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巧用实验增添初中物理教学效果
【作者】 杨登录
【机构】 青海省玉树州民族中学
【摘要】初中多数学生阅历少,知识面较为肤浅,习惯于想象思维,理解能力较弱。初中物理课程有着许多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若想帮助学生理解,实验便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手段。实验是物理教学发展的基础,它所创设的学习情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物理学科的特点,强化了教学的作用。本文就物理实验教学实例如何促进教学效果方面进行阐述,已到达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促进作用
【正文】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学科,物理实验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物理知识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键是做好实验。无论是学生做探究性的实验,还是教师在课堂演示的实验,以及教师制作的课堂实验,都为物理教学提供非常丰富的感性材料,都使得抽象的、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对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归纳物理规律有很大的帮助,现笔者就物理实验对促进教学效果方面作粗略论述。
一、使用物理实验为新授课程创设情境
初中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富有探索精神,好奇、好动、好胜是他们的天性。实验会使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给他们带来饶有兴趣的乐趣。物理课堂教学中,没有什么能比实验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了,新授课通过成功的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新颖奇特、具体、生动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的展现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这一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做“瓶吞鸡蛋”实验来引入新课。将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放在直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口,刚开始鸡蛋在瓶口鸡蛋没有掉进去,然后在瓶子里面烧一张纸片,迅速把鸡蛋放在瓶口,这时鸡蛋就会被瓶子吞进去。又如,在讲授“液体压强大小与液面高度的关系”知识时,教师可以做“水瓶喷水”实验来创设情境,讲授新知识。在一个矿泉水塑料瓶的同一竖直方向的不同高度上,扎开三个小孔,事先用物体把这三个孔堵住并灌满水,演示时同时把三个小孔放开,学生就会看到从水瓶中喷出三条强度不一样的水柱。
以上实验呈现新颖、奇特、生动的自然现象,可以让学生因长期学习枯燥、繁琐的知识而低迷的精神顿时“惊奇”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主动接受新鲜知识。这些实验现象也为新授课创设了多彩多样的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说明了物理课堂小实验对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是有其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
二、利用物理实验对学生建立物理概念与规律
人类对客观存在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实践是人们认识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唯一途径,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大多都是感性认识,教师的课堂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帮助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为深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授“分子间作用力”的这堂课时,教师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又如,在讲授“电荷间的互相作用”知识时,教师将下端散开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的捋几次,结果非但不合拢,反而更散开。这些实验,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了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物理实验能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1、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所以观察是学生学习物理必备的能力之一,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是经过精心筛选,学生极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最直观的感性教材,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有顺序,有比较地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从实验中认识事物,理解概念,发现规律,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光的折射的实验中,我就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前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光在玻璃中的折射情况。实验时先将光具盘组装并调整好,然后将圆形光盘转过一个角度,使光线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这时,让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结果在光具盘上除显现出了入射光线外还可看到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且折射光线偏离了入射方向,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在教学中生动的现场教学大大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能瞪着眼睛密切地注意着光的传播情况,从而逐步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实验的教学要求是适当地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时教师随堂悉心指导,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实验,思考怎样操作,怎样寻找到规律得出结论,经常性的实验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节的实验中,要做到了悉心指导,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实验前,教师就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⑴实验器材是什么?⑵步骤怎样?⑶怎么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⑷怎样读取标尺上的数据?⑸最后记录什么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册中。由于本实验的数据和操作都比较复杂。实验刚开始,很多学生笨手笨脚的;不知该怎么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和确定位置,但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解题思路,学生顺着这思路进行思考,个别同学不懂操作,教师只是在旁边指点给以纠正,或是提出质疑,叫他进行思考,自己纠正过来,而整个实验最终还是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些实验不仅使学生充分地联系了使用器材的方法,且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并让学生进一步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能激发他们对实验能力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李殿爽;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年01期
[2]黄秀秒;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3期
[3]杨灿辉;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和谐学习方式[J];湖南中学物理;2009年10期
[4]帅文彬;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经验[J];新课程(教研);2011年03期
[5]沈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04期
一、使用物理实验为新授课程创设情境
初中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富有探索精神,好奇、好动、好胜是他们的天性。实验会使他们感到新鲜和好奇,可以给他们带来饶有兴趣的乐趣。物理课堂教学中,没有什么能比实验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了,新授课通过成功的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新颖奇特、具体、生动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的展现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活跃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大气压强”这一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做“瓶吞鸡蛋”实验来引入新课。将一个剥了皮的熟鸡蛋放在直径略小于鸡蛋的瓶口,刚开始鸡蛋在瓶口鸡蛋没有掉进去,然后在瓶子里面烧一张纸片,迅速把鸡蛋放在瓶口,这时鸡蛋就会被瓶子吞进去。又如,在讲授“液体压强大小与液面高度的关系”知识时,教师可以做“水瓶喷水”实验来创设情境,讲授新知识。在一个矿泉水塑料瓶的同一竖直方向的不同高度上,扎开三个小孔,事先用物体把这三个孔堵住并灌满水,演示时同时把三个小孔放开,学生就会看到从水瓶中喷出三条强度不一样的水柱。
以上实验呈现新颖、奇特、生动的自然现象,可以让学生因长期学习枯燥、繁琐的知识而低迷的精神顿时“惊奇”起来,注意力高度集中,主动接受新鲜知识。这些实验现象也为新授课创设了多彩多样的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说明了物理课堂小实验对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是有其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
二、利用物理实验对学生建立物理概念与规律
人类对客观存在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实践是人们认识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唯一途径,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大多都是感性认识,教师的课堂实验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感性认识转化成理性认识,帮助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为深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讲授“分子间作用力”的这堂课时,教师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又如,在讲授“电荷间的互相作用”知识时,教师将下端散开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的捋几次,结果非但不合拢,反而更散开。这些实验,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了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物理实验能起到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
1、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所以观察是学生学习物理必备的能力之一,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是经过精心筛选,学生极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最直观的感性教材,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有顺序,有比较地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从实验中认识事物,理解概念,发现规律,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光的折射的实验中,我就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前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观察光在玻璃中的折射情况。实验时先将光具盘组装并调整好,然后将圆形光盘转过一个角度,使光线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这时,让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结果在光具盘上除显现出了入射光线外还可看到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并且折射光线偏离了入射方向,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在教学中生动的现场教学大大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同学们能瞪着眼睛密切地注意着光的传播情况,从而逐步总结出光的折射规律。
2、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物理实验的教学要求是适当地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时教师随堂悉心指导,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实验,思考怎样操作,怎样寻找到规律得出结论,经常性的实验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一节的实验中,要做到了悉心指导,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实验前,教师就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⑴实验器材是什么?⑵步骤怎样?⑶怎么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⑷怎样读取标尺上的数据?⑸最后记录什么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册中。由于本实验的数据和操作都比较复杂。实验刚开始,很多学生笨手笨脚的;不知该怎么样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和确定位置,但由于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解题思路,学生顺着这思路进行思考,个别同学不懂操作,教师只是在旁边指点给以纠正,或是提出质疑,叫他进行思考,自己纠正过来,而整个实验最终还是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些实验不仅使学生充分地联系了使用器材的方法,且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并让学生进一步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能激发他们对实验能力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李殿爽;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年01期
[2]黄秀秒;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3期
[3]杨灿辉;初中物理教学中构建和谐学习方式[J];湖南中学物理;2009年10期
[4]帅文彬;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经验[J];新课程(教研);2011年03期
[5]沈丽;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初探[J];文理导航(上旬);201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