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学与研究
Teaching and Research
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7-2826
CN: 11-1454/G4
邮发代号: 2-256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学与研究
创刊时间:1953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2—2013)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11)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分层教育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作者】 郭向明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教育局电教中心
【正文】分层教学理论的理论基础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下面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谈谈个人实践体会。
一、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的原因
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存在不同的差异。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的学生在小学期间就学习了计算机课程,有较好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对计算机有较深的了解,而有的学生来自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在小学阶段没学过计算机基础课程,连开机、关机也不会。因此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同样的练习,一些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很快就能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无事可做。而接受能力较慢的同学有时到下课也无法全部完成。教师无法兼顾两类学生。
二、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信息技术教学分层教学经过不断的实践,课堂分层教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在分层练习阶段实行的分层辅导,让每个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的关爱、同学的情谊,分层评价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肯定自己的价值。
三、分层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1、学生分层:
依据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情感、智能等方面,在信息课的学习中分组进行教学。
2、备课分层: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的。教师的教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3、授课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
4、依据教学内容对练习作业进行分层,让学生自主选择,提升自己能力。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自己想完成的并经过努力能完成的作业,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测或提高。
5、评价分层
不同的教学目标必然有不同教学评价,不同的教学评价由不同教学目标来支撑。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可以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进行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每周只一次,每个学生的接触时间较少,而每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由于每个班级之间学生存在的差异性程度又有一定的不同,这就给有效落实学生分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其次是课堂调控较难。
采用分层教学,学生无论是在兴趣、信心、认知、学习方法和策略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秩序变好了,教师课堂教学轻松了。课堂里教师即要管纪律,又要教差生,还要维护设备,忙的无法正常教学。而采用了分层教学后,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任务,差生不会觉得自己的任务太难,优生也不会觉得自己的任务很简单,所以人人都有事可做,同时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上教学资源,采用分层分组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同时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采用分层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一种转变,同时也是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一种提升。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下面本文就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谈谈个人实践体会。
一、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的原因
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存在不同的差异。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有的学生在小学期间就学习了计算机课程,有较好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对计算机有较深的了解,而有的学生来自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在小学阶段没学过计算机基础课程,连开机、关机也不会。因此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同样的练习,一些接受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很快就能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无事可做。而接受能力较慢的同学有时到下课也无法全部完成。教师无法兼顾两类学生。
二、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的优越性
信息技术教学分层教学经过不断的实践,课堂分层教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分层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统一施教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的矛盾,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在分层练习阶段实行的分层辅导,让每个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的关爱、同学的情谊,分层评价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肯定自己的价值。
三、分层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具体实施过程
1、学生分层:
依据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对学生进行分层。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情感、智能等方面,在信息课的学习中分组进行教学。
2、备课分层:
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的。教师的教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3、授课分层: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强化目标意识,另一方面课堂既有面向全体学生的环节,主攻基本目标,又有兼顾优、后进生的环节,分解层次目标。
4、依据教学内容对练习作业进行分层,让学生自主选择,提升自己能力。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自己想完成的并经过努力能完成的作业,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检测或提高。
5、评价分层
不同的教学目标必然有不同教学评价,不同的教学评价由不同教学目标来支撑。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可以通过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和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进行评价和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分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每周只一次,每个学生的接触时间较少,而每周这短短的几十分钟由于每个班级之间学生存在的差异性程度又有一定的不同,这就给有效落实学生分层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其次是课堂调控较难。
采用分层教学,学生无论是在兴趣、信心、认知、学习方法和策略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秩序变好了,教师课堂教学轻松了。课堂里教师即要管纪律,又要教差生,还要维护设备,忙的无法正常教学。而采用了分层教学后,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任务,差生不会觉得自己的任务太难,优生也不会觉得自己的任务很简单,所以人人都有事可做,同时利用专题学习网站上教学资源,采用分层分组教学,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同时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采用分层教学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一种转变,同时也是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一种提升。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