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是阶段性政策。对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中国做出了表率。到目前为止,全国少生了4亿人口,节省了7万亿“社会抚养费”,实现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暂时取得了成效。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推行,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断涌现。
一是独生子女的个性畸形发展。八零后的一代人,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就缺乏兄妹姐弟的关爱,“独生子女”怎能健康成长?不难发现,从小学到大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孩子都表现为冷漠、贪玩、娇生惯养等性格,更有胜者,竟发生恶劣的社会犯罪,比如药家鑫事件。
二是计划生育加剧了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6.7%,2050年将进一步上升到31.1%,远远高于届时21.9%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老龄化日益严重,老人逐年增多,高峰时将达到4亿多老人,养老金缺口也会越来越大。要提高税率才能维持养老基金,这样中国就会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
三是计划生育造成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据国家统计局最近数据显示:男女婴儿性别出生比接近120∶100。这意味着将来会有4000万光棍被判“无妻徒刑”。生理的饥渴将驱使其走上犯罪之途,而心理的怨恨则会使他们变成绝望的阶级,使得社会不安定因素激增。这将会诱发买卖婚姻、性犯罪等一系列恶劣的社会现象。
四是人口素质逆淘汰。由于计划生育实行“城市紧、农村松”的政策,在农村地区和一些困难家庭,生孩子就是添一双筷子,收益远远高于成本,再加上利益驱使导致的“收钱放生”,农村地区生二胎、三胎甚至多胎现象比比皆是。然而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尤其是教育环境)较差。相反,高素质人才多生活在城市,生活成本、工作压力以及追求事业等原因,越来越不愿生育。即使要生育,迫于政策的压力,也不得不选择移民方式。因此,中国社会事实上出现了一种精英淘汰式或叫“逆淘汰”的生育机制。
五是征收“社会抚养费”的乱象,使国家法制建设陷入被动境地。据《江西日报》报道:“赣州市某矿业公司董事长杨某于2006年4月违法生育一个孩子,今年5月,当地相关部门依法对其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50.9065万元。赣州市某置业公司副总经理黄某于2008年6月和2009年11月违法生育两个孩子,今年9月,当地相关部门依法对其征收社会抚养费50万元。”无钱人敢无视法律,公然超生、多生,相反有钱人也只要肯拿钱,一样超生。更何况,罚没的那些“社会抚养费”,到底如何开支的,是否纳入了国家专项基金,谁知道呢?
六是计划生育造成的后果已经开始威胁国防安全。由于人口控制成效大,随之而来的负面问题也相应出现,单从服兵役来看,今天那些十八九岁的孩子正是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生的,95%男孩子都是独生子,有多少父母舍得家中的独苗去流血牺牲呢?
三、我国人口应该如何健康发展
健康的人口结构应该呈现为橄榄形,而不是倒三角形,也就是说青壮年人口比例是最高的。要使国家的人口健康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树立正确地人口观。我们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人们重男轻女的错误观念。
其次要建立、完善医疗、养老、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体系。要用社会保障取代家庭保障,改变“养儿防老”的错误认识,形成“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老有所乐”的良性社会机制,彻底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第三,从“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孩子”到生育“第二孩”,实现“后继有人”,政策的改变将是历史必然的选择。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发展平衡,是推进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2015年10月,中共中央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为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中国开始行动了!
参考文獻:
[1]《高中地理教材》;
[2]《初中地理教师用书》;
[3]《人口学家何亚福》。
一、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
人类早期人口数量主要受自然的调节(如自然灾害,瘟疫,饥饿,猛兽危害,战争等),人均预期寿命只有20来岁,人口很难增加。1800年前地球上人口不超过10亿。中国从春秋战国到清明初期,人口也只有几千万。
近代,由于工业革命的推动,导致农业产出增收,医学技术的发展,使人口明显增长。哥伦布发现美洲后,人类交往加速,人们把美洲玉米、土豆、番茄等作物传播到欧亚地区,同时把亚欧水稻等传到美洲,提高了农产品数量及种类。同时,天花接种,青霉素批量生产,减少了人类的死亡,延长了生命;再加上氨氮化肥出现使农业增收,于是人类寿命得以成倍的延长。
到了现代,由于科技的发达,杂交水稻的高产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粮食产量大幅度增收,人口也快速增长。短短五十年,中国人口达13亿多,印度人口也超过10亿,而超过一个亿的国家就有11个,截止到2013年初全球人口超过70亿!
