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情境是语文课堂的大梁
【作者】 刘 亚
【机构】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三小学
【摘要】要创设生动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情境策略是其首选。一堂好课,情境是其主要元素,担负起“传道、解惑、培智”的重要任务,就如大梁撑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天空。【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正文】
情境是教学中过程中一系列的精心设计的教学事件,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组织的教学活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受到热衷与青睐,究其原因就是它能带来生动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富有变化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素养,可以说,一堂好课,情境是主要元素,担负起“传道、解惑、培智”的重要任务,就如大梁撑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天空。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家冼星海所说:“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语文教学中,运用音乐创设情境,不仅可以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培养想象力。但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根据课文内容配乐,所选的音乐应考虑音乐所表达的感情要与语文内容相通,如果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就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联合学语文,相当于丰富了学生学习渠道。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不但效率高,还会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在教新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播放音乐《梁祝》渲染气氛,学生在悠扬飘动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似乎眼前正有蝴蝶在飞舞,它们披着鲜艳的衣裳,扇动美丽的翅膀,是多么的吸引人哪!教师伴随音乐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蝴蝶吗?你见过成千上万只蝴蝶在你身边飞舞的情景吗?”学生肯定想看那样的情景。这样,教师很容易地导入课题。学生有了对蝴蝶产生浓厚兴趣,在读文时一定会相当投入。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患无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学习经验,也给我们教学带来无限启示。我们知道,小学生质疑意识差,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文质兼美的课文还难以引起他的质疑和思考。对于这种情况,一个教育名人曾指出,“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使学生脑子积极主动地转动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首先富含深情地讲了乾隆皇帝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让学生对圆明园产生神往的感情,接着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让学生亲眼目睹神往的圆明园变成灰烬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质疑。学生义愤填膺,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提了出来,“圆明园过去是什么样子?”“八国联军为什么要烧了圆明园?”“清朝政府为什么不阻止?”在这段导课中,我通过激发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能够把学生尽快的引到新知识的思考中去,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
三、创设表演情境,促进角色体验
现行语文教材,不但文质兼美,还有着较强的故事性,特别适合改造成课本刷,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这样不但可以营造富有生气与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还能促进学生角色体验和换位思考。具体操作就是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自身情感,对课文进行加工与再创造,丰富文中角色的情感与经历,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这种表演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学生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而且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如教学《小木偶奇遇记》一文后,在学习理解课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本剧作业。为了完成这道作业,学生之间会主动合作完成:他们中作文好的人承担编写剧本的任务,而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人会承担表演任务,他们自己动手做道具,细心的孩子甚至还给剧本配上了音乐等等。这样,在完成这道作业的过程中,他们的各种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在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中,同学们入情入境,把课文故事表演得栩栩如生。
四、创设想象情境,放飞学生思维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说明读者的想象是无穷尽的,力量是巨大的。传统语文教学,教师条分缕析,形象被肢解,抑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而新课标要求教师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放飞学生思维,使学生自由地翱翔。现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把静态的平面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能触动学生思维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在文字中穿梭,在意境中盈实。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文中描写渴望快乐和幸福的小女孩第三次擦亮了火柴,在奇异的火光中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我抓住“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这一灵动鲜活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个快乐的小天使、可爱的小精灵在对小女孩眨眼睛,你知道这眨着眼睛的小画片在对小女孩说什么悄悄话呢?”一语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是快乐王国的精灵,你愿意和我一起去遨游世界吗?”有的说:“寂寞的小女孩,你愿意和我跳一曲舞吗?”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叫什么名字,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这样的情境创设唤醒了孩子的爱心,学生通过想象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情境是支撑语文课堂的大梁,也是学生走进语文知识殿堂的“伴娘”。作为现代教育影响较大的情境教学策略,是颇受师生欢迎的教育模式,它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完善,并广泛运用于整个教育领域。它值得我们关注和为之探索。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将情境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2]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3]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G.2553。
情境是教学中过程中一系列的精心设计的教学事件,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组织的教学活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受到热衷与青睐,究其原因就是它能带来生动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在富有变化中学语文、用语文,发展语文素养,可以说,一堂好课,情境是主要元素,担负起“传道、解惑、培智”的重要任务,就如大梁撑起学生语文学习的天空。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情境的创设。
一、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家冼星海所说:“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语文教学中,运用音乐创设情境,不仅可以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培养想象力。但需要教师精心选择,根据课文内容配乐,所选的音乐应考虑音乐所表达的感情要与语文内容相通,如果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就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来联合学语文,相当于丰富了学生学习渠道。在这种联觉的通感中,不但效率高,还会收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台湾的蝴蝶谷》一文,在教新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播放音乐《梁祝》渲染气氛,学生在悠扬飘动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似乎眼前正有蝴蝶在飞舞,它们披着鲜艳的衣裳,扇动美丽的翅膀,是多么的吸引人哪!教师伴随音乐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蝴蝶吗?你见过成千上万只蝴蝶在你身边飞舞的情景吗?”学生肯定想看那样的情景。这样,教师很容易地导入课题。学生有了对蝴蝶产生浓厚兴趣,在读文时一定会相当投入。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
学贵有疑患无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学习经验,也给我们教学带来无限启示。我们知道,小学生质疑意识差,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文质兼美的课文还难以引起他的质疑和思考。对于这种情况,一个教育名人曾指出,“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质疑,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使学生脑子积极主动地转动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首先富含深情地讲了乾隆皇帝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让学生对圆明园产生神往的感情,接着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让学生亲眼目睹神往的圆明园变成灰烬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质疑。学生义愤填膺,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提了出来,“圆明园过去是什么样子?”“八国联军为什么要烧了圆明园?”“清朝政府为什么不阻止?”在这段导课中,我通过激发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能够把学生尽快的引到新知识的思考中去,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
三、创设表演情境,促进角色体验
现行语文教材,不但文质兼美,还有着较强的故事性,特别适合改造成课本刷,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这样不但可以营造富有生气与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还能促进学生角色体验和换位思考。具体操作就是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积极融入自身情感,对课文进行加工与再创造,丰富文中角色的情感与经历,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这种表演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利于学生潜能得到充分挖掘,而且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有效培养。如教学《小木偶奇遇记》一文后,在学习理解课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本剧作业。为了完成这道作业,学生之间会主动合作完成:他们中作文好的人承担编写剧本的任务,而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人会承担表演任务,他们自己动手做道具,细心的孩子甚至还给剧本配上了音乐等等。这样,在完成这道作业的过程中,他们的各种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在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中,同学们入情入境,把课文故事表演得栩栩如生。
四、创设想象情境,放飞学生思维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说明读者的想象是无穷尽的,力量是巨大的。传统语文教学,教师条分缕析,形象被肢解,抑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而新课标要求教师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放飞学生思维,使学生自由地翱翔。现行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把静态的平面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能触动学生思维的情境,让学生想象在文字中穿梭,在意境中盈实。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中,文中描写渴望快乐和幸福的小女孩第三次擦亮了火柴,在奇异的火光中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我抓住“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这一灵动鲜活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个快乐的小天使、可爱的小精灵在对小女孩眨眼睛,你知道这眨着眼睛的小画片在对小女孩说什么悄悄话呢?”一语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是快乐王国的精灵,你愿意和我一起去遨游世界吗?”有的说:“寂寞的小女孩,你愿意和我跳一曲舞吗?”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叫什么名字,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这样的情境创设唤醒了孩子的爱心,学生通过想象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情境是支撑语文课堂的大梁,也是学生走进语文知识殿堂的“伴娘”。作为现代教育影响较大的情境教学策略,是颇受师生欢迎的教育模式,它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完善,并广泛运用于整个教育领域。它值得我们关注和为之探索。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将情境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文静,基于情境认知与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2]韦志成,《语文教学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3]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江苏教育出版社,G.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