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地球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恶化。就中国而言,80年之前是“地大物博”,今天则是“地大物薄”。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量不足。而非洲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却导致贫穷和战争……人口众多也使得环境逐渐恶化。由于发展中国家,奉行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而发达国家也采取粗放式环境治理,实行污染转嫁政策,必然出现全球环境恶化。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就是为美国再次制造地球环境污染埋下伏笔。
二、我国的人口现状及计划生育政策带来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人口超级大国,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强。具有广阔的“人力”之源,促进了国家的经济发展。解放初有“四万万同胞”之说,到2010年11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11.0021亿。短短半个世纪,人口倍增。
八十年代初国家考虑到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全国人民在吃穿住行、教育、卫生、就业等方面都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同时30岁以下的人口占到了总数的65%,人口进入婚育高峰期。于是国家提出了“计划生育”政策(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这表明,过去30年的人口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是阶段性政策。对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中国做出了表率。到目前为止,全国少生了4亿人口,节省了7万亿“社会抚养费”,实现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暂时取得了成效。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推行,一系列社会问题不断涌现。
一是独生子女的个性畸形发展。八零后的一代人,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就缺乏兄妹姐弟的关爱,“独生子女”怎能健康成长?不难发现,从小学到大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许多孩子都表现为冷漠、贪玩、娇生惯养等性格,更有胜者,竟发生恶劣的社会犯罪,比如药家鑫事件。
二是计划生育加剧了中国的老龄化进程。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6.7%,2050年将进一步上升到31.1%,远远高于届时21.9%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老龄化日益严重,老人逐年增多,高峰时将达到4亿多老人,养老金缺口也会越来越大。要提高税率才能维持养老基金,这样中国就会成为一个史无前例的未富先老的国家。
三是计划生育造成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据国家统计局最近数据显示:男女婴儿性别出生比接近120∶100。这意味着将来会有4000万光棍被判“无妻徒刑”。生理的饥渴将驱使其走上犯罪之途,而心理的怨恨则会使他们变成绝望的阶级,使得社会不安定因素激增。这将会诱发买卖婚姻、性犯罪等一系列恶劣的社会现象。
四是人口素质逆淘汰。由于计划生育实行“城市紧、农村松”的政策,在农村地区和一些困难家庭,生孩子就是添一双筷子,收益远远高于成本,再加上利益驱使导致的“收钱放生”,农村地区生二胎、三胎甚至多胎现象比比皆是。然而这些孩子的成长环境(尤其是教育环境)较差。相反,高素质人才多生活在城市,生活成本、工作压力以及追求事业等原因,越来越不愿生育。即使要生育,迫于政策的压力,也不得不选择移民方式。因此,中国社会事实上出现了一种精英淘汰式或叫“逆淘汰”的生育机制。
五是征收“社会抚养费”的乱象,使国家法制建设陷入被动境地。据《江西日报》报道:“赣州市某矿业公司董事长杨某于2006年4月违法生育一个孩子,今年5月,当地相关部门依法对其足额征收社会抚养费50.9065万元。赣州市某置业公司副总经理黄某于2008年6月和2009年11月违法生育两个孩子,今年9月,当地相关部门依法对其征收社会抚养费50万元。”无钱人敢无视法律,公然超生、多生,相反有钱人也只要肯拿钱,一样超生。更何况,罚没的那些“社会抚养费”,到底如何开支的,是否纳入了国家专项基金,谁知道呢?
六是计划生育造成的后果已经开始威胁国防安全。由于人口控制成效大,随之而来的负面问题也相应出现,单从服兵役来看,今天那些十八九岁的孩子正是当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出生的,95%男孩子都是独生子,有多少父母舍得家中的独苗去流血牺牲呢?
三、我国人口应该如何健康发展
健康的人口结构应该呈现为橄榄形,而不是倒三角形,也就是说青壮年人口比例是最高的。要使国家的人口健康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树立正确地人口观。我们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转变人们重男轻女的错误观念。
其次要建立、完善医疗、养老、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体系。要用社会保障取代家庭保障,改变“养儿防老”的错误认识,形成“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老有所乐”的良性社会机制,彻底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
第三,从“计划生育,只生一个孩子”到生育“第二孩”,实现“后继有人”,政策的改变将是历史必然的选择。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发展平衡,是推进社会协调发展,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2015年10月,中共中央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为了自身的发展壮大,中国开始行动了!
参考文獻:
[1]《高中地理教材》;
[2]《初中地理教师用书》;
[3]《人口学家何亚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